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珍珠慰寂寥——“梅妃”江采萍
江采萍(710年~756年),號梅妃,閩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寵妃之一。在今莆田亦稱“江東妃”,帝王後妃八大才女之一。
一朝選在君王側——盛寵極衰的愛情
江采萍生長在懸壺濟世的醫道世家,父親江仲遜是秀才出身的儒醫,三十多歲的時候才有了這個寶貝女兒,所以對她疼愛有加。後來,她的弟弟江采芹也隨即出生,但是父親江仲遜對她的喜愛並沒有減少。自小就教她讀書識字、吟誦詩文。江采萍九歲的時候就能吟誦《詩經》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還對父親說:“吾雖女子,當以此為誌。”父親見女兒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誌向,便為女兒取名“采萍”。十四歲善吟詩作賦,自比晉朝才女謝道韞,也精通琴棋書畫。
江采萍愛梅如狂,江仲遜不惜重金,尋各種梅樹,種滿房前屋後。在梅花熏陶下,江采萍烙下了梅的氣節,高雅嫻靜。因此,遠近的年輕人都感歎道:“不知誰家兒郎有此福氣,能夠娶得江采萍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啊!”最終這朵惹人愛慕的梅花落到誰家園中了呢?這有福氣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風流豪邁一世的當朝皇帝唐玄宗。
開元年間,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死,李隆基日夜寢食不安,後宮雖多美人,但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於是遣高力士出使閩越,為其選美。高力士到了閩地後,探聽到江家有女清麗絕世。江采萍這時年方十五,高力士見她美貌,於是以重禮相聘,便選她來服侍唐玄宗。當時的皇宮裏嬪妃幾近四萬,個個濃妝豔抹,盛裝俗飾。
江采萍入宮後,淡妝雅服,姿態明秀,溫柔婉約,清爽宜人。唐玄宗對她愛如至寶。最難得的是她不僅容貌秀麗,而且才高八鬥,擅樂器、曉歌舞,又酷愛梅花,所居住的地方遍種梅花。梅花開時,晚間常顧戀花下,不忍離去。唐玄宗因其所好,戲稱其為“梅妃”。以後便大加寵幸賜東宮正一品皇妃,梅妃的稱呼就此定論。
後來,唐玄宗命人給其宮中種滿各式梅樹,並親筆題寫院中樓台為“梅閣”、花間小亭為“梅亭”。梅妃的愛梅之情,惹得皇帝戲稱她為“梅精”。可惜好日子總是如白駒過隙,山珍海味吃多了也會膩煩,山盟海誓的戀人也難敵“七年之癢”。梅妃得寵數年後,已到花甲之年的唐玄宗未免喜新厭舊,聽人說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美貌絕倫,豔麗無雙,於是不顧什麼禮節,就將她招進宮裏。楊玉環懂音律,也很聰明,還擅長歌舞,很得玄宗歡心。梅妃知情後覲見皇帝,贈詩諷刺。楊妃聽聞不悅,多番撒潑陷害,設法將梅妃打入冷宮。
無限幽怨的《樓東賦》
楊貴妃進宮以後,皇帝對她寵愛日深。唐玄宗雖然仍愛梅妃,但是他十分畏懼楊貴妃。同時梅妃的性格懦弱,遠遠不是楊貴妃的對手,後來就被遷往上陽東宮。梅花綻放之季,趁楊妃不在,唐玄宗密遣貼身小太監,用梨園戲馬到上陽東宮請梅妃到翠華西閣。不料被楊貴妃知曉,不宣自闖,玄宗嚇得抱起梅妃藏到屋內夾牆中。楊貴妃到翠華西閣上吵鬧不休,責問:“梅精在什麼地方?”梅妃同玄宗在一起喝過酒,地上不慎遺落了她的鞋子。楊貴妃便以殘肴狼藉和女鞋為證據,責備玄宗,弄得皇帝狼狽不堪。
楊貴妃如此咄咄逼人,玄宗一氣之下把她趕回了娘家。皇帝回頭再去找梅妃,卻得知梅妃已被小太監送走,就將小太監賜死,叫人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頭上插的釵飾封起來送去給梅妃。梅妃問使者說:“皇上是堅決不要我了?”使者回答說:“皇上並不是拋棄妃子,實在是怕太真撒野。”梅妃苦笑說:“怕因為愛我會惹胖丫頭不高興,這不是等於拋棄我嗎?”
有一次,她聽著外麵有驛馬馳來,便問:“可是送梅花來的?”原來梅妃得寵的時候,各地爭相驛馬傳送梅花進獻。但是如今哪還有人給她送梅花,都是快馬加鞭給楊貴妃送荔枝的。想到這些,梅妃心潮起伏,不禁淚濕羅巾,她想起漢朝時陳阿嬌千金買賦的故事,於是拿出千兩黃金給高力士,想請高力士找個人寫賦獻於皇上,從而打動玄宗,希圖恢複從前的寵愛。高力士這個時候剛剛侍奉貴妃,而且畏懼貴妃的勢力,便謊稱無人能賦。於是梅妃便自己寫了一篇《樓東賦》,隨附白玉笛派人送給唐玄宗。其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