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時間,按照每天糾結5小時來算:5×6×30=900小時

算完,職業規劃師朋友對她說:“花費時間來糾結是等待成本,而嚐試去做一件成敗未知的事情是穿越成本,你的等待成本已經是穿越成本的2倍了。”她還說,當一個人的等待成本遠遠高於他真正行動時所需要的穿越成本時,意味著他已經進入了“等死模式”。其結果就是,越等待越糾結,越糾結越沒有信心。

我們之中有很多人,是否也已經深陷“等死模式”之中了呢?我們不滿意自己的工作,想要跳槽,卻又害怕找不到更好的,如此糾結,日複一日。或者,我們想辭職創業,但又害怕創業失敗,於是上演一日又一日的糾結,結果工作上沒有提升,創業也仍然是一個夢幻。其實,與其花費時間來糾結,不如把這些時間用來行動,行動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徑。跟那些大有作為的人相比,我們一事無成歸根結底在於我們“沒有去做”。

比爾是美國費吉尼亞州的一位在校大學生,他的家境其實還算富有,但是去上大學時,他拒絕了父母的資助,隻帶了車費便出發了。

剛到大學,比爾就跑到一家餐廳,稱願意幫送外賣,因為當時學校內是不允許開餐廳的,餐廳都在學校附近。很快,比爾在很多家餐廳都談下了送外賣的服務,每一單外賣提成1美元。為了提高餐廳的銷量,比爾甚至用自己僅剩的30美元印製了宣傳單,不惜辛苦地跑遍了每一幢宿舍樓。

外賣銷售量迅速增長,比爾從一天拿30美元的提成增長到了每天200美元。可是,當這份工作做得如火如荼時,他竟然辭職不幹了。原來,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拿著自己賺到的5000美元,收購大四將畢業學生的自行車,然後開了一個自行車“出租”公司,比爾以10美元一天的價格出租自行車,平常每天能租出去二十多輛,周末時自行車被一租而空。一年以後,比爾則正式成立了出租公司,業務也擴大到了周圍好幾個學校。

看到行動力有多重要了吧!行動力到底有多重要,馬雲也給出了答案。馬雲說,一個方案是一流的Idea加三流的實施,另外一個方案是一流的實施加三流的Idea,他會選擇一流的實施加三流的Idea。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缺乏行動力是拖延症的表現之一。在《戰勝拖拉》一書中,作者寫道:“我們真正的痛苦來源於因耽誤而產生的持續的焦慮,還來自於因錯失人生中很多機會產生的懊悔。所以,與其痛苦,與其懊悔,還不如現在就放手一搏。”

俗話說,沒有想不到,隻有做不到,不過,縱然你想得再好,如果不付諸行動,一切都是枉然。

4拒絕放棄,就會有超乎想象的美好在前方等著你

人生不能沒有夢,但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一定會有大大小小的困難在等待著我們,但隻要不放棄,就會收獲出人意料的驚喜。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美好。”這是馬雲說過的一句話,可謂是令人刻骨銘心。沒錯,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必定有很多的艱難險阻等待著我們,考驗著我們,隻有具備十足的毅力,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也依然對放棄說不,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放棄自然容易,但放棄不僅拒絕了未來的種種可能,更是將以前的努力也化為灰燼。

堅持也許很難,但隻要扛過這難關,你會發現人生邁上了一個嶄新的台階,天空更美了,太陽更亮了。

出生在江蘇睢寧的周峰隻有初中文化,雖然一度隻能在建築工地幹苦力,但他心裏一直想要成就些什麼。有一天,他加完夜班回到工棚,發現沒有熱水,隻能用涼水泡了一碗方便麵,結果第二天就開始拉肚子,害他在醫院輸了2瓶液,還耽誤了工作。要是別人遇到這種事,大概是趕緊買個電茶壺或者電飯鍋,但是周峰心裏卻在想別的事情。

就在前幾天,他無意中聽說國外有一種金屬自熱技術,他於是想,如果能用那項技術研製出一種不需煤電柴火等燃料就能自動加熱飯菜的方法,這樣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吃上熱菜熱飯了!緊接著,周峰就對這種技術進行研究,但是很失望,這種技術能達到的最高溫度隻有80度。怎樣才能達到100度呢?周峰想自己也許可以試試。

為了實現理想,周峰決定報名一所理工大學的自修輔導班,學習化學專業。在這之後,他每天白天工作10個小時,晚上就參加自修班的學習,下課之後還要獨自看書到半夜。因為底子差,別人用兩三年就畢業了,而他一直在這所學校學習了6年。

自熱技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現實的問題卻來了,看到周峰這麼一股腦地研究什麼自熱技術,工友們都笑話他是不是腦子出了問題,竟然為了燒飯問題花費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但周峰並不放棄,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拿到自修畢業證書後,他立刻辭掉工地的工作,應聘到一家研究所當了一名化驗員。在這期間,他一邊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搞研究,一邊瘋狂地到書店、圖書館找資料。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他還是沒有找到突破點。但是終於,在第四個年頭,周峰終於將自熱飯菜技術研製成功:他在一個塑料軟盒裏放入一包金屬屑,再放進一包水,在水和金屬屑上“坐”上用鋁箔製成的鍋,往鍋裏放進米和水,密封後按下開關,水與金屬屑就開始產生發熱作用,沒有火也沒有煙,一分多鍾就開始冒出縷縷熱氣,20分鍾就能把生米煮成香噴噴的米飯。

