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平衡飲食營養2(1 / 3)

第三章平衡飲食營養2

二十二、蔬菜營養豐富

蔬菜中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如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等。因此,蔬菜是人類膳食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1.葉類蔬菜營養多

(1)常吃白菜保健康。白菜是我國資格最老的一種蔬菜。古時候,人們稱之為“菘”。西安半坡村遺址曾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白菜籽,距今已有近5000年的曆史了。三國時的《吳錄》載有“陸遜催人種豆菘”。宋代詩人陸遊寫詩雲:“雨送寒春滿背蓬,如今真是荷鋤翁。可憐遇事常遲鈍,九月區區種晚菘。”這裏的“菘”指的就是現在的白菜。

幾千年來,大白菜在我國久傳不衰,久食不厭,深受群眾所喜愛。究其原因,一是白菜質地鮮嫩、清爽適口,食後給人以舒適之感,俗話說“吃菜要吃大白菜,好菜不過白菜心”就是這個道理;二是白菜含有較多的鈣、磷、鐵、鋅,維生素C、B1、B2和纖維素,比很多肉類食物和水果的含量還高,對增強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三是白菜“甘溫無毒”,具有“利腸胃,除胸煩,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的作用,故可入藥以防治部分老年性疾病。

吃菜要吃新鮮菜,千萬勿食爛白菜。白菜腐爛後,在細菌的作用下,其中的硝酸鹽變成了有毒的亞硝酸鹽,可使血液裏的低鐵血紅蛋白變為高鐵血紅蛋白,從而使血液喪失載氧能力,使人發生缺氧中毒。故保存白菜要注意避免腐爛。

(2)不可輕視卷心菜。卷心菜又稱大頭菜,1000多年前由西域傳入我國,其質地脆甜,食用方便,涼拌熱炒,葷素皆可,老少皆宜。卷心菜除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鉬、錳外,其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比其他蔬菜高。

有調查證明,常年食用卷心菜的菜農,其胃病和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發病率較低,故認為卷心菜中含有能夠提高胃腸黏膜上皮抵抗力、改善代謝功能、加速潰瘍愈合的物質。還有研究認為,卷心菜所含的果膠,有益於動脈硬化、膽石症患者的康複。

(3)老少皆宜食油菜。油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每100克油菜中含胡蘿卜素1.28~3.15毫克,維生素C37~51毫克,鈣140毫克,鐵0.7~7毫克。成人每日食用500克油菜,便可滿足上述營養物質的生理需要。

(4)菜中之王是菠菜。菠菜曾被阿拉伯人譽為“菜中之王”,公元7世紀時,菠菜由尼泊爾傳入我國。

菠菜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500克菠菜中含蛋白質12.5克,胡蘿卜素17.2毫克,維生素C174毫克和大量的鐵,尤適宜老弱病者食用。老年人食用菠菜,可改善胃、胰腺的分泌功能,緩解高血壓、糖尿病的病情,防治貧血、胃腸功能失調。中醫認為,菠菜能清理腸胃之熱毒,故可用於治療痔疾和便秘。

菠菜在一年四季均可吃到鮮品,特別是嚴寒隆冬,餐桌上增加一盤翠綠的菠菜,既能點綴氣氛,又能使人增加食欲。

(5)空中之蔬話香椿。自古以來,人們把香椿作為時令佳品食用。每當春暖花開之時,香椿樹便長出紫紅色的嫩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香椿頭。

香椿頭氣味芳香,營養豐富,每100克中含蛋白質9.8克,鈣143毫克,維生素C115毫克,磷135毫克和較多的B族維生素、鐵等,對人體健康有益。

(6)纖維之王屬芹菜。芹菜原產於地中海沿岸,2000多年前,我國開始栽培。芹菜中以纖維素、鈣、磷、鐵和維生素含量較高,適宜於高血壓、動脈硬化、神經衰弱、便秘、貧血、骨質疏鬆的病人食用。《神農本草經》雲:“芹菜止血養精,保血脈,益氣,令人肥健嗜食。”因此,芹菜是中老年人的一種良好蔬菜。

(7)韭菜香飄萬人家。韭菜有較強的生命力,一生可被割數十次。韭菜芳香味美,古人喜食,今人願意吃。杜甫有“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的吟詠;陸放翁有“雞蹠宜菰白,豚肩雜韭黃”的詩句。

