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6
盡管去做,別辜負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1活著,就為了精彩
人生隻有一次,除了精彩,還有更好的選擇嗎?沒錯,隻要敢拚,隻要肯付出,人人都可以活得精彩。人活著,絕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隻要活得精彩,長短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喬布斯的經典語錄是“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馬雲則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活著就是為了顛覆世界。那麼我們呢,我們活著就是為了上班下班,然後把微薄的工資存入銀行嗎?內心也在渴望精彩人生的我們,為何總是輕而易舉地就選擇了放棄。殊不知,這是對人生的辜負,對生命的褻瀆。
也許你會說,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精彩的人生,那麼不如來看看福建“斷臂鐵人”蘭林金的精彩人生吧。
21歲的蘭林金報名參了軍,4年之後退伍的他,靠著在部隊學到的爆破技術,輾轉於廣州、廈門等地的大小煤礦、采石場等地,打工為生。收入不算多,但生活得也算幸福。可是,一次意外事故徹底打破了蘭林金平靜的生活。在廣東一家采石場,由於炸藥意外爆炸,蘭林金永遠失去了兩隻前臂和一隻左眼,而且隻拿到5萬多元賠償費。在這之後,他陷入了終日的消沉和絕望之中,妻子也離他而去。
這個時候,家裏隻剩下他和他年過九旬的老奶奶。第一年,蘭林金想不開,第二年,還是想不開,第三年……他和奶奶都是在一邊聊天一邊流淚中度過的。漸漸的,家裏已經是山窮水盡了。為了活著,他不得不出去找人借錢。可是,錢沒借到,他卻回家痛哭了一場。蘭林金說,他向人家借10塊錢,人家說不借,但是可以送他5塊錢。蘭林金很清楚,人家的意思是他還不起,換句話說,他連5塊錢都不值。那個時候,甚至還有人勸他幹脆去當個乞丐算了,說:“反正你的殘疾是真實的,當乞丐也是比較賺錢的。”
蘭林金被激怒了,他心想“我就算死也不會去當乞丐”。他在痛哭一場之後,下定決心要好好活下去,要活出個人樣。
漸漸的,蘭林金學會了自己穿衣服、刷牙、吃飯、上廁所,甚至還會打電話。他陸續嚐試過養豬、養魚、種煙、栽芋頭等很多創業項目,但基本都是以虧本告終。為了還債,蘭林金竟然還學會了開三輪車,跑起了運輸。生活問題解決了,但蘭林金並不甘心就這樣過一輩子。
機會總是為有夢想的人準備的。有一年,村裏有荒山要承包,蘭林金毫不猶豫地承包下850畝,種起了油茶樹。8萬多棵油茶樹,蘭林金每年都是自己剪枝,用嘴巴剪,每次一剪就是20多天。除了種植油茶,他還承包了400畝山林種毛竹和苦竹,同時養了3萬多尾魚和300多隻雞。
如今,村裏人都管蘭林金叫牛,村裏人都說,“他跟牛一樣,忙,什麼都能幹,沒有手也能幹,有一些事情我們做不到,但是他可以”。
看到蘭林金的故事,你是否覺得那是一個奇跡?如果那樣一種悲慘命運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是淪為乞討之人,還是會如他一樣堅強勇敢,靠著一雙斷臂開創自己的精彩人生?蘭林金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精彩人生不是偉人的專利,平凡人也一樣可以擁有自己的精彩人生。
人生隻有一次,除了精彩,還有更好的選擇嗎?作家卡萊爾說,停止奮鬥,生命也就停止了。巴爾紮克則教導我們,要拚上一切代價去爭取一個美好的前程。沒錯,隻要敢拚,隻要肯付出,人人都可以活得精彩。在人生麵前,我們有兩種選擇,精彩或者不精彩,而在我們努力拚搏的道路上,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精彩!
