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平衡飲食營養2(2 / 3)

(2)花中之菜話菜花。菜花是清代由西歐傳入我國的。菜花中也含有較多的營養物質,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較高,每100克中含88毫克。近年來科學研究發現,菜花中還含有多種吲哚衍生物,如芳香異硫氰酸、二硫酚硫酮等,可抵抗苯並芘等致癌物質的毒性作用,故被列在抗癌食譜中。

菜花中含纖維較少,質地細嫩,容易消化。菜花以急火快炒和涼拌為好,以減少維生素C和吲哚衍生物的損失。

4.菌類蔬菜營養好

(1)平菇味美人皆宜。平菇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一年四季均可食之。每100克幹品中含蛋白質高達36~38克,含脂肪3.6克,碳水化合物31.2克,鈣131毫克,磷718毫克,鐵188.5毫克及其他微量元素5-磷酸腺苷、酪氨酸酶等。

平菇中的糖蛋白具有抗癌作用;牛黃酸是人體合成膽汁酸的成分,膽汁酸有助於脂類物質消化,如膽固醇的溶解等。

(2)真菌之王數香菇。香菇又名冬菇,是生長在木材上的一種食用菌。香菇在我國的食用曆史已達4000餘年,到明代則成為宮廷貢品。目前,香菇已被列為保健食品。

香菇香氣沁人,風味獨特。每100克鮮品中含蛋白質12~14克,碳水化合物59.3克,鈣124毫克,磷415毫克,鐵25.3毫克和一定量的維生素。

香菇中的天門冬氨酸和天門冬素,具有降血脂、維護血管功能的作用;所含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抗癌能力。香菇還可調節人體內的新陳代謝,幫助消化,降低血壓,預防肝硬化,消除膽結石,防治佝僂病。

(3)菌中良藥黑木耳。黑木耳是一種生長在朽木上的食用真菌,在我國栽培已有千餘年曆史,被人們譽為“素中之葷”。

黑木耳營養豐富,味鮮滑嫩,古時候南楚人稱之為“樹雞”。每100克黑木耳中含蛋白質1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65克,鈣357毫克,磷201毫克,鐵185毫克和較多的維生素、磷脂、植物固醇等。

黑木耳中的膠質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可起清理消化道的作用,適宜於礦山、冶金、毛紡、理發等行業的工作人員食用;所含的抑製血小板聚積的水溶性低分子物質,可影響凝血過程,抑製膽固醇的生成,延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

黑木耳質地厚嫩,口感像肉,既可作主料成菜,又可作配料點綴花樣。食用時用水浸泡洗淨,涼拌、熱炒、成湯皆可成美味佳肴。

黑木耳由於生長季節、氣候條件和采集方法不同,其質量各異。小暑前采集的春耳,朵大肉厚,水發性好;立秋後采集的秋耳,質量稍次於春耳;小暑後至立秋前采集的伏耳,肉質較薄,大小不勻,水發性差。

(4)滋補強身白木耳。白木耳因其皚白如雪,故又名雪耳、銀耳,是生長在栗樹朽木上的膠質真菌。自古以來,白木耳被人們看做是延年益壽的珍品。每100克中含碳水化合物79克,鈣380毫克,磷250毫克,鐵30.4毫克和多種氨基酸及維生素。

白木耳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控製惡性腫瘤;作為滋補強身之品,尤適宜於年老體弱,患高血壓、動脈硬化者食用。如“冰糖銀耳羹”,其味美濃甜、營養豐富。銀耳與大米共煮成粥,更別具風味。

若銀耳根部變黑或外觀呈褐色,聞之有異味,觸之有黏手感時切勿食用,以免發生中毒而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痛、頭痛、頭暈、乏力、肝髒腫大、意識不清等症狀。

5.調味蔬菜有營養

(1)抗菌大王屬大蒜。大蒜又名胡蒜,相傳是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大蒜既可調味,又能防病健身,常被人們稱讚為“殺菌勇士”、“天然抗生素”、“地裏長出來的青黴素”。

