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老年人養生進補方法有哪些
夏季由於天氣炎熱,因而人體新陳代謝隨之加快,各種生理功能趨向旺盛,加快了散熱和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以適應氣溫的升高,維持人體生理環境的平衡。老年人由於各種生理功能的衰退,體質逐漸虛弱,對於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也減退,易患中暑、消化不良、感冒等病症,也常會引發舊病,因此,老年人在夏季應注意養生。如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進補,可增強適應能力,減少發病。老年人夏季進補應注意少量、清淡、可口,避免服用過多。常用進補方法如下。
1藥粥:夏季出汗較多,多吃一些粥既可補充體內水分,又可養胃護胃。若有針對性地加入一些消暑祛濕、養胃補虛的藥物製成藥粥,作用更佳,如綠豆粥、薏米粥、黃芪粥、百合粥等。
2湯藥:黨參10克,茯苓10克,白扁豆10克,麥冬10克,玄參10克,金銀花15克,水煎服。此方有健脾理氣、增強體質、防止中暑的功效。如濕重,也可用生地10克,薏米15克,白扁豆10克,藿香6克,佩蘭6克,水煎服,此方有清熱健胃祛濕的作用。
3成藥:脾虛濕重者,可服用香砂六君丸,每日2次,每次6克。脾虛泄瀉者,可服用四神丸,每日2次,每次6克,口渴咽幹者,可服用生脈飲,每日1~2次,每次1支。腎虛腰酸者,可服用杞菊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6克。
秋季宜用哪些補劑
秋季氣溫轉涼,秋高氣爽,正是收獲的季節。人們由炎夏轉入涼爽的秋天,常覺得較舒服。但中醫理論認為,秋天氣候較為幹燥,而秋燥易傷及人的肺髒,會出現口幹、咽幹、唇焦、幹咳或氣促等症狀。秋燥也易於傷陽,導致陰虛。因此秋季進補的原則即為滋陰潤燥養肺,可選用下列中藥和中成藥因症進補。
1沙參:本藥可養陰潤肺、益胃生津,尤其是北沙參滋陰效果較強。可用於肺陰虛引起的幹咳、咯血;胃陰虛引起的食欲不振、口幹咽燥;發熱或高熱後傷津口幹。入藥水煎服,每次10~15克。
2天冬:又名天門冬。可養陰清熱、潤肺補腎。用於陰虛肺燥、口幹咽幹、幹咳少痰、咯血;陰虛低熱、午後潮熱、遺精盜汗、腰膝酸軟。水煎服,每次6~15克。
3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功效、主治、用法與天冬一樣。
4石斛:甘、微寒,入胃、腎經。可養陰清熱、清胃生津。用於陰虛津虧、腰膝酸軟;腎虛視力減退。本品能促進胃蠕動和胃液分泌,幫助消化,並能降低血壓、解熱、鎮痛。
5玉竹:甘、微寒,入肺、胃經。可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養心。用於胃陰虛、萎縮性胃炎;肺陰虛、口渴咽幹、咳嗽少痰、肺結核;冠心病、心絞痛等。
6蛤士蟆油:屬動物性補品,來源於雌性林蛙的輸卵管,俗稱田雞油。甘、鹹、平。入肺、腎經。本品滋陰潤肺、補腎益精效果良好,適用於肺結核、咳嗽、吐血、盜汗等。
7山藥:是一種平和之品,含有糖蛋白質、膽、堿、維生素C及多種氨基酸,其中糖蛋白水解後,有滋養效果。澱粉酶,能水解澱粉,幫助消化,與山藥補氣健脾作用相符。通常以淮山藥品種為佳。
8茯苓:為菌類補劑,含茯苓酸、茯苓糖、麥角醇、蛋白質、卵磷脂、多種礦物質。具有健脾滋養作用,能改善神經、消化、呼吸等生理功能,還具有抗癌作用。
9瓊玉膏:本品是由生地、茯苓、黨參、蜂蜜組成的棕黑色稠狀的半流質膏劑,有補虛健脾、滋陰養肺作用。適用於肺虛幹喘、氣喘久咳、體虛瘦弱、肺結核、咯血、慢性咽喉炎、病後體虛。每日2次,每次1食匙。
10二冬膏:本品是由天門冬、麥門冬、蜂蜜組成,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之功,適用於肺陰不足、肺結核、久咳幹咳、老年久咳少痰、慢性咽喉炎、萎縮性胃炎等。每日2次,每次1食匙。
11石斛夜光丸:本名由石斛、五味子、肉蓯蓉、熟地、麥冬、生地、黨參等25味中藥組成,有滋陰瀉火、疏風明目之功,主治陰虛火旺、視物模糊等症。每日2次,每次6克口服。
冬季進補有學問
寒冬臘月,氣溫低下,人體功能處於較低水平狀態,適當進食補品,能對身體起“扶正固本”的作用。但是,常有人在進補問題上鬧出事情來。一個腎功能衰竭的腎炎病人,聽說水魚(鱉)是滋陰補腎佳品,就連連燉食,誰知竟使病情急劇惡化,招致殞命。
