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養血生發膠囊:具有養血補腎、祛風生發的功能,用於精血不足、風盛所致者。每日3次,每次4粒。
(13)龍膽瀉肝丸:具有瀉肝膽實火、清三焦濕熱的功能,用於肝膽實熱所致者。每日2~3次,每次6克。
(14)祛風換肌丸:具有祛風燥濕的功能,用於風濕過盛者。每日3次,每次6克。
(15)六味地黃丸:具有滋補肝腎功能,用於肝腎不足者。每日3次,每次6克。
(16)歸參丸:具有養血益腎、祛風止癢、促進毛發生長的功能。每次1丸,每日2次。
(17)健脾丸:具有健脾去濕的功能,用於脾弱濕盛者。每日3次,每次6克。
治療脂溢性脫發的中醫秘方
中醫秘方
(1)山楂6克,水煎當茶飲。
(2)白茯苓研細末,每次10克,每日2次,連服2個月。
(3)生代赭石(研末)120克,每次3克,每日服2次。
(4)當歸、黑芝麻各20克,生地、側柏葉各15克,首烏25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5)柴胡、梔子、薄荷、紅花、歸尾、赤芍各等量,煉蜜丸。每服6克,每日2次。
(6)何首烏40克,補骨脂5克,菟絲子、牛膝、枸杞子各1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7)旱蓮草、女貞子、首烏、生地、山楂、熟地、大棗各20克,當歸、川芎、澤瀉各1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8)生地、當歸、白蒺藜各12克,荊芥、蟬衣、羌活、苦參各6克,巨勝子、女貞子、旱蓮草各10克。水煎,每日1次,分2次服。
(9)熟地、當歸、何首烏、巴戟天、肉蓯蓉、女貞子、桑椹子各12克,羌活、荊芥各1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10)馬齒莧、生地、菌陳、夜交藤、桑椹子各30克,當歸12克,菟絲子、羌活、荊芥各1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11)王不留行、蒼耳子各30克。水煎外洗,每日1劑。
(12)新鮮蘆薈榨取汁,外擦頭部,每日2~3次。
(13)透骨草、皂角各30克。水煎外洗,3日1次。
(14)側柏葉30克,鬧羊花20克,骨碎補15克,以75%酒精浸泡2周。外塗患處,每日2次。
內服藥可治頭發黃赤
治頭發發黃內服藥
(1)肝腎膏:治肝腎不足,陽虛血少,發黃不榮,或頭發脫落。由熟地、女貞子、旱蓮草、玉竹、桑葉各500克,桑椹子1000克組成。濃煎3次去渣,取3次藥液混合濃縮,加白糖350克,收膏。每服30克,開水衝服,早、晚各1次。
(2)地骨皮丸:益氣血,黑潤頭發,治黃發、白發。由地骨皮、幹地黃各150克,牛膝、覆盆子、黃芪、五味子各90克,桃仁、菟絲子、蒺藜子各120克組成。碾細為末,先將桃仁攪入,煉製成蜜丸。每服40丸,粥飲或開水送下,每日2次。
(3)神仙六子丸:治血氣衰敗,髭鬢蒼黃或斑白。由菟絲子、金櫻子、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炒蛇床子、何首烏、木瓜各30克,地骨皮、熟地黃、牛膝各90克,茴香60克組成。研為細末,以酒煮麵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每日2次。
(4)益腎滋補漿:烏黑須發,調和經血,治黃發。由人參12克,何首烏120克,金櫻子、白茯苓各60克,川芎45克,苯甲酸鈉10克組成。製成棕色液體。每服20毫升,每日2次。
(5)秦椒丸:治髭發黃赤。由秦椒、生地黃、旋覆花、白芷各30克組成。研細為未,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每日2次。
(6)芝桃散:滋補肝腎,烏須髭發。治頭發焦黃,稀疏不潤。由炒芝麻、炒核桃仁、何首烏、砂糖各100克組成。研為細末,每服9克,每日2次。
(7)清肺生發湯:治肺熱所致頭發漸漸枯黃脫落,尤以額際為甚。由桑白皮、地骨皮、黃芩、麻仁,柏子仁、何首烏、蒼耳子、知母、生地、丹皮各9克,茅根30根,生甘草15克組成。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8)地骨皮、幹地黃各150克,牛膝、覆盆子、黃芪、五味子各90克,桃仁、菟絲子、蒺藜子各120克,碾細為末,攪入桃仁,煉蜜製丸。丸大如珍珠,每服40丸,每日2次。
(9)秦椒、生地黃、旋覆花、白芷各30克。研細成末,煉蜜為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服30丸,每日2次。
(10)炒芝麻、炒核桃仁、何首烏、砂糖各100克,研為細末,每服9克,每日2次。
內服中藥方劑可治斑禿
在斑禿的治療措施中應用內服中藥方劑治療,是一種古老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草藥源遠流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方劑,這裏介紹3個代表方劑:
生發飲
有滋補肝腎、養血生精的作用。由首烏、桑椹子、菟絲子、紅丹參、生黃芪各15克,補骨脂、生地黃、黨參各12克,川芎3克,黑芝麻24克,當歸9克組成。水煎服,每日l劑,2次分服。辨證加減:偏於血虛者,加白芍、白術、茯苓,炙甘草、黃精;失眠者,加炙棗仁、柏子仁、遠誌:發枯膚燥、脫屑瘙癢、血虛風燥者,加胡麻仁、花粉、麥冬、茉活、杭菊;陰液虧損者,加玄參、生地、沙參、玉竹;肝氣鬱結、胸悶、胸脅脹滿者,加柴胡、積殼、香附、白芍;濕熱內蘊者,加銀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
六味生發飲
有養血滋陰、補益肝腎的作用。由生地、側柏葉、熟地各15克,罌芝麻、當歸各20克,首烏25克組成。水煎服,每日l劑,分2次服。
辨證加減:風盛血燥者,去熟地,重用生地30克,加丹皮、川化芎、蟬蛻各10克,苦參、白鮮皮各20克,蛇床子15克。肝腎虧損嚴重者,加枸杞子、菟絲子各20克;氣滯血瘀者,加紅花、桃仁、川芎各10克,雞血藤20克,赤芍15克;皮膚痛癢者,加苦參9充,白鮮皮、地膚子各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