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義,殺身成仁,這是孔孟之道,但是聖賢的教導卻不是教人選擇什麼樣的死法,而是要知道怎麼修身,怎麼齊家,怎麼治國,怎麼平天下。”劉清語說著說著情緒也有些激動。
儒家文化一向是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講究的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修養,而不是武士道那種成天就是死死死的低級玩意。
“文天祥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所以起兵勤王,為了自己的宋臣身份而拒絕投降,到法場的時候他並不是沒有留念,他已經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付出了一切,為宋朝盡了他自己的全力,在死的那一刻他是無愧的,他對得起他在聖賢書中讀出的道理。”
劉清語看著倭國老師說道“那個道理便是殺身成仁,舍身取義,忠於國家,勇於赴死。真正的仁不是為了主君,而是為了國家,真正的大義同樣不是為了某個人,而是為了所有的人民。”
棒子老師粗暴的打斷了劉清語,說道“別說那些有的沒的,反正人已經死了,況且你這種解釋隻是詭辯而已。”
倭國老師卻對棒子說道“你閉嘴,什麼都不懂的家夥。”
“你。”明明是他幫這個家夥說話,卻被說什麼都不懂,這讓他怎能不氣。
“老師,我想知道,你們華夏在這麼長的曆史裏麵到底繼承了什麼?”此時的倭國老師已經不再盛氣淩人,而是恭敬的求教。
“就是最後麵的那個同學說的那十五個字,我們所繼承下來的最精髓的東西就是那十五個字,有了那些我們才能一直屹立在這裏。”
“你們不斷學習他國優秀的東西,卻沒有將一個閉關鎖國多年的華夏滅亡就是因為這個。”
劉清語一句話讓倭國老師身體瞬間僵硬,她說的沒錯,一個國家想要一直存在就必須要有一種傳承讓這個國家的人能夠有在麵對強敵時能有一顆不放棄的心。
總結下來這種傳承在華夏人身上表現出來的好像就是這些。
“在曆史的進程中許多東西確實消失了,但失傳的原因是什麼呢?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華夏卻一直都在。”
劉清語的話讓一些學生摸不著頭腦,但是幾個老師卻明白了,華夏的存在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在創造文字的時候,在將曆史記錄下來的時候,在聖賢將無數道理刻在竹簡上,寫在紙上傳下來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華夏與其他國家的不同。
幾個老師都對這個女老師感到深深的佩服,就連倭國老師都被說的心服口服,隻有棒子老師一個人始終不認同。
學生們紛紛為自己老師的表現叫好,門外的劉青山卻是捏了一把汗,那樣的言辭搞不好就會被批評的,但看那個倭國人好像是被說服了的樣子。
棒子老師說道“說的跟真的一樣,但是誰不知道你們華夏的曆史都隻不過是抄襲我們的,然後改一下而已。”
班裏的學生們已經被這個無知的家夥說的快崩潰了,這丫到底是怎麼當上老師的,又是怎麼能來到華夏沒被打死的。
就連劉清語都十分的無語,剛剛那個好歹還是能講講道理的,這個家夥,俗話說的好不要命的還怕不要臉的呢,對付這家夥劉清語是真沒招了。
對付這樣的家夥其實一般都是動手的,但是雙方是和平交流又怎麼能夠動手呢?但不動手的話你又怎麼能說過一個拿不要臉當做光榮的國家的人有什麼辦法呢?
但是棒子老師突然一副可憐的樣子說道“給你們一個機會,來挑戰我們吧,讓我們也見識見識你們華夏的骨氣,和你們所謂的傳承。”
棒子老師的底氣來自華夏友好的待客禮儀,即使切磋一般也不會讓對方太難看,就像之前他們進入高三六班時劉福海那樣拿他們當祖宗供起來一樣。
如果比試的話,恐怕對方的學生也不會有幾個真敢動手,更何況他這次帶來的四個學生可都不是什麼弱者,而是特意挑選出來的在某些方麵十分優秀的學生。
劉青山其實心裏想著不要跟對方比的,但是這種情況下不比的話豈不是顯得華夏這邊弱了,比的話贏還不能贏的太過分了否則又該被說大國欺負人,輸的話,當然是絕對不能輸的,輸給哪個國家也不能輸給棒子國啊。
這種事不是劉清語能夠決定的,於是走出教室向劉青山請示。
劉青山無奈隻好同意。
進入教室劉清語對棒子老師說道“我們同意比試。”
來雲海一高訪問的學校不少,在訪問的時候經常會進行一些切磋,一者是為了活躍氣氛,還有說是想比比那邊更厲害的原因肯定也是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