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闡述“三個世界”理論
鄧小平在聯大會議上的發言得到廣泛關注和報道,所他闡述的“三個世界”理論也成為中國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外交方針。
第六屆特別聯大召開前2個月,毛澤東在會見讚比亞總統卡翁達時說:
“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澤東第一次以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身份,向外賓闡述了三個世界的理論。
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認為,隨著國際力量的重新組合,蘇聯已變成了社會帝國主義,和美國一樣成了霸權主義超級大國,是新的世界戰爭的策源地。中國對於威脅最大的霸權主義國家,執行最廣泛的反霸統一戰線。三個世界的劃分正是這條外交路線的戰略依據。
毛澤東選擇鄧小平當團長出使聯合國,就是要讓這個立場堅定的戰友,在聯合國講壇上正式向世界闡述我們的外交路線。
毛澤東明白,隻有鄧小平能完成使命。
4月10日下午,一般性辯論輪到了中國代表團團長發言。
鄧小平身著藏青色中山裝,手持發言稿,健步走向講壇。他目光銳利,昭示著某種正義;他容光煥發,充滿了自豪與信心。
鄧小平在講壇站定,頗有風度地回首向大會主席點頭致意。他的目光轉向會場,這裏幾百名來自不同國家與地區的代表,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不同膚色,不同語言,馬上就要聽到中國代表團的聲音。
鄧小平兩手扶著講壇,開始了發言。
鄧小平在聯大特別會議上發言,著重闡明了毛澤東的“三個世界”理論主席先生:
聯合國大會關於原料和發展問題的會議,……順利召開了。聯合國成立29年來,舉行專門會議,討論反對帝國主義剝削與掠壓、改造國際經濟關係的重大問題,還是第一次。這反映了國際局勢的深刻變化,中國政府熱烈祝賀這次會議的召開。
當前國際形勢對發展中國家和世界人民非常有利。建立在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基礎上的舊秩序遭到了日益深刻的破壞和衝擊。國際關係激烈變化,整個世界動蕩不安。這種狀況用中國的話說,就是“天下大亂”。這個“亂”是當代世界各種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表現。它加劇了腐朽的反動勢力的瓦解和沒落,促進了新生的人民力量的覺醒和壯大。
在“天下大亂”的形勢下,世界上各種政治力量經過長期的較量和鬥爭,發生了急劇的分化和改組。一係列亞非拉國家紛紛取得獨立,在國際事務中起著愈來愈大的作用。在戰後一個時期內曾經存在的社會主義陣營,因為出現了社會帝國主義,現已不複存在。由於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規律,西方帝國主義集團,也已四分五裂。從國際關係的變化看,現在的世界實際上存在著互相聯係又互相矛盾著的三個方麵、三個世界。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是第三世界;處於這兩者之間的發達國家是第二世界。
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妄圖稱霸世界。它們用不同的方式都想把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置於它們各自的控製之下,同時還要欺負那些實力不如它們的發達國家。
兩個超級大國是當代最大的國際剝削者和壓迫者,是新的世界戰爭的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