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羅是一個非常珍惜時間的人。有一次,一個青年畫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給柯羅,請他指教一二。柯羅看後,指出了幾處不滿意的地方,這位青年畫家連聲感謝,並說:“明天我一定全部修改。”

聞此,柯羅激動地問:“為什麼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嗎?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

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和這個故事中的青年畫家一樣,總是習慣性地把事情留到明天再做?相信一定不在少數。沒錯,我們隻是習慣了這樣。而習慣的背後,說到底還是懶惰。一個真正勤奮的人,會努力在今天做更多的事,而不是把盡量多的事情留到明天。“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柯羅這一問,驚醒多少人!

我國大文學家魯迅,也是珍惜時間的典範。他常說,他這一生能夠成為一代文壇巨匠,完全是因為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

還有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當真是“不教一日閑過”。據說,他在85歲時的一天上午,寫了四幅條幅,並在上麵題詩:“昨日大風,心緒不安,不曾作畫,今朝特此補充之,不教一日閑過也。”

不知你是否想過,那些我們在等待中消耗的時間,是真的屬於我們嗎?

時間,隻有你珍惜它,它才是你的。你若無視它,它便像流水一樣嘩嘩而去了。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走過大學四年,有的人隻收獲了一張畢業證,有的人卻被名企“搶購”,甚至已經創業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曾經說過:“時間的步伐有三種,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樣飛逝,過往永遠靜立不動。”可見,逝去的昨天已然無法改變,還未到來的明天也無法預測,隻有今天是要拚命珍惜的。越是惜時如金,在時間麵前扮演“吝嗇鬼”的人,越能夠得到時間的饋贈。

說到珍惜時間,也許有人會說,青蔥歲月需要珍惜,是因為美好,可是那令人厭惡的生活呢?早已厭倦的工作,看煩了的領導的臉色,家裏的吵吵鬧鬧,如此等等,要逃脫還來不及,叫人如何去珍惜?

其實,是真的厭惡嗎?有一句話這樣說,你所厭惡的現在是未來的你回不去的曾經。想想是不是這樣呢?小時候,我們總是盼望著長大,長大工作後,卻開始懷念曾經那無憂無慮的時光。而麵對日日的辛苦工作,麵對上有老下有小的沉重負擔,我們多希望時光能走得快一點,可是,當我們白發蒼蒼時,又多麼希望重歸當年,再辛苦也覺得美好。

4明天生活得好不好,取決於你今天怎麼過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毫不費力就能取得的成功。隻有努力抓住今天的人,才能收獲明天的成功。

剛踏入社會時,幾乎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可是短短四五年之後,有人事業有成,有人還在不斷地跳槽,為生計憂愁。後者常常埋怨命運不公,卻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問題。想一想這些年,別人在上班時間努力工作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偷著打遊戲,聊QQ,還有,別人下班後努力給自己充電的時候,你又在幹什麼?和一幫朋友吃飯、聊天。一到周末、假期,你會一覺睡到中午,甚至下午,而別人,仍然在努力前進。

所以說,你今天過得不好,是因為你昨天做得不好。而你要想明天過得好,取決於你今天怎麼過。

我知道一個關於“千裏馬等伯樂”的故事,很有啟發意義。

一匹年輕的千裏馬,在等待著伯樂來發現它。不久,來了一個商人,商人問:“你願意跟我走嗎?”馬搖搖頭說:“我是千裏馬,怎麼可能為一個商人馱運貨物呢?”

又來了一個士兵,士兵說:“你願意跟我走嗎?”馬再次搖搖頭說:“我是千裏馬,怎麼可能為一個普通士兵效力呢?”

獵人來了,說:“你願意跟我走嗎?”馬又一次搖著頭說:“我是千裏馬,是不會去給獵人當苦力的。”

日子一天天過去,這匹馬一直都沒有等到自己理想中的機會。

終於有一天,來了一位欽差大臣,說是奉帝王之命來民間尋找千裏馬。千裏馬趕緊湊到這位大臣跟前說:“我就是你要找的千裏馬!”

欽差大臣問:“你熟悉我們國家的路線嗎?”馬搖了搖頭。

欽差大臣又問:“你上過戰場、有作戰經驗嗎?”馬再次搖了搖頭。

欽差大臣說:“那我要你有什麼用呢?”馬自信地說:“我能日行千裏,夜行八百。”欽差大臣於是讓它跑一段看看,結果,馬奮力向前衝去,但剛跑了沒多遠就氣喘籲籲了。看到這裏,欽差大臣轉身離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好的前程不是等來的,更不是你以為能你就能。今天用來等待,明天等待你的就隻有後悔了。《淮南子》有雲:“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光陰一去不複返,生命之河無法逆流。一旦錯過,就是無法彌補的過錯。

