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他每天艱難地開始練習走路。最終,他雙手鬆開欄杆,搖搖晃晃地可以自己走了。再接著,他健步如飛,最後他可以奔跑了。

小男孩在那樣的逆境中都能勇敢邁出改變的腳步,都能那樣的堅定,我們為何不能呢?

實際上,改變是一個會產生連鎖反應的過程。首先是心態的改變,心態一旦改變,態度就會改變,態度一旦改變,習慣就會改變,習慣一旦改變,運氣就會不同,最終帶來的則是完全不同的一種人生。下麵這對孿生兄弟的故事,正說明了這一點。

有一對孿生兄弟,分別叫李凱和李威,在一次乘大巴車出行的過程中,他們不幸遭遇了一場車禍,但都幸運地活了下來,而且是這場事故中僅有的兩名幸存者。

兄弟倆都被送往附近的一家醫院進行救治,雖然死裏逃生,但兩人麵部都遭遇了重創,醫生說會留下傷疤,原來的俊俏容貌是很難恢複了。李凱聽說以後,整天躺在床上唉聲歎氣,覺得自己以後再也沒臉出去見人了。有時候甚至還念叨著“與其賴活著,還不如死了算了”。李威則經常勸他說:“我們能活下來是上天眷顧,我們應該努力活得更好才對。”

出院回家後,兩兄弟的心態和做法也都很不同。李凱始終不願意出門,整天窩在家裏上網、打遊戲,心情也很糟糕。而李威呢,他想,不管別人怎麼嘲笑他,他都要勇敢地走出去,去開創新生活。後來,李凱終於不堪忍受這痛苦的生活,選擇了用一瓶安眠藥結束自己的生命。而這個時候,李威已經是一家運輸公司的業務主管,開始了自己全新的燦爛生活。

古話說,以不變應萬變,但如今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年代,更好的選擇是以“善變”應萬變。這裏的“善變”不是變化無常的情緒,而是努力讓自己更加優秀,讓自己一直都在學習進步的道路上。心理學上講,適應性強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所謂適應性強,本質上正是一個人跟隨環境而改變的高速度。

你不改變,沒有人會替你改變,而當你真的改變之後,你會發現改變其實遠沒有想象中那麼難。現在就開始行動,改變自己,隻有改變,才能跟那個你厭惡的自己說再見,才能發現那個讓你歡喜的自己。

4把生活過得有血有肉、燦爛向陽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遭遇挫折,但不能遇到挫折就低頭認命,而應該拿出一顆樂觀的心,去迎接困難,戰勝困難。實際上,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隻有被困難戰勝的人。

麵對一張死氣沉沉的臉,你會是什麼感覺?會不會恨不得上去抽他一嘴巴?那麼,當我們懷著一顆死氣沉沉的心來麵對人生時,你覺得人生會如何招待我們?不用說,它是一定不會盛情款待我們的。

想要人生精彩,自己先要充滿活力。即使麵對生活中的不幸,也依然能樂觀向前。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樂觀精神,就很值得學習。

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家中被盜,丟失了很多東西。他的一位朋友得知後,趕緊寫了一封信,勸他不要太在意。

羅斯福在給這位朋友的回信中寫道:“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生活。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隻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換作是我們遭遇家中被盜,是不是早已經怒火朝天了?其實,人生路上,有很多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不如懷一顆樂觀的心淡然處之。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你能改變的,這是最明智也是最好的選擇。

樂觀是希望之花,能賜予我們神奇的力量。在困難麵前,樂觀的人看到的是希望,悲觀的人看到的就隻是困難。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一個人如果老是低頭看下麵,他思考問題的方式就會變得悲觀。所以,不管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什麼問題,我們都應該昂起高貴的頭顱,迎著陽光的方向前行。

被譽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的巴爾紮克,更是用他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人隻要懷有一顆燦爛向陽的心,再灰暗的人生也能迎來陽光明媚的一天。

在成名之前,巴爾紮克其實也經曆了一個艱難的奮鬥過程,但無論多麼艱難,他的內心始終都是充滿陽光的。

他原本是學習法律的,可是在大學畢業後偏偏想當作家,對此,父親極力反對,一直勸告他去當一名律師。可是,巴爾紮克全然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開始了自己的作家之路,父子關係也因此鬧的很僵。

不久之後,父親就斷然拒絕了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費用,而他寄出去的作品也被一個接一個地退了回來。很快,巴爾紮克負債累累,生活完全陷入了困境。最艱難的時候,他的一日三餐都是幹麵包和白開水。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懷有一顆樂觀向陽的心,每當吃飯的時候,他就在桌子上寫上“香腸”、“火腿”、“奶酪”等字樣,然後在美好的想象中完成一次狼吞虎咽的“享受”。

而且,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日子裏,他竟然不惜花費700法郎買下了一根珍貴的手杖,並在手杖上寫下了“我終將粉碎一切障礙”這樣一句話。這句話可謂是氣壯山河,我想正是靠著這樣一種精神,他才取得了後來的傑出成就。

