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說教,他都是言傳身教”——鄧楠談鄧小平
鄧楠,鄧小平二女兒,曾任中國科技部副部長,現任中國科技部黨委書記。
我父親是一個話很少的人,他平常也不太跟我們聊天的。我們老是說在家裏說話的時候,我們說九句,大概他能說一句話。所以他一般是聽我們說,所以他對我們的教育從來不說教,他都是言傳身教。他不會去給你講道理,應該怎麼樣他從來不這樣。除非我們說的話太出格了,然後他最多就說一句“胡說八道”。
他是從來不跟我們講自己的地位,自己的什麼東西的,就是跟一般的老百姓一樣。對我們的要求也是一樣,所以我們平常在家裏的時候,“文化大革命”之前我們穿得都很樸素,穿衣服都是打補丁的。因為我們家孩子比較多,經濟也不是太寬裕,所以我們都是穿上麵的孩子的舊衣服。有時候衣服破了,就打個補丁,然後再接著穿。所以我們覺得我們跟一般的人一樣。我記得1952年的時候,從重慶到北京來,那時候他調到北京來工作。在飛機上的時候我們就問他,那時候我們都很小的,我才七歲,我就問他,在四川的時候,那時候他在西南軍區,人家叫你首長,那到了北京以後是什麼呀?他就跟我們講,到了北京以後是“腳掌”。所以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他到北京來做什麼工作。我們在學校的時候,上小學的時候,那時候是上八一小學。八一小學全都是軍隊的幹部子弟,他們的父親都有軍銜。所以每當大家提到你父親是什麼銜,他的父親是什麼銜,我們就都不敢說話了。因為我們不知道父親是什麼銜,因為他根本沒有軍銜。所以我們老是覺得在那個學校裏,我們的父親大概官是最小的了。
60年代困難時期,供應的油和肉比較少。當時,對他們這些高級領導幹部,還有一些特殊的照顧,所以給他們多一些油,還有肉。當時因為我們家人口很多,除了我們幾個子女以外,還有一些親戚之類的。吃飯的時候總有十幾口人吃飯,所以他那點油和肉,肯定大家一起吃就不行,所以,最後我媽媽就說讓他單獨吃。為了保證他的身體好,保證他的工作,所以就讓他單獨吃飯。他就不幹,就說不行。後來我媽媽沒辦法了,就說,這樣吧,派一個人陪你吃飯,所以我經常就是那個被派去陪他吃飯的人。結果,隻吃了很短的時間,最後,他又不幹了。他說我要跟大家一起吃,那麼後來沒辦法,他又跟全家一塊兒吃。後來,我媽媽就又想辦法說,給他單獨炒一個菜,別的菜都一樣。給他單獨炒一個菜,結果就這一個菜,他到了飯桌上以後,就到處分。給你點,給你點,結果最後,實際上,他就一口都不吃,全分給別人。最後,沒辦法,所以就大家都吃一樣的。
天安門事件以後,我父親又被軟禁,我母親後來也去陪他去了,所以那個階段就是他們兩個人在一起,互相照顧。後來沒多久,我母親眼睛壞了,母親住院以後,就剩我父親一個人了。但是那時候,他們兩個人沒有辦法聯係,隻能通過寫條子,條子上頭什麼也不能寫,因為肯定人家都要看。就是通過這樣的交流來保持聯係,他們互相之間的牽掛和思念,就隻能靠這個來傳達了。
對於我們的婚姻,他跟我媽媽講,他說,我信任他們,他們選擇什麼人就是什麼人,所以他從來也不幹預我們。但是他對我們生孩子有限製,就是說你們每家隻能生一個孩子,中國人口這麼多。他采取的辦法就是你們生一個孩子我管,如果你們生第二個孩子我就不管了。他是用這種方式。
他晚年的時候,我們家就有孫子孫女了。我媽媽就規定了,我們家的孫子孫女有一個工作,從最小的時候開始,會走路了以後開始,甚至於不會走路的時候就開始,他們就要做工作。這些孫子孫女的工作是什麼呢,就是每天定時地要來看爺爺,要來親爺爺,要來在爺爺麵前坐一坐。這是我母親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