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說,“我坦率地告訴你,以後我們很注意美國政府的言論和行動,我們確實希望與美國交朋友,但必須是真正的朋友。裏根總統在競選中講了那麼多話,所以,1980年8月我們的談話是並不愉快的。”
“確實不愉快,但是,我們能夠理解。”布什點頭。
“當然那時那些話並不是對著你說的。”鄧小平馬上補充道。
聽到這裏,布什臉上的表情似乎自然了許多。
布什說:“裏根總統過去發表過很多對中國不那麼友好的言論,但必須看到現在他對中美關係的重要性有了更好的了解,已經看得更清楚了。他現在執行的是一個中國的政策。他向台灣出售的武器比曆屆總統少,連卡特、蒙代爾等民主黨人也向中方表示,沒有哪一個美國總統能提出一個停止售台武器的日期。本屆政府希望解決售台武器問題,希望中美關係繼續下去,盡力找出解決辦法。”
“我們重視行動。美國領導人要承諾:在一定時期內逐步減少、直至完全終止向台灣出售武器,至於承諾的方式可以商量,公報的措詞可以研究,我們一定要達到諒解或協議。”鄧小平語氣中略帶幾分強硬。
鄧小平和布什的這次會談,促使了中美談判取得進展。中美雙方於1982年8月15日達成協議,8月17日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簡稱八·一七公報)。在這一公報中,雙方重申了中美建交公報中確認的各項原則,美國再次聲明它無意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幹涉中國內政,也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政策。
在公報中,美國承諾:它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它並準備逐步減少它的台灣的武器銷售,經過一段時間導致這一問題的最後解決,美國還表示承認中國關於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的立場。
八·一七公報使中美雙方在解決建交時遺留下來的美國售台武器問題方麵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發生政治風波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政府橫加指責,幹涉中國內政,美國帶頭製裁中國,中美關係麵臨困境,這時的美國總統就是布什。
1989年10月31日尼克鬆訪問中國時,鄧小平對他說:結束嚴峻的中美關係要由美國采取主動。
他指出:“北京不久前發生的動亂和反革命暴亂,首先是由國際上反共反社會主義的思潮煽動起來的。很遺憾,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卷入得太深了。並且不斷地責罵中國。中國是真正的受害者。中國沒有做任何一件對不起美國的事。可以各有各的看法,但不能要我們接受別人的錯誤指責。”
鄧小平強調,“我們不能容忍動亂,這是中國的內政,不會損害任何國家。中國人這麼多,底子這麼薄,沒有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沒有穩定的社會秩序,什麼事也幹不成。穩定壓倒一切。”
“針對西方國家的一些人用人權問題攻擊中國,鄧小平說,人們支持人權,但不要忘記還有一個國權。談到人格,但不要忘記還有一個國格。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沒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獨立,國家是立不起來的。
“請你告訴布什總統,結束過去,美國應該采取主動,也隻能由美國采取主動。因為強的是美國,弱的是中國,受害的是中國。要中國來乞求,辦不到。哪怕拖一百年,中國人也不會乞求取消製裁。如果中國不尊重自己,中國就站不住,國格沒有了,關係太大了。中國任何一個領導人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錯誤都會垮台的,中國人民不會原諒的。這是我講的真話。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誰也不能阻擋中國的改革開放繼續下去。不管我在不在,不管我是否還擔任職務,十年來由我主持製定的一係列方針政策絕對不會改變。我相信我的同事們會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