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出生第4月

第一節科學哺育

補充鋅元素

鋅雖為微量元素,但其參與很多的重要的生理活動,與蛋白質、核酸及70多種酶的合成有關。嬰兒期每日需鋅3~5毫克,人乳中鋅的含量高於牛乳,初乳含量尤高,魚、肉、蝦等動物性食物也含鋅豐富,故一般不易發生鋅缺乏。乳母營養不足和未給嬰兒按時增加輔助食品等均可造成鋅缺乏。小兒正處在不斷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因此缺鋅必然會給孩子的生長帶來一係列不良的影響。缺鋅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挑食的嬰兒常可因鋅缺乏而出現食欲減退,生長停滯。缺鋅的嬰幼兒一般表現食欲差、生長慢、容易感冒,不少孩子還有反複的口腔潰瘍和脂肪瀉。在味覺敏感度的測定中發現鋅缺乏的孩子,一半以上對甜、酸、苦、鹹4種基本味覺都很不敏感。缺鋅還會給免疫功能帶來不良影響,因此缺鋅的孩子容易發生咳嗽、發燒、腹瀉、頭癤等疾病。

預防缺鋅的關鍵是合理安排膳食。乳品一般鋅含量不足,孕婦、哺乳母親應注意營養的全麵攝入以及按時為嬰兒添加輔食,是預防嬰兒缺鋅的主要措施。要保證肉、魚、蛋類動物性食物與粗糧及蔬菜的供給。發酵食品,如饅頭、麵包等能促進鋅吸收,要鼓勵孩子食用。嬰兒在4個月後可添加番茄、魚、蝦、肉泥、黃魚小餡餅等,這些食物均含豐富的鋅。

判斷嬰兒是否吃飽的方法

1喂奶前乳房豐滿,喂奶後乳房較柔軟。

2喂奶時可聽見吞咽聲(連續幾次到十幾次)。

3母親有下乳的感覺。

4尿布每小時濕6次及6次以上。

5孩子大便軟,呈金黃色、糊狀。每天2~4次。

6在兩次喂奶之間,嬰兒很滿足、安靜。

7孩子體重平均每天增長18~30克或每周增加125~210克。

母乳的存放方法

母乳是嬰兒的天然食品,是其他任何食物所不能替代的。但是,有些年輕的媽媽由於工作等原因,需將乳汁擠出,待需要時再喂嬰兒。那麼,在沒有冷藏的條件下,乳汁存放多長時間不會變質呢?

將擠出的乳汁進行檢測和細菌培養。結果發現:在19℃~26℃的室溫條件下,2~4小時後,乳汁中細菌數量均未明顯增長,而在6小時之後,細菌增長的速度便加快了。母乳中的溶菌酶能破壞細菌的粘多糖複合體;母乳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可以使微生物凝聚。但在室溫條件下,這些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隨著時間的推移,將發生分子結構的改變而逐步失去應有的阻抑細菌生長的功能。

因此,母乳擠出後,在室溫下自然保存不宜超過6小時。

鐵的作用及補充方法

鐵對嬰兒極為重要,是嬰兒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鹽類,也是造血原料之一。它是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重要成分。各組織的氧氣運輸亦離不開鐵。嬰幼兒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對鐵的需要量較成人高,10歲以下嬰幼兒每日供給量規定為10毫克。

嬰兒出生後由母體獲得的鐵在體內貯存,可供生後3~4個月之需。乳類所含的鐵遠遠不能滿足嬰兒的要求。如果4個月後不及時補充含鐵豐富的食品,則會出現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據調查,6歲以下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約為30%左右。

患兒一般皮膚蒼白、精神不佳,或有營養不良性水腫。嚴重者可出現心髒略擴大,生長發育障礙。因此嬰幼兒膳食中應補充肝、蛋類、肉類、綠葉蔬菜和水果等含鐵豐富的食物。動物肝髒中及蛋黃中含鐵尤多。4個月以後的嬰兒應從食物中攝取鐵,如從蛋黃糊、豬肝泥、什錦豬肉菜末、豆鼓牛肉末等中取得。1歲左右的患兒每日可補充蛋黃1個,肝末20克左右。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應給嬰幼兒適當補充避免因缺乏維生素C而致鐵的缺乏。