而且,他研製出的這種自熱技術溫度超過了100度,達到140℃到170℃的高溫。這一刻,世界範圍內的研究者都為之驚歎。

周峰用10年的堅持不懈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如今,他的自熱包被列為國家3A級高科技研究成果,他成立了“今米房”自熱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出來的自熱包不僅被中央軍委後勤部看中,作為我軍邊防部隊專供食品,而且深受各國旅遊探險者的青睞,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年產值達數億元。

周峰實現夢想後所擁有的美好人生,對於當年那些對他施以嘲笑的目光的工友們來說,應該是一個天方夜譚吧?不僅如此,恐怕對於當年那個一頭紮進技術研究領域的“農民工”周峰來說,他也沒有想到今天的人生會如此美好。這一切都得益於,他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輕言放棄。

人生不能沒有夢,但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一定會有大大小小的困難在等待著我們,但隻要不放棄,就會收獲出人意料的驚喜。

美好的人生,誰都渴望,不過,在渴望的同時請拿出你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精神品質吧!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我們邁不過去的那個坎,其實回頭再看時,你會發現沒有那麼難;那些我們一度以為撐不過去的時刻,其實隻要挺住,也就自然而然地過去了。拒絕放棄,就有超乎想象的美好在前方等待著你。

5為你愛的人與愛你的人創造美滿的人生

如果不是為了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所愛的人,努力的意義又何在呢?為了讓家人過上美好的生活,付出再多也是開心的。

人活著絕不是為了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是單調的,也是冰冷的。我們活著,渴望愛,也渴望被愛,為那些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所愛的人努力奮鬥,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國內最受好評的男星之一佟大為曾坦言:“我一直相信,努力工作是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佟大為出生在遼寧撫順市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這原本是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可是在佟大為6歲那一年,當交警的父親在一次執行公務時發生意外,成了植物人。母親默默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年幼的佟大為和姐姐也在一瞬間成熟了。那個時候,年幼的佟大為就想,一定要努力學習,活出個人樣,讓家人過上美好的生活。

憑借自己的努力,佟大為順利地考上了沈陽的一所中專學習經濟管理。在這裏上學期間,佟大為曾當過一次群眾演員,當時導演誇他外形不錯,佟大為就萌生了考電影學院的想法。湊巧的是,當年上海戲劇學院在大連招生,佟大為就一個人去大連麵試。最終,他順利地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不過,之後的演藝生涯並不那麼順利。

1998年,佟大為在上海戲劇學院讀大四,接演了人生中第一部戲《嫂娘》,然而,他的角色很快就被一個同班同學給取代了。當時佟大為心裏鬱悶極了,長達3個月的時間裏,他在學校走路都不敢抬起頭來。但是有一天,他突然釋懷了,“進組試戲,我連台詞都沒背下來,是拿著劇本去試的。這怪不了別人,隻能怨我自己不努力”。嚐過不努力的教訓後,佟大為變得努力起來,他沒忘記為了讓家人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他變得勤奮,在每一次拍戲前都做足功課。

2012年,佟大為接到吳宇森導演的邀約,在電影《太平輪》裏演一個通訊兵。為了演好這個草根角色,他迅速開始學習通訊兵的技術,當他得知湖南有親曆那個時代的老兵時,他第一時間趕往那裏,和老兵聊往事,拉家常。佟大為說:“演戲演的是一種感覺,隻有你心裏真正感受過的,才能把它演好。”

跟《奮鬥》裏的陸濤不同,現實中的佟大為是一個內向,甚至有些口拙的人,他自認為自己沒有演員的靈氣,但一直走在努力的路上。

如果不是為了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所愛的人,努力的意義又何在呢?和關悅結婚並育有一個女兒之後的佟大為,更加努力地在拍戲,為了讓家人過上美好的生活,付出再多他也是開心的。

作為一個普通人,可能我們沒有佟大為那樣的機遇,但是我們一樣可以用我們的方式來為所愛的人和愛我們的人而奮鬥。下麵這個普通人奮鬥的故事,更加動人。

一個男孩,13歲那一年,父母離異,他迅速長大。他每天早晨自己做飯,吃完後還給早起賣菜的媽媽送去。放學後還一邊寫作業一邊幫著媽媽看攤算賬,這是一個13歲少年的奮鬥方式,為的是讓媽媽盡可能地多省心少操勞。

大學畢業後,他到一家外企做了會計,工作兢兢業業。28歲那一年,他結婚了,婚後的他幾乎不出去應酬,每天準時回家,和愛人一起做家務、準備晚餐。這是一個男人的奮鬥方式,為的是讓心愛的女人每一天都過的幸福。再後來,他有了一個女兒,女兒上幼兒園後,他每天負責接送。除了努力工作,他晚上還開始做起了自由撰稿人,用稿費換取女兒的零食和玩具。這是一個年輕父親的奮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