韭菜中富含纖維素、維生素、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中醫認為,韭菜熟食性溫、生食性熱,具有興奮、活血、化淤、止血、補中、助肝、通絡的作用,可防治多種疾病。韭菜中的粗纖維可治療便秘,揮發性精油和含硫化合物可降低血脂等。

(8)萵苣渾身都是寶。萵苣又名萵筍,其味清爽,肉質細嫩,葷炒素拌、生熟皆可食用。萵苣葉翠綠清香,涼拌做湯,色澤鮮亮;拌以麵糊後油炸食之,更別有一番風味。

萵苣中富含鈣、胡蘿卜素、維生素C。這些營養素在其葉中的含量高於莖,每100克葉中含鈣38毫克,是莖的5倍;含胡蘿卜素2.14毫克,是莖的101倍;含維生素C15毫克,是莖的15倍。因此,萵苣是中老年人的良好食品。

中醫認為,萵苣性寒,具有利五髒,通經脈,開胸膈,利氣,堅筋骨,明目,通乳汁,利小便等功效。

(9)野生佳蔬是薺菜。薺菜又名地菜、芨菜、清明草。薺菜是人們喜歡食用的一種野菜,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每100克薺菜中約含蛋白質5.3克,碳水化合物6克,脂肪0.4克,粗纖維1.12克,鈣420毫克,磷73毫克,胡蘿卜素3.2毫克,維生素C55毫克和一定量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鉀、鐵、錳、鎂等,對人體健康有益。

薺菜具有止血、降壓、健胃、消食之功能;有人也用其防治乳糜尿、泌尿係結石、腎炎水腫、腎結核等。

薺菜味道獨特,幾乎人人喜食。焯後涼拌,滑嫩爽口,令人屢吃不厭;製作成餡料,包餃子、餛飩,鮮美清香,食後回味無窮。

(10)蕹菜腹空人喜愛。蕹菜又名空心菜、藤藤菜、蓊菜,水陸皆可生長。《南方草木狀》稱蕹菜為“南方之奇蔬也”。

蕹菜中富含多種營養素,每100克嫩梢和嫩葉中,含蛋白質3.2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7.4克,鈣188毫克,磷49毫克,煙酸1毫克,維生素C15毫克,鐵4.1毫克,在蔬菜中可算得上出類拔萃了。

蕹菜具有解黃藤、砒霜、野菇中毒,治療小便不利、尿血、鼻衄、咳血和瘡癰腫毒等作用。

蕹菜生熟鹹宜,葷素皆美。熟食可做湯、煮麵、炒食,生食可製作泡菜。

(11)長壽之菜話海帶。海帶被人們稱為“海裏的莊稼”、“長壽菜”,是中老年人的佳蔬良菜。

海帶質柔味美營養好,每100克中含蛋白質8.2克,碳水化合物56克,鈣177毫克,鐵150毫克,碘240微克,胡蘿卜素0.57毫克,維生素B10.09毫克,維生素B20.36毫克,尼可酸1.6毫克和一定量的磷、鈷、氟、纖維素、脯氨酸、褐藻酸、甘露醇等,由於海帶所含成分的綜合作用,在含動物脂肪的膳食中摻點海帶,可使血中膽固醇含量降低,對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肥胖症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海帶中的碘,可防治甲狀腺腫;褐藻酸鈉鹽可預防白血病,減少放射性元素鍶對人體的毒性作用;甘露醇可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腦水腫、青光眼等疾病;海帶根提取液有平喘作用。

(12)海中良蔬有紫菜。紫菜又名索菜,是一種生長在淺海岩石上的紅藻類海生植物。因其薄如紙片,故有人又稱其為“紙菜”。每100克紫菜中含蛋白質28.2克,尼克酸5.1毫克,維生素B22.07毫克,磷457毫克,碘1800微克,鐵32毫克,鈣330毫克,維生素C1毫克,胡蘿卜素1.23毫克,維生素B10.44毫克和一定量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膽堿、維生素B12等。

紫菜中的營養物質,是一般食品不能比擬的。常食紫菜,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防治動脈硬化,對人體健康頗為有益。

2.根莖瓜豆營養全

(1)廉價“人參”胡蘿卜。胡蘿卜對人體具有多種保健功能,故人們譽之為“小人參”、“菜人參”、“防癌蔬菜”。荷蘭人將其列為“國菜”,日本人把它珍視為“長壽菜”。它在明朝時由歐洲傳入我國。

