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若柳絮因風起——名門才女謝道韞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薑,又名韜元。東晉時女詩人,生於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謝氏家族,家世顯赫。謝道韞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謝安頗為侄女謝道韞的婚事操心,魏晉時代,謝氏與王氏是兩大望族,出於門當戶對的考慮,謝安在王羲之的兒子當中物色侄女婿。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謝安聽說此人不拘小節,遂改變了初衷,將謝道韞許配給王凝之。399年,王凝之為孫恩所殺後,謝道韞一直寡居會稽。《晉書·列女傳》中有她的傳記。今存散文《論語讚》一篇和《泰山吟》(一作《登山》)《擬嵇中散詠鬆詩》二首。
王謝風流滿晉書——清高聰敏的“詠絮才”
如果就出身而言,提到謝道韞,前麵的衛鑠和蔡琰都不及。謝道韞生於名門望族——東晉的謝氏家族,又嫁給了王氏家族。王謝家族的盛狀,可以從古人的詩句中一窺蹤跡。唐代詩人羊士諤在《憶江南舊遊二首》中說:“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劉禹錫的《烏衣巷》更為有名:“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謝家的男兒名流輩出,而女孩子中,則以謝道韞最為出類拔萃。
謝道韞的父親就是安西將軍謝奕,通過《世說新語·簡傲篇》記載來看,就知道他的權勢以及和梟雄桓溫非同一般的關係了。桓溫是何許人也?“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這句名言就出自他的口。桓溫權勢遮天,無人能敵,但是對謝奕卻十分欣賞。史書記載:“奕既上,猶推布衣交,在溫坐,岸幘嘯詠,無異常日。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馬。’遂因酒,轉無朝夕禮。桓舍入內,奕輒複隨去。後至奕醉,溫往主許避之。”
大意就是:桓溫和謝奕飲酒,謝奕喝多了,大發酒瘋。不顧上下尊卑的禮節,強行灌桓溫喝酒,桓溫受不了而躲進內室,謝奕也追了進去,桓溫沒辦法隻好進了南康公主(桓溫妻子)的閨房,這才算避開他。可見謝奕是一個瀟灑不羈的人。
謝道韞的叔叔名氣就更大了,是“東山再起”的謝安。謝安不僅挫敗了桓溫的篡位,還是淝水之戰的總指揮。淝水一戰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還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苻堅大帝。
謝道韞的(堂)兄弟中,更有“封胡羯末”的四大才子。所謂“謝家寶樹”,正是指謝家人才濟濟的青年才俊。“封”是指謝萬的兒子謝韶的小名,官至車騎將軍司馬;“胡”是謝據的長子謝朗的小名,官至東陽太守;“羯”是指謝道韞的親哥哥謝玄,淝水之戰的主帥;末是謝川,有文采,隻是早夭。
謝道韞的娘家人是名人,夫家人也不簡單。謝道韞的公公是著名的書法家“書聖”王羲之,小叔子是書法家王獻之,不僅書法寫的好,還是容貌帥得驚動天子的才子。另一個小叔子是王徽之,也是瀟灑出塵的人物,李白的詩“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說的就是他的故事。而謝道韞的丈夫王凝之雖然也家學淵源,草隸皆工,並非庸俗之人,但是和這些“人尖兒”比起來就遜色了不少。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中記載,謝道韞嫁給王凝之以後,並不把丈夫放在眼裏。回娘家的時候,她總是悶悶不樂。她的叔叔謝安看到安慰她說:“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意思是,王凝之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為什麼不開心?謝道韞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意思是說,謝家一族中,叔父輩有謝安、謝據,兄弟中有謝韶、謝朗、謝玄、謝川,個個都很出色,沒想到天地間還有王凝之這樣的人!
王凝之其實並沒有多差勁,若和這些王謝兩門的名人比起來,的確是遜色了許多,但是和一些文人和武夫比起來,還是不錯的人才。謝道韞對於王凝之有些挑剔,如果她知道像她這樣的才女有朱淑真和賀雙卿的婚姻命運,估計她就不會說這樣的話了。
謝道韞從小好學,聰慧而有才辯。雖然是女孩子,但她的興趣並不在女紅。她有著非同一般的情致與眼光。一次,叔父謝安和子侄們討論《詩經》,他問大家:“《毛詩》中何句最佳?”謝道韞的弟弟謝玄第一個站了起來,他回答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句詩出自《小雅·采薇》,富於溫情,也充滿感傷。謝道韞則答道:“詩經三百篇,莫若‘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這句詩出自《詩經·大雅·嵩高》,表達的是周朝老臣憂心國事的詠歎。相比之下,這句詩比謝玄的更深沉、更有境界。謝安大讚其“雅人深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