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我們無所不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2 / 2)

“我說,我的責任是確保美國在世界事務中保持強大而有益的影響。我國讚賞全世界人民日益增長的要求改善生活、更多地參加政治活動以及消除他們本國政府的迫害和擺脫外國統治的願望。我們還認為像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的國家影響的日益擴大是積極的事態發展,並且相信同這些國家建立良好的關係將維護我們未來的安全。

“鄧身材矮小,坐在內閣會議室的一把大椅子上,幾乎看不到他這個人了。他在出神地聽我講話。他接二連三地吸著煙卷,一對明亮的眼眸常常東轉西看。當譯員把我的話譯給他聽時,他時而發出笑聲,時而對其他中國人員頻頻點頭。

“後來我要鄧對我講的話發表些意見。他談了他認為是重要的問題,指出現在美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許多共同利益。”

鄧小平說,我們的看法是,世界很不安寧,存在著戰爭危險。這是毛主席和周總理生前就提出的看法,並認為戰爭主要危險來自蘇聯。第三和第二世界應聯合起來反對霸權主義,這一反霸統一戰線,坦率地講也包括美國。所以我們說中美之間有許多共同點。對付蘇聯稱霸世界,美國理所當然是一主要力量。但美國處理這些問題時,從自己所負責任的角度來說,有某些不足之處。

卡特後來回憶說,“他還說中東形勢在過去5年內沒有根本改善。在該地區,由於以色列的存在而拒絕和平努力的一些國家早就是靠攏蘇聯的。他認為像敘利亞和阿爾及利亞等一些態度不明朗的國家,也向蘇聯靠得更近了。他進一步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以色列的實體,而以色列的存在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後來當我詢問他,中國有無可能同以色列建交時,他答稱:‘不,目前沒有可能。’他接著說,如果以色列決定撤退到1967年的邊界,解決約旦、約旦河西岸的問題和巴勒斯坦重返家園的問題,它將贏得1億阿拉伯人的支持。否則,中東問題可能還會蔓延到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國家。”

卡特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鄧說,他並不反對第二階段限製戰略武器條約,認為這可能有必要。但是他覺得目前的第四次會談結果必然同前三次一樣,不能限製蘇聯的戰略軍事力量。鄧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希望發生戰爭,中國人需要長時期的和平以全麵實現現代化。蘇聯終將發動戰爭,但我們也許可能把戰爭推遲22年(到本世紀末)。他認為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之間沒有必要建立正式的聯盟,但認為應該協調行動遏製蘇聯。”

1小時20分鍾後,會談結束了。關於第一次會談的情況,布熱津斯基後來也回憶說:“1月29日星期一上午,鄧小平第一次來到白宮。白宮裏氣氛活躍。在我的記憶中,人們的情緒從來沒有這樣興奮過。經過一番寒暄後,雙方進行了大半天的會談,談得很坦率,主要集中於國際問題,就像友邦以至於盟國之間似的,完全不像是四個星期之前互相尚未建交的國家。”

中午鄧小平出席萬斯國務卿舉行的午宴。在宴會祝酒時說:“中美關係正常化是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勝利,因為它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利益,而且對於世界的和平和穩定十分重要。”席間,雙方還就一些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進行了交談,午宴結束後,鄧小平來到國務院休息室。這時,一群記者蜂擁而至,紛紛詢問鄧小平同卡特談論了些什麼問題,鄧小平以他那獨特的詼諧幽默的語氣回答說:“我們無所不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記者們的提問雖然被這句話擋得嚴嚴實實,但他們卻對鄧小平表現出來的幽默和智慧發出的由衷的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