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說,確實是個重大的試驗。
基辛格認為,這是一個有曆史意義的事情,如果成功了,就將從哲學上同時向計劃經濟國家和市場經濟國家提出問題。
鄧小平說,我們的經驗是要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必須改革,這是唯一的道路。
兩年後,也就是1987年9月,基辛格又一次訪問中國,並見到了鄧小平。
已經記不清這是他們之間第幾次見麵了。
基辛格說,每次見到你,你都顯得更年輕。
鄧小平說,你是我會見的最多的外國朋友之一。
基辛格深有感觸地對鄧小平說:“當你第一次率領代表團出席聯大特別會議時,美國專家都在猜測,鄧小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現在我們都十分清楚了。每次見到你時,你前一次談到要做的事情都做到了。”
鄧小平愉快地對基辛格說,我訪美時受到你的盛情款待,你是重新打開中美友好之門的人,中國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鄧小平在介紹中國的改革開放時說,搞改革膽子要大,步子要穩。
基辛格還談到了他來中國前看到了各種有關中國國內形勢的報道,來華之後發現中國國內的形勢要比報道中講的平靜得多,並請鄧小平對今後幾個月的國內形勢作出預測。
鄧小平談到年初有些學生上街鬧事,要求“全盤西化”,我們迅速處理了這個問題,中國的政局是非常穩定的,這種穩定是可靠的。中國要搞經濟建設,沒有一個穩定的局勢是不可能的。
鄧小平讚揚基辛格倡議建立了“美國—中國協會”。他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織,它的目標是明確的,相信他會為推動中美友誼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基辛格說,成立美中協會的目的是促進美中友好,推動美中關係的不斷發展,鼓勵美商到中國投資。美中友好關係符合我們兩國的利益,我感到特別自豪的是,自從中美關係的大門打開以來,美國曆屆總統,包括共和黨的總統和民主黨的總統都在朝這個方麵繼續努力。因此,我可以說,美中關係是一種永久性的關係。
1989年10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鄧小平又一次會見了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
這是鄧小平辭去中央軍委主席後會見的第一個外國客人。這是中美關係麵臨嚴重危機的時刻。
當基辛博士來到會見大廳時,鄧小平身著深灰色中山裝,精神矍鑠、滿麵笑容地迎上前去同他熱情握手。他當著幾十名中外記者的麵對基辛格說,博士,你好。咱們是朋友之間的見麵。你大概知道,我已經退下來了,中國需要建立一個廢除領導職務終身製的製度,中國現在很穩定,我也很放心。
基辛格博士說,你看起來精神很好,今後你在中國的發展中仍起著巨大的作用,正像你在過去所起的作用那樣,你是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
“我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在需要的時候,我還要盡一個普通公民和黨員的義務。你現在不當國務卿了,不也還在為國際事務奔忙嗎?!”鄧小平笑著回答。
基辛格對鄧小平說,你是做的比說的多的少數幾位政治家之一,你使中國發生了曆史性變化。
後來,基辛格在同一位外國政治家的談話中這樣評價鄧小平:“他是中國推行改革的領袖。他著手共產黨領袖從未搞過的改革,解放了農村經濟,把糧食進口國變成糧食富餘國。作為老一代的革命家,不允許共產黨的地位下降,並且要將經濟改革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