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晚了的隻是開始的勇氣
0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0
1不是時間來不及,而是勇氣、智慧沒跟上
我們的勇氣和智慧,再不拿出來曬曬陽光,也許真的要發黴了。或許,所謂的“倒黴”人生,不是命運將我們置身於“黴運”之中,而是我們自己發黴了。
經常聽到有人這樣感歎:“我已經30歲了,還談什麼夢想?”甚至有一些人,不過是三十幾歲,常常感歎自己老了。問問自己,自己真的老了嗎?真的來不及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了嗎?
其實,我們真正缺少的不是時間,而是追求夢想的勇氣和智慧。一代梟雄曹操有詩雲:“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真正的千裏馬,即使年老力衰,也依然心懷馳騁千裏的雄心壯誌。30歲正當年少,何以言老?就算是四十歲、五十歲,哪怕六十歲、七十歲,也依然有權利選擇開啟夢想的征程。
“真不敢相信,如此遒勁有力的筆法竟是出自一名年老的女民警之手!”在首屆全國女警官書畫作品展上,美術類唯一的一等獎作品、國畫《乾坤一曲頌和諧》引起了參觀者的熱議。參觀者紛紛感歎:“真不敢相信,這麼宏大的山水畫竟然是一個女民警獨自完成的!”
這個女民警就是孟凡馨,1963年生人,供職於遼寧省本溪市公安局。孟凡馨的人生格言就是:追求夢想,永遠也不晚。
孟凡馨正式開始學習畫畫是在2003年,那一年她40歲。一開始,這條路並不好走,她雖然渴望繪畫,但對繪畫了解甚少,完全不知道怎麼開始學,跟誰學。當年,她在本溪市找了很多地方去學繪畫,但都不合適,最後機緣巧合認識了她現在的老師、著名山水畫家杜世斌,從此開始接受係統性的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孟凡馨的作品《航道警標》獲得公安部“衛士之光”書法美術攝影展美術類二等獎。
取得了成績,追求夢想的心就變得更加堅定。就是在這一年,孟凡馨決定繼續深造。她向局裏提出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李鐵生教授的山水畫創作工作室學習一年,而為了不影響支隊整體工作的運轉,孟凡馨還辭去了監察室主任的領導職務,學成歸來後,甘願從一名普通民警做起。從2011年9月到2012年6月,在李鐵生教授工作室裏的這一年,孟凡馨學得尤為刻苦。而這也使得她在繪畫上的筆墨技法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正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從2003年至今,孟凡馨用十幾載光陰證明了40歲的女人也可以重新上路,去追求曾經被遺落的夢想。不得不說,她是我們的榜樣。那麼我們還等什麼呢,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每天早晨醒來告訴自己,一切都還來得及,我們需要的就是去做兩件事,一件叫開始,另一件叫堅持。
再來看看昔日紅塔集團掌門人褚時健“古稀之年”創業的故事吧:
褚時健原本是玉溪卷煙廠的廠長,1979年,他51歲,接手這家工廠,這時工廠已經瀕臨倒閉,但他沒有坐等退休,而是開始了一係列的大改革。在他的管理下,玉溪卷煙廠扭虧為盈,效益蒸蒸日上,到90年代,已經成為國內外響當當的“煙草帝國”。但是由於某種原因,褚時健被舉報入獄。2002年,正是褚時健因嚴重的糖尿病被保外就醫的一年,都說“七十古來稀”,但就是在這樣一個垂暮之年,身患疾病的褚時健,沒有選擇安靜地等待生命的消亡,而是大手筆開啟了人生第二次創業。
74歲的褚時健,承包了一片2400畝的荒山,種起了橙子。10年之後,他收獲的是2400畝共計擁有35萬株冰糖橙樹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固定資產8000萬元,年利潤3000萬元。這一年,褚時健84歲,人生中第二次成為億萬富翁。
2012年11月,褚時健種植的“褚橙”通過電商開始售賣,褚時健這三個字再次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一陣熱潮,褚時健本人儼然成了最具感召力的勵誌偶像。
74歲的褚時健,一個身患疾病的古稀老人都敢於開啟人生新篇章,跟他相比,我們實在是太“來得及”了,不是嗎?
