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殖係統病征
人的生殖係統是指與生育有關的多個器官的總稱,依性別的不同,生殖係統可以分為女性生殖係統和男性生殖係統。
女性生殖係統所包括的器官依其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外生殖器和內生殖器。外生殖器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道前庭和陰蒂等。內生殖器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及附屬性腺。
男性生殖係統也是由內外生殖器兩部分構成的。外生殖器包括陰莖和陰囊,內生殖器包括睾丸、附睾、輸精管、射精管、尿道和附屬性腺等。
人的生殖係統的功能是產生生殖細胞,繁殖後代,分泌性激素和維持副性征。如果人的生殖係統發生了疾病,就會形成不育不孕,直接影響人類的繁衍。而人體生殖係統容易患上的腫瘤有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外陰癌、輸卵管的惡性腫瘤、乳腺癌、睾丸腫瘤和泌乳素腺瘤等。
1.陰道出血及伴隨征
陰道出血是許多女性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有一部分屬生理性陰道出血,是正常陰道出血,如正常月經、產後惡露的排出等,屬正常生理範疇,不會危害身體健康。但是,還有一部分則是屬於病理性的陰道出血,它不僅是女性生殖器官疾病常見的症狀,也會危害女性的身體健康。
一般說來,陰道出血可來自外陰、陰道、子宮頸和子宮內膜,但最多則來自子宮。病理性的陰道出血可能會是各種生殖係統疾病,常見的腫瘤疾病有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外陰癌和輸卵管的惡性腫瘤等。
(1)中年以上女性發生陰道異常出血
如果不是月經期,也不是正常的產後惡露,中年以上的女性在生活中發生了異常的陰道出血,便可能是患有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腫瘤,它是由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腫瘤,其中含有少量的纖維結締組織。子宮肌瘤多發生在30到50歲之間的女性中,尤其以40到50歲的女性居多,20歲以下的則非常少見。
病因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具體並沒有定論,但研究發現,這種疾病好發生於生育年齡的女性,且生育年齡的女性如果患了子宮肌瘤,肌瘤可以繼續生長和發展,但到了絕經後,肌瘤則會停止生長,甚至會出現萎縮、消失,這些事實證明,子宮肌瘤的生長和發生,可能與女性的雌激素有關。
雌激素能使子宮肌細胞增生肥大,肌層變厚,子宮增大。卵巢所分泌的雌、孕激素是通過相應的受體而發揮作用的。而子宮肌瘤組織中的雌、孕激素受體和雌激素的含量較正常子宮肌組織高,所以子宮肌瘤的發生,可能是該部位的組織選擇性的保留了濃度較高的雌激素,也可能是肌瘤局部的代謝能力不足,以致雌激素濃度過高。患子宮肌肉的女性,懷孕後肌瘤生長較快,且容易變性,這可能和妊娠後雌、孕激素含量高有關。由此說明,女性的雌激素是子宮肌瘤發病的可能原因之一。
症狀子宮肌瘤的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僅在盆腔檢查或超聲檢查時偶被發現。如有症狀則與肌瘤生長部位、速度、有無變性及有無並發症關係密切,而與肌瘤大小、數目多少關係相對較小。
月經改變、陰道無故出血是子宮肌瘤的最主要症狀,一般說來,半數以上的子宮肌瘤患者都會有這種症狀。其中以周期性出血為多,可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周期縮短。亦可表現為不具有月經周期性的不規則陰道流血。子宮出血以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間肌瘤較多見,而漿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宮出血。隨著肌瘤的增大,還會出現經期延長。
除了陰道出血,子宮肌瘤患者還會出現下腹部或者腰背部疼痛,主要是由於肌瘤壓迫周圍組織引起。如果子宮肌瘤變大,患者還會在下腹部觸及到一個包塊,質地較硬,形狀不規則或結節狀,無壓痛,腫塊一般不活動。同時,子宮肌瘤患者還常常會出現白帶增多,色白,或者微黃,有異味,但一般不會伴有外陰瘙癢。
注意子宮肌瘤預防是十分必要的,為此,在生活中,要首先注意隨時保持外陰清潔、幹燥,內褲宜寬大。若白帶過多,應注意隨時衝洗外陰。其次,要防止過度疲勞,經期尤須注意休息。在生活中,要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但水果中芒果有止血功效,來月經的人不要吃,否則會產生子宮肌瘤。同時,不要額外攝取雌激素,絕經以後尤應注意,以免子宮肌瘤長大。