來看看法拉第是如何用今天贏取明天的: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法拉第,出生在薩裏郡紐因頓一個貧苦的鐵匠家庭裏。由於家境貧困,他隻讀過兩年小學,12歲就上街當起了賣報童。13歲就到一個書商家裏當工人。在那裏,麵對堆積如山的書籍,他一邊工作一邊抓緊一切時間學習。特別是自然科學類的書籍,引發了他強烈的求知欲。

靠著這種珍惜時間、刻苦學習的精神,法拉第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中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因此改寫了人類曆史。人到中年以後,他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毫不費力就能取得的成功。隻有努力抓住今天的人,才能收獲明天的成功。在這方麵,居裏夫人也是我們的榜樣,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她從來不在會客室裏放座椅。還有愛因斯坦,76歲那一年,他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麼東西,他說:“我隻希望還有若幹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不要問,為什麼他們成功了,我們卻如此凡庸?或許我們應該換一個問題,為什麼他們在拚命努力的時候,我們卻在無所事事?

道理就是如此簡單,你的時間花費在哪裏,你的成就就在哪裏。時間,天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聰明和氣力,給懶散的人隻留下一片悔恨。

實現夢想,沒有什麼獨門秘訣,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每一個“今天”做最大的努力。

5時間有限,把生命消耗在最值得的事情上

一天又一天,不論我們在做什麼,時間總是流淌不止,可是,隻有那些我們用來做有價值的事情的時間,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時間。

人生幾十年,看似漫長,實則轉瞬即逝。那麼,這有限的生命該怎樣度過,到死去的時候我們才不悔此生呢?

有人一生碌碌無為,到死去的時候後悔。這完全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可是,有人名利雙收,到死去的時候也後悔。他們到底為何後悔?人生又到底怎樣才能無悔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個富翁懺悔的故事:

有一位神父,曾主持過一個讓他記憶深刻的懺悔。

懺悔者是一個富翁,他對神父說:“假如我不是被某種樂趣所吸引,不是純粹出於個人的願望,而是受到別的什麼因素的支配,我想我會一事無成。”

神父不解,請這個富翁繼續說下去。富翁說:“我從小就很喜歡賽車,從小就研究它們,改裝它們,長大後也一直從事與賽車有關的生活,這種愛好和工作結合為一體的感覺非常好,非常快樂,最重要的是,我還從中賺到了很多錢。”

富翁停頓了一下,最後對神父說:“我真的沒有什麼可懺悔的,我隻想告訴年輕人,按照自己的夢想去生活吧!”

當天晚上,神父給報社寫了一封信: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才不會後悔?做到兩點就夠了,第一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第二就是想辦法從中賺錢。

關於人生怎樣才能無悔的秘訣,神父已經告訴我們。我們喜歡的事情,其實就是值得我們追逐一生的夢想。當然,除了夢想,人人都需要金錢,以保障我們良好的物質生活,而追逐夢想和創造良好的物質生活並不矛盾,追逐夢想意味著我們要執著於一件事情,而物質上的回報則是做好一件事情的自然結果。

人生有限,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全心付出。其中,為夢想而活,為快樂而活,是最重要最值得付出的。

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我們會遭遇困難,但不管經曆怎樣的艱難險阻都是值得的。

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我們也許會犯錯,會走彎路,但是沒關係,隻要我們擺正心態,從走過的彎路中,從犯下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這一切也都是值得的。

為夢想前行,也許我們要少一些時間去娛樂,去閑聊,也許我們會感到疲憊,但是沒關係,當夢想成真的那一天你會懂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一天,一個旅行者路過一片樹林時,他發現樹林中散落著一些白色的石頭。於是,他隨手撿起了一塊,發現上麵寫著“阿布杜爾塔艾格,活了8年6個月零3天”。看到這裏,旅行者心頭一顫,原來這是一塊墓碑,而這個孩子才活了8年就死掉了,太令人痛心了。他接著又拿起另一塊石頭,發現上麵寫著“活了4年8個月零9天”。旅行者感到驚訝、難過,他又繼續看了更多的墓碑,發現時間最長也隻是11年。他們的生命真是太短暫了,這個旅行者禁不住哭了起來。

也許是聽到了他的哭聲,一位老人走了過來。旅行者問老人:“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這些孩子小小年紀都死掉了?”

老人笑著說:“別害怕,他們不是孩子,這一切都源於我們這裏的一個古老習俗。”老人繼續解釋說:“在我們這裏有一個習俗,當一個人長大到15歲時,父母就會給他一個本子,從這一天開始,每當他去做有價值的事情,比如幫助別人、為夢想努力學習等,他就要把做這些事情的持續時間記下來,當他去世的時候,我們就會把他所有花費在有價值的事情上的時間加起來,刻在他的墓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