胡蘿卜備受人們青睞,一是含碳水化合物量高於一般蔬菜,芳香味甜;二是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碳水化合物攝入人體後,經消化酶的作用,成為熱量的來源之一;胡蘿卜素攝入人體後,可轉變成維生素A,維護眼睛和皮膚的健康,防治皮膚粗糙、夜盲症和眼幹燥症。

胡蘿卜含有降糖物質,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所含的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能增進消化,並起殺菌作用;現代醫學研究還發現,胡蘿卜具有強心、降壓、抗過敏作用。

胡蘿卜可生食、炒吃,若與牛、羊肉共燉,其味尤其鮮美,並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

(2)常吃蘿卜保平安。我國是蘿卜的原產地之一,古代文獻《爾雅》、《詩經》和《神農本草經》中均有記載,故蘿卜是一種比較古老的蔬菜。

蘿卜對人體具有多種功能。它內含辛辣的芥子油,可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其中的糖化酶可分解澱粉等成分,有利於人體吸收;所含的木質素則可提高巨噬細胞的活力;它含有分解亞硝胺的酶,可增強人體抗癌能力,所謂“蘿卜上了街,藥鋪不用開;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就是這個道理。中醫認為,蘿卜可行氣利水、止咳化痰。

蘿卜生吃熟吃皆宜。冬春時節,生吃蘿卜、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由於蘿卜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故身體虛弱的老年人吃蘿卜應當適量。

(3)蓮下之藕營養高。藕可炒食、涼拌,製成藕粉則味香甜、滑潤可口,具有生津開胃、清熱補肺、滋陰養血之功效,是老弱者的優良食品。藕含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C比較多,每100克中分別含19.8克和25毫克。

(4)菜中皇後議洋蔥。洋蔥質地甜潤白嫩,既可為菜,又可為調料,歐美一些國家將其稱為“菜中皇後”。洋蔥中含有在蔬菜中極少見的降血壓物質前列腺素A,可用於防治高血壓;其中的降糖物質與甲磺丁脲相似,可防治糖尿病;所含的植物殺菌素,可用於防治腸炎、痢疾、流腦、百日咳等疾病。

食用洋蔥不可過量,否則會因產氣過多而發生腹脹。

(5)魔力食品是魔芋。魔芋於1000多年前傳入我國,因其具有奇特的保健作用和醫療效果,而被人們譽為“魔力食品”。

魔芋的球狀莖中,葡萄甘露聚糖量高達50%,可吸水膨脹,使體積增大30~100倍,給人以飽腹感,是糖尿病、體胖欲減肥者的理想食品。魔芋具有增強胃腸蠕動,潤腸通便,排除腸道有毒物質,減少體內膽固醇積累,防治動脈硬化的作用。

我國南方人食魔芋早已成習,如四川的魔芋豆腐,別有風味,家喻戶曉。

(6)竹林之蔬尋竹筍。竹筍即竹的嫩莖,古典籍《爾雅》中稱之為“竹萌”,也有人稱之為“竹胎”。

竹筍分冬筍、春筍、鞭筍3類。冬筍是毛竹冬季生於地下而未出土的嫩莖,色潔白,質細嫩,味清鮮;春筍為斑竹和百家竹春季生長的嫩莖,色白質嫩味美;鞭筍為毛竹夏季生長在泥土中的嫩杈頭,狀如馬鞭,色白質脆,味微苦而鮮。北宋詩人黃庭堅讚曰:“韭黃照春盤,菰白媚秋菜;唯此卷竹苗,市上三時賣。”

自古以來,竹筍一直被視為“菜中珍品”。《詩經》和《禮記》雲:“其蔌伊何,性筍及蒲;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唐代詩人白居易一首《食筍》詩,更是描繪得惟妙惟肖,令人垂涎。詩雲:“置之炊甑中,與飲同時煮。紫籜坼故錦,素肌擘新玉。每日遂加餐,經時不思肉。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日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

竹筍具有較好的營養價值和醫療作用,每100克中含蛋白質4.1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5.7克,鈣22毫克,磷50毫克,鐵0.1毫克和一定量的維生素。竹筍中蛋白質的質量較好,可分解成為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

竹筍具有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多纖維等特點,食後可促進腸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利減肥。但中醫認為,竹筍性寒涼,脾胃虛寒等病症患者要慎用。

(7)辣椒功過一席談。辣椒又名榛椒、番椒、辣茄,17世紀由歐洲傳入我國。

辣椒風味奇特,營養價值高。每100克中含維生素C198毫克,鈣62毫克,鐵2.5毫克。其較強的香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增加食欲;促進腸蠕動,幫助消化;其辣椒素能促進脂肪代謝,防止體內脂肪積存等。