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在做完人工流產後,子宮恢複差,常會引起長時間出血或慢性生殖器炎症,為此,這時應避免再次懷孕。如果本人被確診為患上子宮肌瘤,應每月到醫院檢查一次,如肌瘤增大緩慢或未曾增大,可半年複查1次;如增大明顯,則應考慮手術治療,以免嚴重出血或壓迫腹腔髒器。如果陰道出血嚴重,需要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以防止缺鐵性貧血。
(2)性交後陰道出血及不規則出血
如果性交後陰道出血,或者陰道經常不規則的出血,就要懷疑是患有子宮頸癌了。子宮位於盆腔,是女性孕育胎兒的場所,又是女性癌症好發的部位。子宮頸癌是宮頸陰道部位或宮頸管內的上皮細胞所發生的癌變,這是人體常見的癌瘤之一,其發病率位居女性癌症發病率的第二位,在整個子宮的腫瘤中,子宮頸癌占有大部分,發病年齡多在30到50歲之間,20歲以前的女性則極少發生。
病因宮頸癌的發病與女性本身的性行為方式以及性傳播疾病密切相關。一般認為,初次性交年齡過早、性伴侶過多的女性,宮頸癌的發病率顯著增高。同時,經相關的研究調查發現,妓女宮頸癌的發病率普遍較高,而修女的宮頸癌的發病率普遍較低。研究還發現,宮頸癌患者性病的患病率也明顯增加,性伴侶多者宮頸癌的發病率也顯著增加。
除了性行為不當,病毒感染、分娩次數、其他生物學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和子宮頸癌的病變有關。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大多數宮頸癌的患者伴有高危型HPV感染。同時,多孕多產等因素也與宮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沙眼衣原體、單純皰疹病毒II型、滴蟲等病原體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導致宮頸癌的發病過程中也有協同作用。此外,吸煙作為HPV感染的協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宮頸癌的患病風險。並且,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也可影響疾病的發生。
症狀陰道病理性出血是宮頸癌最常見的症狀,多數患者都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早期量少,多表現在性交後出血,多成點狀出血,也就是陰道分泌物中混有點滴狀鮮血,有時呈條絲狀,有時呈暗紅色。出血不一定每次性交都發生,這種情況,可發生在癌變的最早期,醫學上叫“原位癌”。若是I期以上的子官頸癌,因癌變範圍大,癌組織容易脆裂,出血更為頻繁。有時雖經婦科醫生檢查,肉眼觀察也難發現,原位癌需要塗片或切片,在顯微鏡下檢查,才能明確診斷。性交後陰道出血要與初婚女性性交處女膜破裂出血相區別,處女膜出血量較多,大都在初婚兩周以內消失,有時陰道壁擦傷也容易出血。有的夫婦分居較久,接觸過程用力太猛或不當也會出血,但這種情況,大都發生在初婚、年齡較輕或者沒有生育過的女性。
陰道不規則出血也是子宮頸癌的常見症狀之一。女性月經有一定的周期性,若在非月經期間出現陰道流血或滴血,尤其是女性斷經以後,如果再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則首先要考慮是否是宮頸癌的病變了。但也有一些良性疾病,如月經失調,往往一月內,經血來潮多次,或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這類情況,都需要去醫院做相關檢查,並進一步明確病情。
早期子宮頸癌的出血量是很少的,不經常的,當癌瘤不斷增大,到破潰的時候,這種出血就會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嚴重時還可能引起難以控製的大量出血,導致患者因失血過多而貧血,使患者看上去蒼白虛弱。
除了陰道不規則出血,白帶增多也是子宮頸癌的病症之一,同時,有的患者陰道還會排出一些黃色的白帶。白帶增多的原因多是由於癌瘤組織擴展生長,刺激子宮頸的腺體,促使它分泌漿液性的或者粘液性的分泌物。早期時因為沒有嚴重感染,癌組織尚無大量壞死,所以白帶的顏色呈粘性透明,或者色白微黃。如果還混有少量的新鮮血液,則可能是呈粉紅色。及至中期或者中晚期,癌組織發生壞死,伴有感染、白帶呈現黃色,或摻雜血液,有時稀薄如湯,並伴有惡臭。
小腹發生疼痛也是子宮頸癌的病症之一,不過出現疼痛症狀,則多是癌瘤到中晚期的症狀,說明癌瘤超越子宮頸和陰道範圍,侵犯到子宮周圍的組織器將,並壓迫神經,侵犯腹膜或壓迫到輸尿管。疼痛常常發生於下腹部和腰部,向下可影響下肢也產生疼痛。晚期時疼痛劇烈,有時藥物也不能控製。
當癌瘤擴散到一定的程度和範圍時,還會產生尿頻、血尿,以及轉移到肺、骨等處。這時,患者還會出現消瘦,腰骶部或者坐骨神經疼痛,當盆腔病變廣泛時,還會因靜脈和淋巴回流受阻,而導致患側下肢腫脹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