第一章太祖開國,天下從此改姓朱1(1 / 3)

第一章太祖開國,天下從此改姓朱1

·00·

第一章太祖開國,天下從此改姓朱

從和尚到皇帝

人們常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其實,中國人的思想沒有想象中那麼保守,反而十分開放。因為他們無不敢想,也無不敢做。在一些中國人看來,西方許多國家的王室能夠維持四五百年,甚至一兩千年,這一切似乎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中國人生來就喜歡做開天辟地的夢,也確實有不少人真的夢想成真了。否則,中國曆史上哪來那麼多的朝代,又何來那麼多的精彩故事?

縱觀曆史,陳勝、吳廣為首領的農民起義,乍一看好像來勢凶猛,但很快就被秦軍鎮壓下去了,陳勝、吳廣也隨之喪命。趁著陳勝、吳廣起義的這股“旋風”,項羽、劉邦又分別拉起了各自的隊伍,壯大了“人民隊伍”,最後滅亡了秦朝。這正是遵循了那條“始作俑者未必成功,後繼者才能完成大業”的曆史規律。

元朝開國也是如此,成吉思汗雖然具有雄才大略,但也隻是統一了蒙古各部落,才被稱為大汗,到了其子孫手裏,才滅亡了金國和南宋,統一了中國。而明朝的建立,跟秦朝、元朝的建立也是極其相似的。元朝末期,韓山童、劉福通等人首舉義旗,創建了“紅巾軍”,其聲勢讓元朝為之震動,但不久就慘敗了。令人想不到的是,其部下朱元璋卻率領義軍順利渡過難關,獲得了勝利。既推翻了元朝,又打敗了陳友諒的另一支義軍,真正建立了明朝。

如此算來,中國古代竟然有一大半王朝是以這種方式建立的。為什麼始作俑者很難成功,而後繼者卻易於成功呢?其實,這並非上天不公,而是改朝換代的一種規律。具體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來說,他一無權無勢,二無文化文憑,隻是依靠郭子興的一支軍隊發家的,但卻是他最終登基做了皇帝。而那些曾經勢力比他大、比他強的起義軍首領,卻一個個都成為他的手下敗將,這又作何解釋呢?

先說說朱元璋,他有五個兄弟姐妹,大哥是南昌王朱興隆(朱重五)、二哥是盱眙王朱興盛(朱重六)、三哥是臨淮王朱興祖(朱重七),姐姐是太原長公主朱氏、曹國長公主朱佛女。他排名老四,因為出生於八月初八,因此他又叫朱重八,後來又取名朱興宗。他的父親叫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親是陳氏。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今江蘇省南京市境內)。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因此朱元璋的家庭十分貧苦,他從小就過著飽受苦難的生活,7歲就操起皮鞭,給地主放牛牧羊。

至正三年(1343年),也就是朱元璋17歲那年,淮北發生了多年不遇的幹旱荒情,旱災引起了蝗災和瘟疫,廣大農民在饑餓與瘟疫的雙重折磨下,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朱元璋一家也難逃厄運,先是64歲的父親朱世珍撒手人寰,緊接著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他的母親陳氏還有他的大哥、大侄子也隨之離開了人世。為此,朱元璋傷心欲絕,甚至厭倦了這個昏暗的世界。

走投無路之下,朱元璋狠下心剃光了自己的頭發,走進了皇覺寺,穿起了衲衣,當起了小和尚。但是和尚的日子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過,他整天除了掃地上香、打鍾擊鼓,還要為主持擔水劈柴、燒飯洗衣,髒活累活幾乎無所不做。就這樣他還時不時遭受師父的責罵、師兄的刁難。一時間,他又開始懷念與小夥伴們一起放牛的那些無拘無束的日子。但為了能夠生存下去,為了能夠混口飯吃,朱元璋隻得忍氣吞聲、任勞任怨。

很快倆月過去了,朱元璋入寺之後卻連一卷經文都沒念成,每天除了幹活還是幹活,各種雜活倒是做了不少。再加之當時的旱情嚴重,作物顆粒無收,靠收租來度日的皇覺寺終於維持不下去了。於是,朱元璋又被主持打發去“雲遊”了。說是雲遊,其實就是流浪各地,向大戶人家化緣,求乞度日,說白了就是去當乞丐,這樣一去就是三年。三年後,朱元璋再次回到了皇覺寺。

