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世界很大,每到一個新的地方你都能發現新的風景。這是好奇心驅使,也是一種對美的向往。人若沒有了好奇心,那意味著你已經老了。這並不是臆測,而是有著心理學上的根據。
心理學研究證明,當人們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體內就會分泌某種激素,這種激素可以阻止、延緩皺紋的生長。甚至對於體內的五髒六腑,也有一定的“保鮮”功能。一句話,好奇心是延緩身體衰老的靈丹妙藥。
另外,從精神上說,好奇心還會催生一種能量,或者說是正能量,那是一個從好奇到興趣,再到探索、追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思維、意識、情感等都會經曆一個被充分調動的過程,頭腦會變得更加活躍,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過程,讓人興致勃勃地投入其中,並毫無懸念地收獲愉悅和滿足。這種心理狀態,正是讓人在精神上保持年輕的秘訣。有句話叫作“無動於衷是百病之始”,並非沒有道理。在生活中多問一些“為什麼”,小孩子為什麼有那麼多“為什麼”?因為他們足夠年輕。
好萊塢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在63歲時出演了《東方快車謀殺案》,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殊譽。
愛因斯坦在70多歲的時候,依然每天步行到研究所,研究這個,試驗那個。
而影響了幾代人的作家巴金,年過七旬依然筆耕不輟,寫出了被視為他的最高成就的《隨想錄》。
還有演員王學圻,68歲出演抗戰劇,還親身上演一係列“飛簷走壁”的絕技。
這些人,雖然來自不同的領域,但卻上演了人生路上共同的“老當益壯”,究其背後的原因,可以說都是好奇心的驅使,驅使著他們繼續探索人生,探索世界。
關於好奇心,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大哲學家穆爾在劍橋大學任教時,有一天,同樣是大哲學家的羅素問他:“誰是你最好的學生?”穆爾毫不猶豫地說:“維特根斯坦。”
穆爾回答得如此果斷,讓羅素覺得很奇怪,他追問道:“為什麼?”
穆爾說:“因為,在我的所有學生中,隻有他一個人在聽我的課時,老是露著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問題。”
後來,維特根斯坦在哲學上的造詣越來越大,名氣超過了羅素。有人問維特根斯坦:“羅素為什麼落伍了?”
維特根斯坦說:“因為他沒有問題了。”
看吧,好奇心對於人生有多麼重要。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和一個好奇心匱乏的人,擁有的將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同樣是看到蘋果落地,牛頓充滿好奇,所以他發現了萬有引力,而那些對蘋果落地無動於衷的人,依然是那個普通人;同樣是麵對那些花鳥草蟲,達爾文充滿了好奇心,所以他能夠寫出一部《進化論》,而把花鳥草蟲這些大自然的成員不放在眼裏的我們,依然是那個普通的我們。不要說牛頓是天才,達爾文也是天才,跟我們沒有可比性,天才的起點就是那個你最看不起、最不在意的好奇心。
作為一個人,我們雖然渺小,但保持一顆好奇心,就能走向一個廣闊的世界,就能收獲一種別樣的人生。
當然,好奇心需要一個度,適度的好奇心讓我們保持年輕態,而過度的好奇心可能會帶來麻煩。都說“好奇害死貓”,貓有九命,最後卻死於好奇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7用歡喜的眼睛看世界,用愛的心去感受生活
世界不可能盡是我們想象中的模樣,人生也不可能如期待中那樣一帆風順,唯有懷一顆樂觀的心,才能發現美好,才能樂享幸福的一生。
大雨過後,有兩種人,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蔚藍和美麗,另一種人卻是低頭看地,看到的是泥濘和肮髒。
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是生活在這片藍天下,不同的人眼裏看到的也都是不同的世界。作家丁立梅說:“每個人都可以活在愛與歡喜中,如果你感覺不到愛和幸福,那是因為你沒有用歡喜的眼睛看世界,沒有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去感受生活。”
生活也許不遂人願,一路波折之後又是一路風雨,但隻要學會用一雙歡喜的眼睛看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蘇東坡的一生可謂崎嶇坎坷,大起大落,但他一直歡喜地活著。
因為為人率直,蘇東坡得罪了當時朝中的權貴,結果屢次被貶。35歲正當盛年時,就被貶往杭州任通判,從此開始噩夢般的貶謫流放。最遠的一次,被貶到海南儋州,一個蠻荒之地,在這裏,蘇東坡度過了21年。不過,盡管幾乎這一生都身處逆境,甚至多次麵臨殺頭之罪,蘇東坡一直懷著一顆歡喜的心,快樂地生活著。
比如被貶到杭州時,他不但不抱怨,還高興地到西湖欣賞美景,並吟詩:“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在這裏,他更是恪盡職守,為世人留下了如畫般美麗的蘇堤。
被貶到惠州時,那裏不僅荒涼還十分炎熱,可是蘇東坡總能懷一顆歡喜的心,發現美好,也正是在這裏,他寫下那句流傳千古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中這樣評價他,說:“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他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
換作是一個內心悲觀的人,遭遇蘇東坡這樣的一生,是不是早就抑鬱而亡了呢?不得不說,蘇東坡的豁達心胸令人欽佩。不過,他還有更加令人欽佩的地方。