辣椒不宜過食,過食易造成口腔和胃黏膜充血水腫,腸蠕動增強。故口腔炎症、胃潰瘍、高血壓、癤腫、痔瘡、肛裂病人和職業演員、教師等,不宜食用辣味過濃的辣椒。

(8)菜中之果西紅柿。西紅柿又名番茄。它那鮮豔的顏色和酸甜可口的味道,深受人們歡迎。西紅柿汁多酸甜,生熟均可食用,故被人們譽為菜中之果。西紅柿於明代傳入我國。典籍《群芳譜》中就有“番柿”的記載。

西紅柿中的水分含量達到90%,用來消暑解渴,可與西瓜媲美;每500克西紅柿中含蛋白質2~8克,脂肪1.4克,碳水化合物9克,鈣38毫克,磷174毫克,鐵2毫克和多種維生素及蘋果酸、檸檬酸、番茄素等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質。

西紅柿中的維生素B1可保護血管,防治高血壓,還可保護皮膚健康,治療癩皮病,維持胃液的正常分泌,促進紅細胞形成;維生素C含量較高,可防治牙齦炎、牙周病、鼻衄和其他出血性疾病;維生素A可保持皮膚彈性,促進骨骼鈣化,防治夜盲症、眼幹燥症;檸檬酸等可幫助胃液對脂肪物質的消化;番茄中的營養液,具有利尿和對肝病的輔助治療作用;其中的細菌抑製物質,可防治真菌性口腔炎等。

未成熟的西紅柿中含有“番茄堿”,對人體具有毒性作用,故西紅柿必須熟透後才能吃。

(9)營養豐富的茄子。茄子中的營養比較豐富,內含較多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和維生素。特別是茄子中所含的蘆丁和皂苷,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提高微血管的抵抗力,防止小血管出血,對心髒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在國際上,有的國家還把食用茄子列為降膽固醇12法之首。

茄子的吃法頗多,涼拌、煎、炸、紅燒均可。如涼拌茄泥,風味美、增食欲。

貯存茄子前,切勿用水洗。因為茄子的表皮有一層很薄的蠟質層,可阻斷空氣中微生物的侵蝕,若水洗破壞了這層保護膜,則茄子容易變質。

(10)甘涼清脆說黃瓜。黃瓜原產於印度熱帶潮濕的森林地區,2000年前傳入我國。黃瓜碧綠淡雅,青翠欲滴,讓人賞心悅目;其味甘涼,人人喜食。

黃瓜的含水量高達96%~98%,故能生津解渴;其中的纖維素非常嬌嫩,能促進腸道中腐敗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膽固醇;所含的丙醇二酸,可抑製碳水化合物轉變為脂肪,故具有減肥作用;有人研究證實,黃瓜搗汁,可用於保護皮膚,具有美容作用;黃瓜中還含有大量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等物質,中老年人食之,對健康有益。

黃瓜可生吃、涼拌、炒食、醃製,特別是夏天,勞動之後,旅途之中,口渴之時,吃一根鮮黃瓜,會頓覺舒適,暑氣全消。

(11)減肥佳蔬是冬瓜。冬瓜原產於我國,最早見於東漢的《神農本草經》,可見其曆史悠久。自古以來,冬瓜被人們認為是減肥佳品。《食療百草》雲:“欲得體瘦輕健者,則可常食之;若要肥,則勿食也。”

冬瓜性寒、味淡、清香爽口,營養價值高。冬瓜肉及瓤具有利尿、清熱、化痰、解渴等功效,可治療水腫、脹滿、痰喘、暑熱、癰疽、痔瘡等;冬瓜皮具有治療久病津液缺少、口幹舌燥等症;冬瓜籽味甘性平,具有清肺熱、利胸膈、除煩悶、止咳化痰、去熱毒和排膿等功效;冬瓜葉和藤可治蜂蜇、脫肛等。

冬瓜既是佳蔬,又是良藥,中老年人常食之,兩全其美。

(12)蔬糧皆宜的南瓜。南瓜又名番瓜、倭瓜,既當菜又代糧,故又被稱為飯瓜。

南瓜中含有豐富的鈣、磷、鐵、鋅、葫蘆巴堿、腺嘌呤、精氨酸等物質,對人體有益。南瓜瓤可清熱利濕,解毒,常用於治療燒傷、燙傷、異物入肉未出;南瓜子味甘性溫,可驅絛蟲,且對人體無毒;南瓜蒂、藤可治療習慣性流產、呃逆、哮喘、陰囊濕疹等;南瓜也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不僅可飽腹,而且可降血糖。