不過,跟褚時健相比,我們的勇氣和智慧呢?再不拿出來曬曬陽光,也許真的要發黴了。或許,所謂的“倒黴”人生,不是命運將我們置身於“黴運”之中,而是我們自己發黴了。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更是困難重重,也正是因此,才更需要我們拿出全部的勇氣和智慧。你不去試試,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勇敢;你不去試試,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智慧。
2你是收獲還是空白,差別隻在於是否開始
人生可以隨時開始,沒有年齡的限製,更沒有性別的區分。哪怕你現在已經80多歲,或者你的生命隻剩下最後24小時,隻要你有足夠的決心和信心,你依然可以開始,你的夢想依然可以實現。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想幹一番事業,畢竟人生不足百年,誰甘心讓生命像流水一樣空空流過呢?然而舉目四望,大街上到處都是彷徨的人,每天過著重複的日子,一無所獲。整日羨慕著電視、報刊、網絡上名人的成功,看著別人如此豐收,不禁自慚形穢,哀歎自己的一生白活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人生的悲劇,每一個人都不希望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都渴望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春華秋實。那麼,收獲和空白之間的區別在哪裏呢?很簡單,那就是你是否開始。誠然,幻想改變不了你的命運,羨慕嫉妒恨也同樣不能,不僅如此,而且還會導致你的世界觀變得扭曲。最有效的靈丹妙藥並不神秘,開始去做,你的人生才能夠有收獲。
難道開始很難嗎?其實很簡單,我們認為很難的事情並不是那樣牢不可破。其實一切就在於你的決心和行動。
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四川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裕。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麼樣?”富和尚說:“您憑著什麼去呢?”窮和尚說:“我隻需要一個盛水的水瓶和一個盛飯的飯碗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拉倒吧!幾年來我想雇船沿長江下遊去南海,尚且沒有成功。你憑什麼成功?”
等到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他把南海的風土人情告訴富和尚。富和尚的臉上不禁露出慚愧的神情。
富和尚看似很富,其實很窮,由於他不曾開始,導致對人生的閱曆十分貧乏;而窮和尚看似很窮,其實很富有,他收獲了豐富的人生閱曆。其實我們的人生何嚐不是如此?那些敢於開始的人總能跨越千山萬水,最終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那些總是在想象中把自己嚇倒的人,隻能坐以待斃,在昏昏沉沉中看著美好時光不斷流逝卻無可奈何。
我們終要明白,如果獵人總是坐在家裏不肯出山,那麼不可能有兔子主動跳到他的飯鍋裏。隻要獵人堅持每天進山打獵,即使一天兩天打不到兔子,但終有一天他會滿載而歸。這是世間最簡單而又最深刻的生存哲學,可惜很多坐等家中的人直到餓死還不明白。
每每說到“開始”這兩個字,很多人不屑一顧。有些人甚至理直氣壯地說:“開始,是那些剛出生的娃娃才有資本做的事兒。一個嬰兒剛來到世上,他們的生命是嶄新的,他們有時間有資格開始自己的美好人生。而我已經是年過半百之人,黃土早已埋到了脖子,開始做事情的年齡早已一去不複返了。”果真如此嗎?下麵讓我們看一個故事:
有一個部落首領去世了,其兒子不得不承擔領導部落的任務。但他整日花天酒地、遊手好閑,部落的勢力一日日衰落。
在一次與仇家的戰役中,他被仇家所在部落的首領擒獲。這個部落的首領決定第二天將他斬首,但是可以給他一天的自由活動時間,活動的地點限定在了一個指定的草原上。
當他走在茫茫草原上,感覺這個世界都拋棄了自己。他開始回憶自己過去奢侈浪費、揮霍無度的日子。看看辛勤勞作的牧民,再想想那些英勇殺敵的士兵,他對自己曾經的行為追悔莫及。他甚至想,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絕不會活成現在的樣子。於是,他決定用生命中最後的24小時,來彌補自己曾經的過失。