大蒜除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外,其主要特點是含有揮發性大蒜辣素,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對痢疾杆菌、大腸杆菌、白喉杆菌、結核杆菌、炭疽杆菌、霍亂弧菌、沙門氏菌屬、葡萄球菌、黃癬菌、白癬菌、黴菌、陰道滴蟲、蟯蟲、立克次體等,具有較好的殺滅和抑製作用。1∶15的大蒜稀釋液,5~10分鍾即可殺死病原微生物。大蒜所含的硫化物,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其中的鍺和硒,在人體內可與其他物質合成乙烷硫代磺酸乙酯、二烯丙三硫等生物堿,具有抑製肉毒杆菌代謝,阻斷亞硝酸鹽類在消化道中的形成與累積,防治癌症的作用;大蒜素還能激活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中老年人若常食大蒜,可刺激胃液分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雖然大蒜有許多用途和好處,但一次不能吃得過多。中醫認為,大蒜辛溫,多吃可動火、耗血、有礙視力,凡陰虛火旺以少吃為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痛風、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炎、胃酸過多症和口舌咽喉疾患者要慎食或禁食。

食用大蒜後會產生一股難聞的氣味,故有的國家規定,剛吃過大蒜到戲院看戲是犯法的;也有的國家規定,理發師在上班期間嚴禁吃大蒜。若吃大蒜後嚼上一點茶葉、用濃茶漱口,或嚼幾粒熟花生米,可減輕或消除大蒜的難聞之味。據報道,日本有人培植出一種沒有難聞氣味的大蒜,如果推廣開來,則可消除大蒜的這一缺點。

(2)蔬藥兼用話大蔥。蔥與蒜、薑、辣椒共稱為“四辣”,且居四辣之首。蔥原產於西伯利亞,後傳入我國。我國栽培蔥的曆史已近3000年。《禮記·曲禮》上已有蔥的記載。明朝《農政全書》雲:“二月別小蔥,六月別大蔥,七月可種大小蔥。”相傳神農氏嚐百草找出蔥後,用於日常飯菜調味,故古籍中蔥又有“和事草”之雅稱。

自古以來,蔥就與人體健康聯係在一起。每100克蔥中含蛋白質1.4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4.1克,胡蘿卜素1.6毫克和部分微量元素、維生素C、無機鹽等,俗話“大蔥蘸醬,越吃越胖”。

大蔥中含有植物殺菌素即蔥素,有較強的殺菌作用。中醫認為,大蔥性味辛平甘溫,能治寒熱外感和肝中邪氣,其蔥葉、蔥白、蔥汁、蔥須、蔥花均可入藥。蔥葉能利五髒,益眼睛,療水病足腫;蔥白連葉搗爛與蜂蜜調和敷下腹部,可通小便;蔥葉煎湯洗漬可消濕氣足腫;蔥白可除風濕身痛麻痹、蟲積、心痛、婦人妊娠溺血;蔥汁能散淤血、止血、止痛、治頭痛耳聾、消痔漏、解藥毒;蔥須有治療便血等功效。

大蔥生食熟吃,作蔬入藥均可。其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尤其是山東章丘縣產的大蔥,身長體重、嫩白青翠,遠銷國內外,可謂之“蔥中之王”。

(3)生薑辛辣益壽年。自古至今,人們愛薑,原因是它既供食用,又作藥用。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一生愛薑,晚年隱居鄉下,自號“賣薑翁”,所住草堂叫做“薑齋”,所寫《賣薑詞》中雲:“最療人間病,乍炎寒。”《禮記》中有“楂梨薑桂”的字句。《論語》中有“每食不撤薑”的記載。《史記》中還有“千畦薑業,其人與千戶侯”的論述。

生薑中含有辛辣和芳香氣味的揮發油如薑醇、薑烯、薑油萜、薑酚、龍腦、枸櫞醛等,可增強血液循環,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吸收。中醫認為,生薑微溫,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幹薑辛熱,溫中散寒,除脾胃虛寒;煨薑辛溫,溫中止瀉,胃腹冷痛;薑汁微溫,化痰鎮咳,止惡心嘔吐;薑皮辛涼,利尿消腫。

生薑作為調料,其味辛辣芳香,溶解到菜肴之中,可增強其鮮味;如用於燉雞鴨魚肉,可使肉味醇香;用薑末與醋共調,蘸食清蒸螃蟹,可去腥增鮮,平衡螃蟹的寒涼作用;用薑汁浸漬冰凍的肉類、禽類、海產品,具有返鮮作用。

腐爛的生薑會產生黃樟素等有毒物質,食用後可使人體肝細胞變性,影響肝髒功能,故切不可誤食,以免中毒。此外,黃樟素也是一種致癌物質。

(4)香菜香味人嚐香。香菜又名芫荽、胡荽、香荽,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國家,後傳入歐洲,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入我國。