巴爾紮克說過:“困難,對於弱者來說是一個萬丈深淵,對於強者來說卻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可見,他正是靠著一顆陽光的心把種種困難化作了最寶貴的財富。

其實,誰的人生路上沒有一點灰色調呢?在求學、工作或者創業的各個方麵,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遭遇挫折,但不能遇到挫折就低頭認命,而應該拿出一顆樂觀的心,去迎接困難,戰勝困難。實際上,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隻有被困難戰勝的人。你越是樂觀,你戰勝困難的勇氣就越強大,你的力量和智慧也會隨之迸發。相反,你越是悲觀,你的勇氣、力量和智慧也會偃旗息鼓。

都說“樂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做到樂觀,根本原因在於不相信樂觀的力量,覺得樂觀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甚至是自我欺騙。其實真的是這樣嗎?樂觀連科學無法攻克的癌症都可以戰勝,想想吧,一顆樂觀向陽的心到底有多麼強大的力量。

5跟沉湎過去裹足不前的自己說再見

人生,裹足不前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人意識不到自己的裹足不前,更更可怕的是人盡管意識到自己的裹足不前卻不以為然。

有多少人,沉湎在過去而走不出來;有多少人,深陷在過去的痛苦中難以自拔;又有多少人,被日日重複的機械式生活牢牢困住,難以掙脫。怎麼辦?跟過去說再見,讓自己清零,唯有如此,才能在一個嶄新的起點上續寫全新的未來。

接下來的這個小故事,很簡單,但卻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有一天,一位在大學講解禪學的教授來請教南隱禪師。教授進門就問:“大師,什麼是禪?”南隱禪師並未急著回答,而是請教授先坐下來。

南隱禪師端上一壺茶,倒向教授麵前的杯子中,杯子滿了,南隱禪師像是毫無察覺,繼續在倒茶。見此狀,教授趕緊伸手製止,並說:“滿了滿了!大師不要再倒了!”

南隱禪師這才停下來,氣定神閑、意味深長地說道:“你的頭腦裏已經裝滿了對禪的看法,還來請教我什麼是禪,你如果真的想聽我說說什麼是禪,要先把你的杯子倒空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適當的時候讓自己清零,我們的內心才能有空間去接收新的東西,才能開啟新的生命之旅。其實,這個道理人人都懂,有很多人也真的想放下過去,再度啟程,但卻苦於放不下。必須承認,要徹底放下過去並不容易,但也絕不是不可能的。

讀完下麵這個哲理小故事,你就會相信了。

從前,有一個苦者找到一個和尚傾訴心事。

苦者對和尚說:“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

和尚對他說:“沒有什麼東西是放不下的。”

苦者繼續說:“這些事和人,我當真是放不下。”

於是,和尚讓苦者拿起一個茶杯,然後和尚就往裏麵倒熱水,水滿了也沒有停下來,就在水溢出來的一瞬間,苦者因為被燙到手馬上放下杯子。

和尚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

看到了吧,說自己放不下的人,其實還是不想放下。那曾經的過去,痛苦也好,悔恨也好,就像一杯高溫的水,真的燙到你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放下。

過去,可以不忘記,但必須要放下。放下痛苦,才能感受溫暖;放下嫉妒,才能收獲寬容;放下恨,才能重新愛;放下一段失敗的過去,才能開啟一個成功的未來。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裹足不前,等待他的可能是一種凡庸的人生,而一家公司如果裹足不前,等待它的就隻有殘酷的死亡。

新型社交營銷平台Referly創始人丹尼爾·莫莉(Danielle Morrill),曾在一篇文章中明確宣稱,作為這家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她最擔心的問題不是公司會倒閉,而是害怕它會變成一家“僵屍”公司。什麼是“僵屍”公司?很簡單,就是裹足不前的公司。比如柯達,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柯達曾經是一個很熟悉的名字,可以說它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可是如今,這家成立於1880年的百年品牌,竟然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之中,這一切都是因為柯達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創新,裹足不前的企業就隻有被淘汰的命運。特別是在今天這個創新速度不斷攀高的年代,已經不是創新者和不創新者之間的較量,而是誰能更快實現創新的較量。

人生,裹足不前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人意識不到自己的裹足不前,更更可怕的是人盡管意識到自己的裹足不前卻不以為然。

跟過去說再見,把過去的所有垃圾踩在腳下,我們才能夠走得更高,就是登上世界之巔也未嚐不可。

6如果對世界沒有了好奇,你就真的老了

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和一個好奇心匱乏的人,擁有的將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同樣是看到蘋果落地,牛頓充滿好奇,所以他發現了萬有引力,而那些對蘋果落地無動於衷的人,依然是那個普通人。

都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照一般人的看法,人到了70歲,就隻有窩在家裏享受天倫之樂的份兒了,說難聽些,就是等死了。真的是這樣嗎?

有一位老人,已經是75歲高齡,卻仍然堅持到處去旅遊。有一次,一個朋友問他:“你都一大把年紀了,為什麼還要每天東跑西跑的?”

老人回答說:“因為這個世界仍然讓我充滿了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感受去體驗我還沒有看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