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製度管人必須跨越的16個誤區2(1 / 3)

第十二章製度管人必須跨越的16個誤區2

8.和風細雨不一定就不能解決問題

有些管理者發現員工出了問題之後,往往會生氣、發火,帶著憤怒的情緒批評員工。隨著一陣“暴風驟雨”,問題解決了,管理者的情緒也得到了宣泄,但員工卻被“淋得全身濕透”,而且是“透心涼”。員工感到很沮喪,因為他們的自尊心受傷了,同時他們會對管理者產生怨氣,這種不良情緒對接下來的工作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有人不禁要問:難道解決問題非得用狂風驟雨的方式嗎,和風細雨就不行嗎?如果換一種方式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員工的自尊心又得到了保護,那不是皆大歡喜嗎?在這方麵有個經典案例:

多年以前,卡耐基的侄女約瑟芬離開堪薩斯城的家,來到紐約做他的秘書。當時約瑟芬隻有19歲,辦事經驗十分欠缺。有一次,卡耐基發現約瑟芬犯了幾個常識性的錯誤,覺得這種錯誤是不可思議的,就在他準備嚴厲批評約瑟芬時,他這樣提醒自己:“慢著,且等一等,戴爾·卡耐基……你的年紀比約瑟芬大一倍,你處世的經驗也高過她一萬倍。你怎麼能希望她具有你的觀點、你的判斷力、你的見解呢?戴爾·卡耐基在你19歲的時候,你做了些什麼?記得你那笨拙、愚蠢的錯誤嗎?”

當卡耐基認真地思考這些後,他發現約瑟芬的表現比當年的自己強多了。所以,從那以後,她發現約瑟芬的錯誤時,總是這樣溫和地提醒她:“約瑟芬,你犯了一點錯,可是老天爺知道,你並不比我所犯的錯誤更糟……如果你照這樣去做,你想不是更聰明一點嗎?”

不管是對其他人,還是對你的下屬,暴跳如雷的批評或斥責都會讓他被負麵情緒籠罩。這種破壞性的批評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打擊員工的士氣,傷害員工的自尊心。因此,解決問題時要學會用和風細雨的方式,要像暖風拂麵一樣讓人心悅誠服,這才是最高明的管理之道。

美國天普大學的心理學副教授Michael告誡管理者們:“當你生氣時,你會覺得大發雷霆是應該的。比如,員工沒有按時完成任務,你認為是他不努力造成的,於是你惡狠狠地批評他。然而,如果你換一種思維想一想,你可能會發現,員工沒有按時完成工作是因為他的孩子生病了、因為他身體不舒服、因為工作量太大了等等,解決問題的關鍵應該是找出原因,而不是想當然地怒吼。”

Michael教授的告誡值得每一位管理者去深思,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多冷靜地思考原因,少先入為主地臆斷,這是能夠做到和風細雨地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贏得員工信任和尊敬的良方。

9.要平等,但不要平起平坐

在公司裏,老板與員工隻有職位的不同,沒有人格的高低貴賤之分。但是不少老板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有意無意地擺架子,以顯得自己高人一等,似乎在刻意製造所謂的“威嚴”“威信”。結果導致員工與老板之間有了層級分明的距離感,老板在員工心目中沒有親和力,這樣很容易影響員工與老板的交流。

真正高明的老板懂得與員工打成一片,他們知道,與員工打成一片之後,便於充分了解他們的想法,可以更方便地溝通,這樣既可以培養大家的感情,又可以營造平等的公司氛圍,給大家一種人文關懷,從而激勵員工更積極地對待工作。在這方麵,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做得非常到位。

索尼公司是世界知名企業,公司的最高領導者盛田昭夫,能夠放下架子和員工平等相處,表現出極好的親和力。盛田昭夫喜歡和員工接觸,他經常到各個部門走動,了解具體情況,爭取有更多與員工溝通的機會。他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每天中午和基層員工一起吃午餐。在吃飯的時候,與員工輕鬆隨意地交談,以便第一時間了解員工對公司製度、待遇等方麵的看法和感受,進而迅速出台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策略。