香菜除含有揮發油、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供人們食用外,自宋代始便已入藥。中醫認為,香菜味辛性溫,入肺胃經,能誘發麻疹風疹,有促進血液循環、祛風解毒、健胃的功效。名醫華佗認為,患口臭、狐臭、齲齒及生瘡之人,不可吃香菜,吃了會加重病情。李時珍則說,凡服一切補藥和白術、牡丹者,均不宜食用香菜。

香菜作為調料撒在菜或湯裏,具有特殊的香氣;作為蔬菜,炒食涼拌,別具一格;作為點綴品製作拚盤,可增加餐桌上的氣氛。有詩為證:香菜香味人嚐香,香氣飄香香萬家。

二十三、味美健身的鮮果

果品類食物以其豔麗多姿的形色,芬芳濃鬱的果香,鮮美醇厚的味道,深受人們的喜愛。古人即有“遍嚐百果能成仙”的說法。當然,這“仙”字是祛病延年、健康長壽的意思。

我國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對果品的作用,曾作了高度的概括。他說:“木實為果,草實為蓯。熟則可食,幹則可脯。豐儉可以濟時,疾苦可以備藥。輔助粒食,以養民生。”果品能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而且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1.百果先榮說櫻桃

櫻桃“先百果而熟”,在一年中它是上市最早的鮮果,因此有“春果第一枝”的美稱。

成熟的櫻桃,紅若寶石,形如珍珠,體態玲瓏,極為豔麗。它肉甜味美,吃起來甜中帶酸,濃香襲人,別具一格。櫻桃不僅形味皆佳,而且營養豐富。每100克櫻桃含碳水化合物8克、蛋白質1.2~1.6克、鈣6毫克、磷31毫克、鐵6毫克。其含鐵量居各種水果之首。櫻桃所含的胡蘿卜素比蘋果、橘子、葡萄高4~5倍,維生素C的含量也比較豐富。

櫻桃還具有補虛、益氣和祛風濕之功效,對四肢麻木和風濕性腰腿疼等疾患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櫻桃雖然好吃,但其性大熱而發濕,食之過多,往往生熱上火。熱性病人應該忌食。

2.紅杏出牆肌玉潤

杏樹在我國已有4000餘年的栽培曆史,是入夏後最早上市的鮮果。

杏的營養價值比較高,每100克鮮杏肉約含蛋白質0.9~1.2克,比蘋果、香蕉、葡萄等都高。由於品種不同,杏含碳水化合物量大致在5~15克,含各種果酸1~6克,鈣、磷、鐵含量也是水果中比較高的。每100克杏肉中含胡蘿卜素1.79毫克、維生素C7毫克,還含有兒茶酚、黃酮類及苦杏仁苷。這些物質對人體均具有各種直接或間接的防癌抗癌效能。南太平洋上的島國斐濟,那裏從沒有過一個癌症病人,據調查,這與他們喜歡吃杏的特殊飲食習慣有關。

杏除了可供鮮食外,還可製成蜜餞、杏脯、果醬等。杏仁也可水浸後煮食或炒食。但一次食杏不可過多,否則,容易誘發癤腫或腹瀉,對牙齒也不利。還需注意的是,苦杏仁含有苦杏仁苷,可以分解出毒性很強的物質氫氰酸,若食入較多,則可使人體組織失去輸氧能力,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3.消渴益壽多食桃

桃,原產於我國青藏高原,其栽種和食用曆史已有3000餘年,後逐步傳入歐洲和世界各地,目前,已經是華夏桃李滿天下了。經過我國勞動人民的長期培育,桃的優良品種不斷增加,主要有水蜜桃、佛桃、蟠桃、玉露桃、碧桃等。特別優異的有河北深州的蜜桃,浙江奉化的玉露桃,山東的肥城桃,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個大而皮薄,甘甜而清香。另外,黃金桃為傳統的優良品種,唐代時就已作為貢品,其特點是果肉金黃,肉質細密,汁多味甜,而且有濃鬱的芳香味。

桃不僅果味甜美,而且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每100克桃肉中,含蛋白質0.8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0.7克,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是易於人體消化吸收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桃肉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果酸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尤其是鐵的含量較多,是蘋果和梨的4~6倍。這些物質對人體都是非常有益的。

鮮桃不宜多吃,多吃會生熱上火,尤其是未成熟的桃更不能多吃,否則,會使人腹脹、生癤腫。如果將鮮桃加工成果脯,適量常食,可收補身體、益顏色之功。桃仁中含有氫氰酸,毒性很強,隻宜藥用,不可食用。

