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怪幽懷人不識——“林下風者”黃媛介
黃媛介,生卒年不詳,字皆令,浙江秀水(今嘉興市)人,明末清初著名女詞人。她與清初著名詩人吳梅村(1609年~1671年)是同時代人,久以詩文擅名,其書畫亦為後世所稱賞。黃媛介一生創作頗豐,著有《南華館古文詩集》《越遊草》《湖上草》《如石閣漫草》《離隱詞》,皆散佚。現存詩七十一首,具有“林下風者”之美譽。
黃家有女初長成,冰雪聰明人人知
黃媛介出生在江甫水鄉嘉興一戶書香人家,父親黃雲生與明穆宗時期的進士黃洪憲是同族。黃家世代詩書相傳,雖非大戶,也算得上中等殷實人家。黃媛介與姐姐黃媛貞都天資聰穎,從小就天賦極高,讀書寫字,吟詩作畫,都極有靈性,所以倍受父親黃雲生器重,悉心調教,十三四歲時才名便盛傳一方,嘉興一帶的人都說:“黃家有女,冰雪聰明。”
女兒容貌豔麗,才名盛傳。對愛女的婚姻,黃父也早有打算。黃媛介在十歲的時候,父親便與同窗好友約定,將黃媛介與楊世功訂下娃娃親。黃、楊兩家相距不遠,大人經常來往,也不因“男女授受不親”而約束小兒女的交往,所以少年的黃媛介與同歲的小未婚夫楊世功常在一起讀書玩耍,彼此十分要好。
本來漸漸長大的兩個人很快就可以組成一個美滿幸福的小家庭,可惜生不逢時,黃媛介所處的時代恰好是明朝末年,在黃媛介接近待嫁年齡時,戰火在大江南北蔓延開來。由於朝廷昏聵,各地紛紛舉起義旗,興兵造反,北有高迎祥、李自成,南有張獻忠,勢力迅速發展,頓時天下大亂。
如此亂世,讀書人的科舉取仕之途斷絕,疲於生計的人們哪還有什麼心思送子讀書。所以,以開館授課為生的黃家,日子日漸緊迫。為了謀條活路,黃媛介的姐姐黃媛貞嫁給了貴陽知府朱茂時為繼室,哥哥黃鼎平則放棄了學業,轉而做起了小買賣,黃家的生活勉強支撐下來。
黃媛介的未婚夫楊家情況更糟糕,連一日三餐都維持不了,哪還有錢為兒子辦婚事。黃媛介已到了婚嫁之齡,黃家開始催促楊家娶親,楊家實在無力辦一次勉勉強強的婚禮,楊世功慚愧難當,索性離開家鄉,一是想外出找點掙錢的門路,二是權且躲開眼前的煩惱。
楊世功一貧如洗,久客不歸,父兄屢次勸說黃媛介改嫁,她都執意不從。當時,有些富豪人家托人登門說親,願以千金聘禮,娶她為妾。這一次,不用說遭到她本人的斷然拒絕,就是她的兄長也堅決不肯。
當時,複社領袖、太倉才子張溥慕名前來黃家求親,張溥的家境、人品都屬上乘,黃父動了心,想將小女兒改配給他。黃媛介聽說大名鼎鼎的張溥找上門來,頓時為好奇心所驅使,於是約定某日某處,設一屏障,讓她看他一眼。看罷之後,黃媛介對父兄說:“我以張公名士,欲一見之;今觀其人,有才無命,可惜也。”
其實,所謂的“有才無命”雲雲,當然是無稽之談。這隻是一種托詞,她本無誠意,隻是想借此機會,一睹名士的風采而已。她的心仍然在楊世功身上,對於那些求親的人,她心意堅決地對父親說:“良駒不配雙鞍,好女不事二姓!”黃父畢竟是讀書人,覺得女兒的話確合禮數,也就不勉強她了。
黃媛介性格耿直,是一位冰清玉潔,胸襟不凡的女中名流。同當時的大詩人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也是詩友,二人常切磋文字,因為她不肯嫁富人為妾的事跡,吳偉業給她寫了一首詩,如下:
休言金屋貯神仙,獨掩羅裙淚泫然。
栗裏縱無歸隱計,鹿門猶有買文錢。
女兒浦口堪同任,新婦磯頭擬種田。
夫婿長楊須執戟,不知世有杜樊川。
黃媛介看到吳偉業的詩,也回了一首詩,最能見其性情,如下:
罷吟紈扇禮金仙,欲洗塵根返自然。
風掃桃花餘白石,波呈荷葉露金錢。
山中自護燒舟井,世上誰耕種玉田?
磊磊明珠天外落,獨吟遙對月平川。
後來,楊世功在外地聽到了家鄉的消息,心中愧疚萬分。黃媛介身為一個弱女子尚且如此堅貞,堂堂七尺男兒,躲避在外實在是說不過去,於是收拾行裝返回了家鄉。黃媛介終於同這位落魄遊子結成夫婦。
黃媛介嫁到楊家,生活清苦,但夫妻二人相敬相愛,日子也過得怡然自樂,楊世功放下了讀書人的麵子,以販賣畚箕聊以為生。可惜戰亂綿延不絕,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艱難,楊世功的畚箕生意也日漸冷落,最後終於做不下去了,全家人又失去了生活來源。
賣文為生,智趕花花公子
為謀求生路,黃媛介想靠賣字畫賺點錢養家,起初楊世功不願意妻子在市上拋頭露麵鬻字賣畫,但又無其他生路,所以兩人隻好背起行囊,離開嘉興這個窮地方,去往繁華的西子湖畔謀生。
戰亂年代,吃飽飯都是一種奢侈,哪還有人有閑心附庸風雅,所以黃媛介的攤前總是熱熱鬧鬧,但真正掏錢買字畫的人並不多。但是這段時間黃媛介寫寫畫畫,書法畫技竟不知不覺地走向純熟。黃媛介雖布衣荊釵,不施脂粉。但她天生麗質,清雅高潔的氣質,仍然散發出誘人的魅力,也就不免惹得一些浪蕩公子心裏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