一天中午,盛田昭夫照例和員工一起吃午飯。席間大家有說有笑,但細心的他觀察到有名員工悶悶不樂。後來經過一番了解,得知該員工對他的直接上司不滿,因為他的直接上司是個草包,對新來的員工橫挑鼻子豎挑眼,喜歡把下屬的功勞占為己有,把自己的過失推給下屬。得知這一情況後,盛田昭夫很快就召開了董事會,討論人事製度改革方案,以便給踏實肯幹的員工提供更多施展才華和晉升的機會。後來,那位員工成了公司的一名中層領導。

在盛田昭夫看來,管理不是獨裁,管理者應該和員工平等相處,因為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人。他曾說過:“在日本人的勞工關係裏,有一種罕見的平等相處的作風,在索尼公司裏,白領與藍領階級罕有區別。如果某人是一名成功的勞工領袖,我們就希望他能加入管理階層。”

企業領導者與下屬和員工親切友善地相處,對他們表現出親切隨和、笑容可掬的態度,可以讓員工感受到領導者的人情味,從而更加努力地為公司效勞。在這樣的企業裏,上下溝通順暢,工作氛圍輕鬆活潑,對企業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國外有些大公司為了營造公平、平等的企業文化,公司經理、董事長在工作時間同工人穿一樣的工作服,一起幹活,下班之後一起到酒吧喝酒聊天,他們甚至取消了經理、董事和其他高級管理者的專用洗手間、專用餐廳等。他們盡可能多地與員工交談、爭論,有時候和工人們一起擺弄有故障的機器。

10.和諧管理絕不是討好員工

什麼叫“和諧管理”?所謂和諧管理,其實是指管理者的和諧心態。當管理者處於緊張的競爭氛圍中和不良的環境裏時,首先應該學會自我超越,用平常心和愉快的心情去管理企業。

和諧管理還指管理者與下屬之間的關係保持和諧,即看人、識人、選人、用人、育人、管人、容人、留人等方麵,能夠做到從容有序、隨機應變、得心應手,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和諧管理更是指管理者對人做到人盡其才,對物做到物盡其用。

在《莊子》中,子輿是一個有很多缺陷的人,他不但駝背,還隆肩,而且脖頸朝天。換做很多人,如果有這樣的缺陷,或許會很自卑。但是當朋友問子輿是否討厭自己的樣子時,子輿卻回答說:“不,我為什麼要討厭自己的樣子呢?”

子輿的態度是,如果上天讓他的左臂變成一隻雞,他就用它在淩晨來報曉;如果上天讓他的右臂變成彈弓,他就用它去打斑鳩烤了吃;如果上天讓他的尾椎骨變成車輪,精神變成了馬,他便乘著它遨遊世界。

子輿說:“上天賦予我的一切,都可以充分使用,為什麼要討厭它呢?得,是時機;失,是變化。安於時機而順應變化,所以哀怨不會入侵我心中。”

作為管理者,如果你能讓你的下屬像子輿一樣坦然地接受你的命令,服從你的安排,充滿喜悅地去對待工作,讓他們順應變化的條件發揮自己的獨特才能,那麼下屬的劣勢也能轉化為優勢,這就是和諧管理。和諧管理既指人與外界環境的和諧相處,也指上下級之間的和諧相處。

某企業的一名員工的父親遭遇了車禍,受重傷住院。他的家庭很貧困,而他剛工作沒多久,沒有什麼儲蓄,無法支付幾萬元的醫療費。就在這名員工犯難時,公司得知這一情況,果斷地拿出5萬元錢借給他,並根據他在工作中的良好表現,特批給他半個月的假。員工十分感動,回家照顧父親,處理好一切事務後,他立即趕回來上班。他說:“公司就像家庭一樣溫暖,我一定努力學習操作技術,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這樣才對得起‘家人’。”

對員工實施親情化管理來營造和諧的氣氛,並非刻意討好員工,事實上也是為了企業著想。試想一下,如果員工家裏出事了,管理者卻不通人性,不準假、不幫忙,員工是不是會覺得寒心呢?就算你把他強留在工作崗位上,他也無法靜下心來工作,又怎樣為公司創造價值呢?而當企業幫助了員工,贏得了員工的感激,員工會以數十倍的激情對待工作,回報企業的恩情,這樣不是更好?所以,關心幫助員工,讓員工與企業關係更加和諧,這種做法對企業和員工雙方皆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