人生,沒有什麼既定的命運。所謂的宿命論,不過是意誌薄弱的人給自己尋找的一種借口。人活著,絕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隻要活得精彩,長短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2我們這輩子,應該在世界上留下點兒什麼
人生最大的騙子有三個,那就是名、利、權。這並不是叫我們去拒絕名利權,而是教導我們不要把名利權當作目標,而是看作一種實現人生價值的手段和方式。所以,你可以選擇和追求成為一個有錢人,但有錢人絕不是價值的代言詞。人,應該為夢想而活,為價值而活。
人生一世幾十載,匆匆而過,當我們離去時,能為這世界留下些什麼呢?換言之,人為什麼活著?金錢?榮譽?還是夢想,或者其他?借用青年導師李開複的一句話:“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不是看他擁有什麼,而是看他為這世界貢獻了什麼。”
人不同於動物,每天都要為了生存考慮,對於溫飽已經不是問題的人類來說,如何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意義,才是一個問題。人活著,絕不能為了活著而活著。
曾經有一次,作家畢淑敏到一所大學去演講。那一天,畢淑敏一走上講台,就不斷有紙條遞上來,不一會兒,就堆積成了一座小山。畢淑敏一邊演講,一邊在心中默默猜測,不知道這小山堆一樣的紙條裏藏著怎樣的思想炸彈。
演講結束,進入回答問題環節。畢淑敏拿起一張紙條,隻見上麵寫著:人生有什麼意義?請你務必說真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畢淑敏為大家念完這個紙條時,台下一片沉寂,畢淑敏說:“這個問題提得太好了,今天,在這裏,我將非常負責地對大家說,我思索的結果就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台下的人先是驚愕,繼而是雷鳴般的掌聲。畢淑敏說,那是她這一生中聽到過的最激烈的掌聲。
緊接著,畢淑敏用手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說道:“大家先別急著給我掌聲,沒錯,我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確立一個意義!”畢淑敏老師說完,台下又是掌聲雷動。
人生原本沒有意義,而我們有義務為自己的人生賦予意義,畢淑敏老師的總結是如此的智慧。的確,為原本蒼白的人生賦予意義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曾經有一則報道,是關於美國一個普通警察的故事。20歲出頭的年紀,他開始了自己的警察生涯,他接手的第一個案子就是一個奸殺案。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被一名歹徒強奸並殺害。
可是,過了許久,警局也沒能破獲這個案子。對於這個案件,大家都不再抱以信心,但隻有這個年輕的警察,他一想起那個受害的小姑娘那張天真無邪的臉龐,就覺得愧對於她,與此同時,他更覺得有一張邪惡的臉在嘲諷他。於是,他一個人開始了漫長的破案生涯。在兼顧其他案情的同時,他一有時間就為那個奸殺案奔走在大街小巷。他的同事和上司都以為他瘋了,甚至有人罵他是白癡、傻瓜。但是,他仍然孤獨地前行著。即便是在退休以後,他仍然沒有放棄。
終於,在70歲那一年,終於將那個逍遙法外幾十年的歹徒繩之以法了。
有人問這個警察:“你一生就做了這一件事,你覺得值不值?”他說:“我覺得很值,我使那些歹徒知道什麼是法律的尊嚴。一個人一生隻要做好一件事,就不算白活。”
這個故事真是耐人尋味,人生在世,你可以有很多選擇,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將麵對各種考驗和誘惑。也許,你沒有機會成為喬布斯、馬雲一樣為世界留下大價值的人物,你仍然可以選擇認真做好一件事,就像上麵這個故事裏的警察一樣,這也是一種人生價值。
在當下這個社會,人心浮躁,金錢為上,好像誰擁有更多金錢誰的人生就更有價值。真的是這樣嗎?我記得林語堂說過,人生最大的騙子有三個,那就是名、利、權。這並不是叫我們去拒絕名利權,而是教導我們不要把名利權當作目標,而是看作一種實現人生價值的手段和方式。所以,你可以選擇和追求成為一個有錢人,但有錢人絕不是價值的代言詞。人,應該為夢想而活,為價值而活。
一個優秀的作家,為世界留下精神財富。
一名優秀的教師,為世界培養無數人才。
一個優秀的醫生,為千萬生命保駕護航。
……
我們,可以很平凡,但拒絕沒有價值的人生。
3若你一事無成,是因為你沒有去做
行動力到底有多重要?一個方案是一流的Idea加三流的實施,另外一個方案是一流的實施加三流的Idea,投資人往往選擇一流的實施加三流的Idea。
同樣都是一生,有人在人生的盡頭收獲的是事業有成,有人懷抱的卻是一事無成,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有人說是機遇,說機遇這東西可遇而不可求,遇到機遇的人,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就飛黃騰達了,而那些等不到機遇的人,就隻能繼續著平凡的人生;有人說是背景,說那些家庭背景強大、人際關係強悍的人,往往更容易登上事業的巔峰;還有人說是才能,認為有的人天生就是幹事業的人,而有的人,天生就是窮人命。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一事無成真的是因為我們命該如此?絕不是,其實,很多事業有成的人,他們曾經也是和我們一樣平凡的人,他們能夠成就和我們完全不同的人生完全是因為他們更加有行動力,機遇來臨時,他們果斷地伸手去抓住,而我們,還在猶豫、徘徊,還在考慮種種的風險、得失。
聽說過“等死模式”嗎?
有一個女孩,在第一次參加研究生考試失敗後,意外遇到一份不錯的工作,這個時候她就陷入了糾結中,是努力幹好這份工作呢,還是放棄工作繼續考研?選擇前者,她覺得很遺憾,因為她真的很想考研究生,可是選擇後者,她又害怕空努力一場又考不上,工作也丟掉了。為此,她已經糾結了整整半年。
有一天,她跟一個在第一職場網做職業規劃師的朋友說起此事,朋友問她:“去年考研,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學習?”她說:“去年每天大概用4個小時,持續3個月,最後考前突擊一周,最後差3分沒有考上。”
朋友又問她:“現在你每天為這件事糾結花費多少時間?”她說:“已經6個月了,每天都在想,上下班都在想。”
這位職業規劃師朋友立馬給她算了一筆賬。
去年準備考研的時間:4×3×30+(8×7)=41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