在草原上,他看到貧窮而可憐的牧民,便把頭上的珍珠摘下來送給他們;看到一隻羊因脫離了羊群而東張西望,他便把羊帶入羊群;看到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了,然後主動把孩子扶起;看到一個士兵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寒冷中站崗,他把自己的大衣送給士兵。在最後一天裏,他做了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他認為可以滿足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了。
第二天,當他被帶往刑場,他淡定地閉著雙眼,等待劊子手了結自己的生命。然而,他等了良久,卻沒有等到劊子手的刀落在頭上。他好奇地睜開眼,卻發現那個決定殺他的首領正站在他麵前微笑,手中還端著一碗酒。
首領對他說:“你昨天一天的所作所為感動了不少人,也感動了我,讓我重新認識了你。今天,我要敬你一碗酒,冰釋前嫌,然後我們兩個部落和平相處,互不侵犯。”
就這樣,部落首領的兒子因為自己最後一天的行為,換回了自己的生命。從此之後,他不再追求紙醉金迷,而是開始勤政愛民,把整個部落治理得越來越好。兩個部落之間也不再發生戰爭,而是關係融洽地生活在草原上。
這個故事令我們明白,人生可以隨時開始,沒有年齡的限製,更沒有性別的區分。哪怕你現在已經80多歲,或者你的生命隻剩下最後24小時,隻要你有足夠的決心和信心,你依然可以開始,你的夢想依然可以實現。
在生命之旅中,正是因為我們努力做好了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開始,我們的生命才能夠從幼小走向成熟,我們的智慧才足以從匱乏變得豐富,我們的人生經曆才足以從單薄變得豐滿,我們的事業才足以從一無所有到令人羨慕。人生的每一次收獲,生命中的每一次成長與蛻變,無不歸功於我們的開始與行動。
其實,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偉大者與渺小者之間,他們的差別並不多,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那些早已為夢想開始行動的人,他們最終收獲了成功,而那些遲遲不敢行動或懶於行動的人,他們人生所收獲的隻是等待的空白,以及蹉跎歲月之後而留下的悔恨與歎息。
3不要懼怕未知的明天
追逐夢想的過程,注定是一個充滿未知的過程,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既然如此,與其在害怕中等待明天,不如鼓足信心挑戰明天。
人生注定是一個充滿未知的過程,明天等待我們的可能是風和日麗,也可能是暴風驟雨。毫無疑問,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雖然無法知道前方等待我們的是什麼,但在那未知之中蘊藏著的可能是危險,也可能是機遇,你不去怎麼知道呢?我們能做的不是害怕、退縮,而是帶上勇氣和智慧,迎接它、挑戰它。
在航天領域,新機試飛員是一個充滿危險的職業,因為每一次試飛麵對的都是完全的未知。航空界有這樣一組數據:一架新機從首飛到定型,試飛中平均17分鍾就出現一個故障。要知道,每一個小小的故障可能都是通往死亡的道路。但即便如此,一代又一代的試飛員仍然在用生命探索未知,追逐夢想。
梁萬俊,空軍特級試飛員,感動中國人物之一。一天,梁萬俊駕駛“梟龍”戰機執行試飛任務,又一次探索未知的驚險之旅開始了。梁萬俊駕駛戰機爬升到12000米高空時,突然發現飛機漏油,4分鍾後,油箱內的油全部漏完。此時飛機的高度已從12000米降至4800米,距離機場20公裏。
“怎麼辦?空中迫降?”梁萬俊深知,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十萬分之一的疏忽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按規定,遇到這種特大險情,飛行員完全可以選擇跳傘求生,但科研新機關係著我國在國際航空界的聲譽,關係著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梁萬俊想:“一定要保住科研數據!”他很快就做出決定——高空遠距迫降!
在機場指揮員的引導下,梁萬俊精準地修正著飛機的飛行高度和速度,平穩地穿過雲層,向機場的方向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