4.果中珍品獼猴桃

獼猴桃,古稱藤梨、羊桃,其營養極為豐富。可惜在我國大地沉睡了幾千年,長期來一直是猴子的“仙果”,直到近百餘年才真正被人們所了解和食用。

獼猴桃的品種很多,以中華獼猴桃品質最好,成熟後果肉黃白或綠色,柔軟多汁,是一種低熱能高營養的果品。每100克果肉中含碳水化合物8~14克(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果酸1.4~2.0克、蛋白質1.6克、脂肪0.3克、磷42.2毫克、鈉3.3毫克、鉀320毫克、鈣56.1毫克、鐵1.6毫克;維生素C的含量也相當豐富,每100克果肉含量達300~420毫克,約為柑橘的51倍,蜜桃的70倍,鴨梨的100倍,蘋果的200倍。獼猴桃還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碘、錳、鋅、鉻等。

獼猴桃不僅能補充人體營養,所含的果酸還可以促進人的食欲,幫助消化。獼猴桃能阻斷致癌物質亞硝基嗎啉在人體內合成,預防某些癌症;還可以降低人體血液中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另外,獼猴桃對肝炎、尿結石等亦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因此獼猴桃是中老年人很好的一種保健食品。

5.地麵紅果是草莓

草莓因其果色豔麗,肉嫩汁多,甘醇爽口,具有獨特的芳香,頗受人們喜愛。草莓的營養比較豐富,每100克鮮品中含蛋白質1.0克、碳水化合物6~20克,還含有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尤以維生素C的含量較多,每100克鮮品中含量達35毫克。草莓中還含有多種果酸,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草莓中所含的果膠和纖維素,能加強腸道的蠕動和分泌機能,促進脂肪的正常代謝和加速膽固醇從人體排出,是老年人的保健佳果。

草莓屬於漿果,成熟後不宜運輸和貯存,宜鮮食。

6.滋陰潤肺話秋梨

梨在我國栽培和食用的曆史已達3000餘年,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和醫療作用的果品。

梨的總產量居我國水果產量的第二位,因而有人稱之為“百果之宗”。因其含水分較多,果肉乳白多汁,又有“玉乳”之稱;因其甘甜香脆,肉酥汁豐,亦有人稱之為“蜜父”、“快果”。

梨的品種甚多,在我國比較著名的有:京白梨、南果梨、香水梨、蘋果梨、鴨廣梨、大鴨梨、萊陽梨、雪花梨以及新疆庫爾勒的香梨等。

梨因其汁多爽口,香甜脆嫩而受人喜愛。宋代梅堯臣就曾讚美梨口感有如“冰熨齒”,渴飲時如“蜜過喉”。

梨含水分在86%以上,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以及蛋白質、脂肪,尤其是果糖、葡萄糖、蔗糖及蘋果酸的含量非常豐富。

梨最突出的醫療作用是治療熱痰咳嗽,另外還有保肝、助消化、促進食欲、降火清心、降血壓和解瘡、解酒的作用。

梨味雖美,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吃多了會損傷脾胃。特別是產後體虛、脾胃虛弱或大便溏瀉、腹部冷痛者更應慎重食用,否則,會使病情加重。

7.淩霜之果是柿子

柿子的老家在我國。雖然品種很多,但大致可分為甜柿與澀柿兩類。甜柿成熟後不需脫澀即可食用,皮薄肉脆,甘甜鮮美,以河北完縣黃石滸的火柿、湖北的羅田甜柿較為優良。澀柿以蓋柿、鏡麵柿和山西、陝西的橘蜜柿、蜜罐柿、雞心柿、青島的金瓶柿,以及太行山南部地區的綿瓤柿等為佳品。

柿子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每100克成熟的柿子果肉中含蛋白質0.4~0.9克,碳水化合物10~14克,脂肪0.1~0.2克,鈣147毫克,磷19毫克,鐵0.8毫克,維生素C43毫克,胡蘿卜素0.85毫克。每100克鮮柿子中,碘的含量可達49.7毫克,缺碘性甲狀腺腫大者,經常吃些柿子是非常有益的。

