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1.東南亞之行的最後一站
鄧小平訪問新加坡,受到李光耀總理及新加坡人民的熱烈歡迎。
1978年11月12日,應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邀請,鄧小平在訪問了泰國和馬來西亞之後,對新加坡共和國進行友好訪問。
當鄧小平的專機在新加坡國際機場著陸後,李光耀總理和夫人,以及負責接待鄧小平的新加坡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王鼎昌在紅地毯上熱烈歡迎走出機艙的鄧小平。
這是鄧小平此次東南亞之行的最後一站。
鄧小平是第一位訪問新加坡的新中國領導人,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親自到機場迎接鄧小平一行鄧小平是訪問新加坡的第一位中國國家領導人。
新加坡共和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位於馬來西亞的南邊。東臨南中國海,西南瀕馬六甲海峽,地處印度洋與太平洋航道的要衝。有大小島嶼50多個,其中最大的是新加坡島,麵積558平方公裏,占全國麵積的90%以上。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均為官方語言,馬來語為國語。
18世紀末,英國殖民者侵入馬來半島,1824年新加坡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被辟為自由港,成為英國向馬來亞和東南亞各地殖民擴張的據點。1942年新加坡為日本占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又卷土重來,並於1946年將新加坡劃為“直轄殖民地”。1959年6月3日,英國被迫同意新加坡成立自治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成立共和國,同年加入英聯邦。新加坡政府注意發展同第三世界國家的關係,它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強調加強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團結和合作,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合作關係,它參加了不結盟國家會議。
走出國門的領袖——走出國門的領袖——新加坡地少人多,自然資源短缺,長期依賴轉口貿易。獨立後,經新加坡政府的多方努力,已將以轉口貿易為中心的單一經濟結構逐漸改變成以工業為主導的多種經濟體係。
中國和新加坡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交往有著悠久的曆史。曆史上,新加坡就是中國和印度之間貿易的一個交通樞紐。近幾年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逐步增加,經濟貿易關係日益加強。1976年5月,李光耀總理率領友好代表團訪問中國,加深了中新兩國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這次鄧小平訪問新加坡,為中新關係又寫下了新的一頁。
歡迎儀式十分隆重。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在李光耀和夫人的陪同下登上周圍掛著兩國國旗的禮台,軍樂隊演奏中國和新加坡兩國國歌。接著,鄧小平在李光耀的陪同下檢閱了儀仗隊。
歡迎儀式結束後,鄧小平副總理和黃華外長等隨行人員被介紹給新加坡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吳慶瑞和外交部長賈拉南及其他內閣成員和外交使團成員。歡迎的人群擠在機場大樓頂層上揮動著彩旗和鮮花。鄧小平一行在李光耀的陪同下驅車離開機場前往新加坡市內的國賓館。
在新加坡機場的書麵講話中,鄧小平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李光耀總理以及新加坡政府和人民給予他的熱烈歡迎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說,中新兩國人民之間有著悠久的友好接觸。“新加坡獨立以來,我們兩國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友好的。1976年李光耀總理的訪華為中新兩國的友好關係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兩天的訪問期間,“雙方將就兩國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我們相信,領導人的互訪,將有助於加深我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增進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
鄧小平在講話中轉達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新加坡政府和人民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他祝中新兩國的友好關係不斷發展,祝中新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