在這三年的奔波流浪中,朱元璋嚐盡了人間的辛酸,也看到了各地百姓的困苦。他發現,一路上除了各大小寺院裏虔誠的善男信女之外,百姓們普遍都信仰白蓮教,並大有積蓄力量、蠢蠢欲動之勢。同時,朱元璋還目睹了國是日非,並預感天下大亂的時候將要來到。於是,他立誌勤學,並廣交朋友,以待時而動。一天天過去了,他在這裏學習了三教九流的許多知識,比如誦經、打坐、做布施、做道場,外加清除、上香、劈柴、擔水、讀書、識字,一晃又過了較為平靜的四年時間。

這時的中國,正處於元朝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在元廷的暴政統治之下,老百姓長期過著“竇娥冤”式的生活,有冤無處申,有理無處說,不堪忍受元朝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的農民們終於勇敢地行動起來了。因起義軍頭裹紅巾,身穿紅衣,打著紅旗,被稱為“紅巾軍”。從此,抗元的怒火燃遍了中華大地。

當時的朱元璋,雖然身居靜門,但內心卻早已不安分。當他聽到不斷傳來的農民起義的消息,心裏早已是熱血沸騰。麵對黑暗的社會,他早就有了投奔紅巾軍的念頭,但由於對紅巾軍內部不甚了解,再加上元軍追殺得太緊,怕他們成不了氣候,他開始猶豫不決,並持觀望的態度。也就是在這時,已在郭子興的軍隊裏當上了小頭目的窮夥伴湯和,給朱元璋悄悄捎來了一封信,邀請他前去投軍。此時的他,仍然舉棋不定,但同屋的師兄卻偷偷告訴他,湯和來信邀他參軍一事已被人知道了,就要去報官領賞。被“逼上梁山”的朱元璋,終於看清了自己所麵臨的危險形勢,於是丟掉心中的所有幻想,連夜向濠州城急急奔去。朱元璋到達濠州後,直接奔向郭子興的軍營。當手下人帶著朱元璋來拜見郭子興後,郭子興覺得他相貌奇特、氣宇不凡,立即把他收了下來,並留為親兵。

朱元璋到底長什麼模樣呢?會讓郭子興一見傾心。《明史》裏曾經這樣描述他的長相:“朱元璋姿貌雄偉、奇骨貫頂、誌意廓然、人莫能測。”前八個字說的是他的外貌,後八個字說的是他的氣質。也許正是朱元璋的相貌不凡,立刻給郭子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馬上被收入軍中。就這樣,他的軍旅生涯便開始了。

從那以後,朱元璋憑著自己的精明強幹,逢戰必勝,很快得到了郭子興的喜愛。後來,郭子興還將自己收養的馬公之女嫁給他,這就是後來的馬皇後。在當時的“紅巾軍”中,與郭子興一同起兵的還有孫德崖等四人,加上郭子興一共是五人,他們各自稱元帥,互不相讓。有一次郭子興被同夥算計,差一點就被斬殺,全靠朱元璋的聰明才智救了郭子興一命。從此,郭子興更加信任朱元璋,還把招兵買馬的重任交給了他。

第二年春,朱元璋便奉命回到自己的老家,替郭子興招兵買馬,很快就召集了七百多人。待朱元璋帶著新兵回到軍中後,郭子興甚是高興,又升他做了鎮撫。不久,朱元璋見“紅巾軍”各將領之間各懷鬼胎、矛盾重重,郭子興勢力難以壯大。於是,他就把自己統領的人馬交給了別人,精選了24人南下定遠,這其中就包括後來他的心腹大將徐達、湯和等人。路途中,他還招納了張家堡驢牌寨的義旅3000人,又打敗了一支元軍,收編了橫澗山的2萬人。這些人都成為他日後成就帝王大業的基本隊伍,也正是在這時,他還遇到了重要謀臣李善長。

後來朱元璋進入滁陽後,他的親侄兒文正、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後來取名文忠)前來投靠他。從他們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不免傷心。於是,朱元璋就將這兩個孩子收作養子,並改姓朱。後來,朱元璋又收養了二十幾個義子。在此期間,他開始修城固守,建立了自己的地盤。在當時已經頗有勢力了,朱家從此開始振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