(13)棚架之菜絲瓜香。絲瓜又名蠻瓜,原產於印度,唐代末傳入我國。

絲瓜中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是產熱量較高的蔬菜。

絲瓜色澤清綠,瓜肉柔嫩,甜滑清香。盛夏時食用,可祛暑清心。絲瓜以炒、燒、湯食為主,尤以絲瓜湯為味美。

(14)別具風味屬苦瓜。苦瓜中含有苦瓜苷和苦味素,是蔬菜中唯一以苦而獨具特色的瓜類菜。雖然苦瓜苦,但用其燒魚、炒肉時,魚和肉卻染不上苦味,故又有“君子菜”之美稱。

1000多年前,苦瓜從印度尼西亞傳入我國,因其營養豐富、別具風味而流傳至今。苦瓜中尤以維生素C含量為多,每100克中含84毫克。

苦瓜味苦而性涼,故能健胃、增加食欲。當炎熱的夏天不思飲食之際,若以苦瓜為食,可開胃爽口,祛暑清心。有一首山歌唱:“人講苦瓜苦,我講苦瓜甘;甘苦任君擇,不苦哪有甜。”

苦瓜中含有類似胰島素的物質,可降低血糖,因此,苦瓜是治療糖尿病的食品;所含的金雞納霜,可治療瘧疾;苦瓜中還含有刺激人體巨噬細胞的蛋白成分,能加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人體免疫力。

苦瓜可素吃、葷燉、涼拌、熱炒。夏季以苦瓜為原料泡製成涼茶飲用,可除煩渴。若苦味過濃,可將苦瓜切片,稍用鹽醃或開水浸泡片刻。

(15)豆中之菜說蠶豆。蠶豆又名胡豆,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我國。

蠶豆營養價值較高,每100克中含蛋白質28.2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49克,粗纖維6.7克,鈣71毫克,磷340毫克,鐵7毫克,維生素B10.39毫克,維生素B20.27毫克,尼可酸2.6毫克和一定量的磷脂、膽堿、微量元素等,是糧蔬皆宜之佳品。

蠶豆對人體健康有益,但患“蠶豆病”的人及家族中曾有過患蠶豆病的人,不宜食用蠶豆。

(16)金鉤銀鉤說豆芽。豆芽有綠豆芽和黃豆芽等,是一種物美價廉的上乘蔬菜。

豆類經水浸泡出芽,在某些酶的作用下,部分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多肽,澱粉轉化為單糖和低聚糖,提高了生物效價和利用率。如黃豆芽中的蛋白質利用率比黃豆提高了5%~10%;在發芽過程中,豆中的植酸降解,釋放出更多的鈣、磷、鐵、鋅等,有利於人體吸收和利用;發芽後的豆類中,胡蘿卜素可增加2~3倍,核黃素增加2~4倍,尼克酸增加2~3倍,維生素B12增加10倍,維生素C從無到有並大幅度增加。

豆芽具有利濕清熱、降脂破淤、除胃積散氣結的作用。國外有人研究認為,豆芽中含有大量磷酸酶,可緩解因大腦中缺乏此酶而頻繁發作的癲癇病。

(17)盤中青青豌豆菜。豌豆因其苗柔弱宛宛而得名;又因其始於胡戎,嫩時色青,故又名胡豆、戎豆、青豆。鮮食豌豆,其味醇厚香甜,若豆未老漿滿之時食用,則清香爽口,百吃不厭;豌豆苗綠茵誘人,食之軟滑細膩,是南方人喜歡食用的蔬菜。豌豆及豆苗富含營養,每100克豆苗中含蛋白質4.5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2.9克,粗纖維1.3克,鈣156毫克,磷82毫克,鐵7.5微克,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

3.花類蔬菜營養高

(1)黃花飄香金針菜。金針菜又名黃花菜,每100克中含蛋白質14.1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62.6克,鈣463毫克,磷173毫克,胡蘿卜素3.41毫克。金針菜肉質肥嫩,香味濃鬱,食之清香爽滑,為幹菜之珍品。中老年人常食金針菜,有益健康長壽。

金針菜可炒、煮、溜、湯或紅燒,其味甚美。鮮金針菜中含秋水仙堿素,在人體內被氧化後可產生劇毒,出現喉幹、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尿血、便血等中毒症狀,故切勿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