進食補品如同服藥,適當方為有益。根據中醫理論,各種補藥有寒、熱、溫、涼等藥性,人體也有虛、實、寒、熱等不同體質。所以進補之道,也得遵循“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的用藥原則。如果進補不當,輕則引起消化功能紊亂,重則導致其他疾病甚至喪命。譬如前麵提到的那位腎炎患者。他本屬腎陽虛衰,陰邪內盛之體,服用大量滋陰的水魚後,這就有如雪上加霜,陰邪更盛,陽氣愈衰。或者說,他的腎髒功能本已衰退,水魚中豐富的蛋白質分解質無法排泄。於是導致尿毒症加重而死亡。正確的進補之法是“虛啥補啥,不虛不補”。就是體虛者進補,也得搞清自己屬於哪一類的“虛症”。一般來說,先天不足、營養不良、過度疲勞、年老久病者,都可出現體倦乏力、胃納欠佳、少氣懶言、舌淡苔少、脈象無力現象,叫“氣虛”,可服用人參、黃芪、大棗、淮山藥等。身體血液虧損、麵色萎黃、唇色淡白、眩暈、心悸等症狀,屬於血虛,可進補阿膠、當歸、首烏、熟地、枸杞子等。當歸、生薑燉羊肉,是中醫治“血虛”的進補名方。兩顴潮紅、心煩失眠、盜汗、口幹、怕熱、消瘦、耳鳴、大便燥結、夢遺等,屬陰虛,可進食銀耳、鱉龜、熟地、沙參等。除氣虛症狀外,又有怕冷、四肢不溫、陽痿、水腫、泄瀉或便溏、嗜睡等表現者,屬“陽虛”,那就應進補鹿茸、附子、巴戟、冬蟲夏草、狗肉、生雞等等。此外,消化吸收功能欠佳者,宜先調理脾胃,而後進補;慢性病人、對藥物過敏者等進食補藥,應遵循醫囑。
冬季進補為何要對症
進補的方法很多,但不外吃些補藥和補品。一談起吃補藥,大家就會想起人參、鹿茸、十全大補之類。其實,吃補藥學問很多,不可隨便亂服。進補實際上是中醫的治病手段,是專為虛症而設立的一種療法,“虛者補之”,無虛不補是中醫的一個治療法則。故在進補前,最好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有個了解,有可能的話,應到醫院檢查一下,看是否適宜進補;如屬虛症,應明確自己屬於哪一類虛症。然後按醫師的意見,選食對症的補品。中醫將虛症的表現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補益法亦相應分為補氣、補血等各法,故補藥有補氣、補血、補陽、補陰之別。
補氣藥適用於氣虛症。氣虛症是一種全身或髒腑功能衰退的病症,久病、重病、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或年老體弱等均可導致氣的虧耗而產生虛症。假如你常感頭暈、氣短、疲怠乏力、動則汗出等,那麼您可以吃人參膏、參芪膏之類的補氣藥,一般可按說明服用。也可用黨參、黃芪燉些瘦肉、豬蹄等,有條件的可以用一些人參泡酒服,或人參切小片,分次含嚼服。
冬令陰虛症通常是指腎陰虛,這種虛症臨床表現為形瘦、頭暈、耳鳴、視力減退、男子遺精等。可選用知柏地黃丸、瓊玉膏、大補陰丸及龜板膏等內服。
陰虛平素一般指腎陽虛。腎為先天之本,腎陽虛多表現怕寒肢冷、陽痿、早泄及性功能衰退、腰膝酸軟、精神不振等。適宜選用的補益品有鹿茸、紫河車、蛤蚧、海龍、海馬、海狗、狗腎、雀卵、冬蟲夏草、核桃仁、鎖陽、蓯蓉、鹿茸精等。狗肉、羊肉等亦有滋補助陽作用。
如氣血俱虛者,應當同時服用補氣和補血的中藥,可選用十全大補膏、十全大補丸、氣益血膏等。
總之,挑選和服用補品,必須因症因人而異,方能達到治病防病、強身健體的功效。
冬季的“潤譜”有哪些
冬天,雖然清爽,但是太幹燥了。當天氣的濕度隻有22%的時候,難免唇幹肺燥。幹燥的冬天並不適宜進大補之劑,隻宜多飲清潤湯水。幹燥的冬天又特別容易引起咳嗽,而這類的咳嗽差不多都是燥咳,治療之法也是以潤為上,總之,冬天幹燥之際,人人都宜“潤一潤”。
1煲老水:這是最簡單、最有益、最潤的糖水。隻需用凍水放入陳皮、冰糖煲約2小時即成。煲此老冰糖水最主要是用上好陳皮、夠火候,功能除了潤肺外對一切燥咳均有很好的療效,即使是傷風咳嗽也不怕飲用,因為有上佳陳皮足以化痰止咳。
2紅蘿卜馬蹄水:紅蘿卜有“小人參”之稱,可潤肺生津。用紅蘿卜加上馬蹄、杏仁、蜜棗及兩片陳皮煲約3小時飲用,真是甜潤如楊枝甘露。如果小孩子口唇幹燥至爆裂,飲此湯後三兩小時,口唇馬上回複滋潤光澤。
3川貝燉蘋果:用蘋果一個將蓋平切去,將蘋果心挖空,放入川貝霜及蘋果同吃。可治咳嗽痰多。
4馬蹄雪梨汁:取馬蹄250克,梨250克,白糖50克。將馬蹄洗淨,去皮,切成長薄片;梨洗淨,去皮、核,切成長薄片;一同用潔淨紗布絞擠汁液。將汁液用涼開水稀釋,加白糖,拌勻即成。可清熱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