蘇東坡的一生飽經磨難,但他的人性卻是明亮、柔和和厚道的,他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不幸福遭遇與這個世界對抗。即便是麵對那些故意陷害他的人,他最多也就是不喜歡,卻從來沒有上升到恨的地步。麵對一些卑鄙小人對他的中傷、誹謗,他從來都是一笑置之。
蘇東坡一生屢遭政治陷害,其中對他下手最狠辣的大概莫過於章敦。要知道,章敦和蘇東坡原本是很好的朋友,但後來因為政見不和,屢次陷害蘇東坡,甚至多次要置他於死地。即便是這樣,在日後蘇東坡終於北歸後,章敦被貶嶺南,蘇東坡都沒有“拍手稱快”一下。此時的章敦,膽戰心驚,唯恐蘇東坡報複他。特別是章敦的兒子章援,還寫了一封求情信給蘇東坡,在信中,他認為北歸的蘇東坡定能得到朝廷的重任,也一定不會忘記昔日父親對他的種種刁難、陷害。
然而,在回信中,蘇東坡不僅把章敦認作老友,還真誠地勸告他如何在逆境中調整心態、保養身體。
蘇東坡的做法,讓我們看到了一顆充滿愛的心,即使是對待自己半輩子的仇人,他依然是懷著滿滿的善意。反觀我們,是不是經常因為一點人與人之間的小矛盾,就對這世界充滿恨意了呢?其實,世界不可能盡是我們想象中的模樣,人生也不可能如期待中那樣一帆風順,唯有懷一顆樂觀的心,才能發現美好,才能樂享幸福的一生。
梵高說過,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再平凡的生活也需要愛,再艱難的歲月裏也要愛著,隻有心中有愛,才能看到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8讓每一個當下完好無損
時間就是生命,可是我們有哪一刻是真的視時間為生命的呢?我們深知生命的寶貴,但從時間的角度講,生命不正是由一分一秒的時間組成的一條長河嗎?浪費時間的人,時間也將把他給廢掉。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人的一生看似漫長,實際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人生其實隻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好每一個今天,每一個當下。
從前,有一個商隊騎著駱駝在沙漠中前行,突然,不知是從何處傳來一個神秘的聲音:“抓一把沙子放在口袋裏吧,它會變成金子。”
有人聽見了,不屑一顧,覺得這純粹就是胡言亂語。有的人半信半疑,但還是順手抓了一把放在口袋裏。還有一些人,他們對沙子變金子深信不疑,於是抓了盡可能多的沙子裝在口袋裏。這群人在沙漠中繼續前行著,沒有抓沙子的人走得很輕鬆,抓了很多沙子的人走得很辛苦。
終於,在很多天之後,他們走出了沙漠,這個時候,抓了沙子的人打開口袋,發現真的全都變成了金子。
這個故事暗示了什麼呢?其實,時間就像沙漠裏的沙子,隻有那些緊緊抓住了時間的人,才能收獲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才能實現人生的夢想。不願緊緊抓住時間的人,雖然過得輕鬆又瀟灑,但卻注定了要一無所獲。
不要說“明天我一定怎麼怎麼樣”,明天很多,明天也很遠,我們能抓住的隻有“今天”,隻有“這一刻”。怎樣才算抓住“這一刻”呢?來看看這個故事吧:
有一個人坐在輪船的甲板上看報紙,突然,一陣風吹來,把他新買的帽子給吹跑了,他正要起身去追,就看到帽子掉落到了漫無邊際的大海裏。他摸了一下頭頂,便繼續看報紙了。這時,不遠處的一個人對著他喊道:“先生,你的帽子掉到海裏了!”“知道,謝謝!”然後又繼續看他的報紙。可是,那人又喊起來:“先生,那帽子可值幾十美元呢!”
“是的,我正在考慮怎樣賺錢再買一頂呢!帽子丟了,我很心疼,可它還能回來嗎?”說完那人又繼續看起報紙來。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顯然是一個真正懂得抓住現在的人。人生難免會失去一些東西,甚至是一些珍貴的東西,但是既然已經失去了,再怎麼懊悔也是徒勞無功,最重要的是,這還會白白浪費掉更多“今天”的寶貴時光。聰明的人,絕不應該去做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情,對嗎?德國詩人布萊希特曾說過,不要為已消盡之年華歎息,必須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這其中的道理其實很簡單,但真正要做到卻不那麼容易。想想吧,我們花費在懊悔過去上的時間是不是已經太多了?
當然,必須承認,人總有迷茫的時候,特別是當實現夢想之路遇到困難之時,手足無措也是難免的。但這絕不是“不作為”的理由,真正珍惜時間的人,一定會有他珍惜“這一刻”的做法。有一個小和尚,他告訴我們一個簡單卻深刻的道理。
在一座寺廟裏,住持有一群虔誠的弟子。有一次,住持想要檢驗一下弟子們對佛法的理解程度,就吩咐弟子們每人去南山砍一捆柴回來。
弟子們出發了,可是,當他們走到南山腳下時,發現一條河擋住了去路。大概是因為近日連降大雨,洪水也從山頂奔流而下。看到這種情景,弟子們紛紛搖頭,隨後便調轉方向返回寺廟了。
見到住持,弟子們都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住持看到他們兩手空空也便明白了其中的緣故。但是有一個小和尚,卻是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住持問:“你何故如此高興?”小和尚說:“師傅,過不了河,無法砍柴,我見河邊正好有棵蘋果樹,便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回來了。”
後來,這個小和尚成了住持大師的衣缽傳人。
小和尚是智慧的,他的智慧在於他懂得變通,在這條路行不通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轉向另一條路,而不是傻傻地讓時間之水嘩嘩流走。
人生不可能完美,但你可以選擇讓每一個當下完好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