給嬰兒喂魚泥的方法

隨著嬰兒逐漸長大,所需的營養素多了,蛋白質需要量也增加了。故要及時補食魚類,為嬰兒斷奶作準備。魚肉細嫩,魚肌蛋白僅次於牛乳的蛋白質的質量。所含有的氨基酸比較完善,其氨基酸組成的比例與嬰兒的需要亦較接近,符合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是生理價值很高的動物性蛋白質。鮮魚肉、魚粉可以起到替代乳類的部分蛋白質的作用。

製作魚泥

將從市場買來的魚,去鱗、鰓,剖開取出內髒、洗淨。將魚肉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加少許鹽、蔥、薑、料酒,用微火煨30分鍾後取出,去骨、刺,剩下的魚肉搗碎、攪爛,即成魚泥。也可以把洗淨的魚裝入盤中,加上述的調料,上鍋以火蒸20~30分鍾後取出,去骨去刺,留魚肉,用勺背碾成魚肉泥。

魚泥的食用法

4~5個月的嬰兒可開始吃魚泥,因嬰兒從未吃過魚肉,初次吃4~6克,可以單以魚泥加開水調成糊狀喂食,也可以把魚泥加入米糊中調勻服用,或調入稀粥中食用。3~4天後無反應,可增加量,逐漸加至10~15克。間隔3~4天適應後,慢慢再加量。增加量的多少主要根據嬰兒食欲及糞便症狀。隻要無不良反應,就可適當增加。

給嬰兒喂豆製品的方法

一般豆製品是指黃豆製品。黃豆製品有黃豆粉、豆漿、豆腐、豆腐幹、百頁、素雞、腐乳、黃豆芽。豆製品主要含有植物蛋白,黃豆所含的蛋白是植物蛋白質中最好的一種。大豆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占399%)、脂肪(占172%)及無機鹽,其中80%的鐵可以利用。大豆內的蛋白質主要是大豆球蛋白,氨基酸與酪蛋白的氨基酸相似,僅賴氨酸、纈氨酸較低,但仍是植物蛋白中最適合嬰兒營養需要的一種。

豆製品的吃法可製成豆漿、豆腐。大豆經過加工後可提高大豆中蛋白質的吸收率。

豆漿的製作方法

洗淨的黃豆500克,加水4000毫升,浸泡24小時,去皮後連水磨成粉漿,然後過濾,每1000毫升豆漿加鹽1克、乳酸鈣3克、澱粉20克、蔗糖60克,再煮沸20分鍾,同時不斷地攪動。

豆腐可燒成菜肴

如豬血豆腐湯、豬肝泥豆腐羹、碎菜蛋花豆腐湯、魚肉豆腐羹等等。味美可口,實為嬰兒喜食的佳肴。第二節日常護理

嬰兒不睡覺的調節方法

許多家長問大夫:孩子晚上不睡覺,但也沒有其他不適的症狀,這是怎麼回事,怎麼辦呢?

其實,人類晝出夜寢的習慣是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是一種普遍的生活習慣。如果你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白天睡覺的習慣,那麼,到了晚上就不會發困。孩子也不例外,如果睡夠了,不管在什麼時候醒來,都顯得很精神。當然,如果在夜間醒來,就會擾得大人不得安寧。

睡眠既然是個生活習慣,就可以調節,這需要母親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孩子,養成他良好的睡眠習慣。白天讓孩子盡量少睡,在夜間除了喂奶,換1~2次尿布以外,不要打擾孩子。在後半夜,如果孩子睡得很香也不哭鬧,可以不喂奶。隨著孩子的月齡增長,逐漸過渡到夜間不換尿布,不喂奶。如果媽媽總是不分晝夜地護理孩子,那麼孩子也就會養成不分晝夜的生活習慣。如果以上辦法都不起作用的話,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吃點鎮靜藥。適當地吃2~3天的鎮靜藥不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也不會引起其他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