柿子食用方法很多,脫澀生食,甘甜脆嫩;亦可待其變軟後吸吮柿汁,甘甜涼爽,沁人肺腑;還可以將其凍硬,在涼水中稍化一下,帶著冰碴吃,甜涼脆美。但食用柿子時需注意,不可多食,1次以1~2個為宜。因柿子中含有較多的單寧物質,它具有收斂性,吃多了會感到口澀、舌麻、大便幹燥。在吃柿子前後不可吃醋和紅薯,也不要空腹吃柿子。因柿子中含有柿膠酚及較多的可溶性紅鞣質,在胃酸的作用下,會很快凝結成硬塊,即胃柿石。如果柿石較小,可隨糞便排出體外,如果柿石較大,就會形成高位梗阻,常需進行手術。由於柿子性味甘寒,又含有較多的鞣酸,也不能與螃蟹同吃。因蟹肉中的蛋白質遇柿子中的鞣酸後會沉澱,凝固成不易消化的物質,長時間滯留在人的腸道內發酵,會出現腹疼、嘔吐等症。

另外,在食用柿餅時切不可將外麵的白粉(即柿霜)擦掉。《本草綱目》稱柿霜為柿之精液,因柿霜中含葡萄糖、果糖、蔗糖和甘露醇等。

8.祖先自古愛食棗

我國人民食用棗的曆史已達數千年之久。古人曾說過:“北方大棗味有殊,既可益氣又安軀。”由此看出,棗是一種補中益氣、強身健體的滋補佳品。棗的品種很多,馳名中外的當推山東樂陵的金絲小棗,核小皮薄,果肉細嫩,含碳水化合物量高達65%上。

棗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每100克鮮棗果肉中含蛋白質1.2克,碳水化合物20~30克,維生素C300~600毫克。幹棗產熱量較高,每100克可產熱量300多千卡,接近葡萄幹,且鈣、磷、維生素B和尼克酸的含量均高於葡萄幹。由於棗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尼克酸,對於防癌、抗癌和維持人體毛細血管的功能都有一定的作用。

棗不但能生食,還可製成熏棗、焦棗、醉棗,還可釀酒、製醋,幹棗可製泥代糖,製作各種糕點,而且是用途廣泛的藥物。本性平,味甘,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養,解藥毒,有保護肝髒、增強肌力等功效。常食大棗,可使全身氣血調和,能療咳嗽聲啞、咽喉刺痛、肺傷吐血等。

棗雖脆甜可口,但也不可多食。《本草綱目》中說:“棗為脾之果,脾病易食之。若無故頻食,則損齒,貽害多矣。”腐爛的棗更不能食用,因棗腐爛後會產生甲醛和甲酸,吃了這類爛棗,輕則引起頭暈,重則可危及生命。

9.潤腸通便數香蕉

香蕉在我國栽培食用的曆史有3000餘年,其芳香味美,肉質軟糯,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食物。神話傳說佛祖釋迦牟尼由於吃下香蕉後獲得了智慧。因此,人們還把香蕉尊為“智慧之果”。

香蕉的營養價值較高,每100克中含蛋白質1.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19.5克,粗纖維0.9克,還含有鈣、磷、鐵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C、胡蘿卜素及維生素E。

香蕉含的碳水化合物中果糖與葡萄糖為1∶1,這一天然組成,非常適合脂肪痢和中毒性消化不良者食用。青香蕉中還含有一種能保護胃黏膜的物質,食後有利於潰瘍的愈合。印度科學家把青香蕉磨成粉,每次給胃潰瘍病人服4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香蕉雖然好吃,也不可貪食。食用過多,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由於香蕉性寒,脾胃虛寒者應少食,胃酸過多者當忌食。

10.柑橘全身都是寶

橘子甜酸適度,營養豐富,全身是寶,在公元前2000年前的夏禹時期,揚州的柑橘就已成為貢品。

橘子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除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較少外,葡萄糖、果糖、蔗糖、蘋果酸、檸檬酸的含量都很豐富,還含有一定量的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尼克酸。柑橘中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的含量較高,每100克中含維生素C34毫克、胡蘿卜素0.55毫克。這些營養物質,對調節人體新陳代謝與生理機能大有好處,特別適宜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我國的柑橘種類很多,可列為上乘之品的有肉細汁多味極甜的焦橘;皮薄汁多味甜祛火的甌柑;果大汁多酸甜爽口的椏柑;果大核小肉肥汁甜的溫州蜜柑;皮薄肉細味甜無核的南豐蜜橘;無核肉細芳香味甜的雪峰蜜橘。另外,浙江的黃岩蜜橘,川閩的紅橘,湖南的年橘,廣東新會的大紅橘也都是橘中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