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泌係統疾病與預防(1 / 3)

第一篇分泌係統疾病與預防

1.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漿脂原濃度超過正常範圍,當血漿脂蛋白超過正常高限時稱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罕見,屬遺傳性脂質代謝紊亂疾病;後者多為未控製的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病所伴發的並發症。

臨床表現為:

Ⅰ型:極罕見,屬遺傳性。在肘、背和臀部可見疹狀黃色瘤;肝脾腫大,其大小程度隨甘油三脂含量而改變;腹痛反複發作。

Ⅱ型:高β脂蛋白血症,顯性遺傳,多見。臨床表現為眼瞼部有黃色瘤、肌腱黃色瘤及皮下結節狀黃色瘤;早發動脈硬化,約60%以上患者40歲以前即有心絞痛等動脈粥樣硬化病史。

Ⅲ型:較為少見,隱性遺傳。患者常在30~40歲時出現扁平狀黃色瘤、結節性疹狀黃色瘤和肌腱黃色瘤,早發冠狀動脈及周圍動脈疾病,常伴肥胖及血尿酸增高,約40%病人可有異常葡萄糖耐量。

Ⅳ型:此型患者非常多見,常於20歲後發病,可為家族性,顯性遺傳。其特點是內源性甘油三脂異常增高,有肌腱黃色瘤;皮下結節狀黃色瘤;皮疹樣黃色瘤及眼瞼黃斑瘤;視網膜脂血症;進展迅速的動脈粥樣硬化等。

Ⅴ型:可同時具有I型和Ⅳ型的特征:常於20歲以後發病,常繼發於急性代謝紊亂,也可為遺傳性。

高脂血症患者應控製飲食,注意限製總熱量,使體重正常。Ⅰ型需低脂飲食;對內源性高甘油三脂即Ⅲ、Ⅳ、Ⅴ型要重點限製總熱量及糖,以減輕體重;Ⅱ型宜采用低膽固醇飲食、低飽和脂肪酸飲食並加用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等。另外,要保持情誌舒暢,增加運動和體力活動。

本病的治療分西醫藥治療和中醫藥治療。

(1)西醫藥治療。

①菸酸:首用100毫克口服,每日3次,維持量200毫克口服,每日3次,本藥副作用為皮膚癢、潮紅,胃部不適,肝毒性反應,潰瘍病;孕婦慎用。

②煙酸肌酸脂:0.2~0.4克口服,每日3次。

③消膽胺:適用於Ⅱ型。首劑4克口服,每日3~4次,維持量4~8克,每日3~4次。副作用有便秘、腹脹、惡心等。孕婦慎用。

(2)中醫藥治療。

①脾虛濕盛:體型豐滿,四肢倦怠,腹脹納呆,咳嗽有痰,大便溏薄,舌淡苔膩,脈滑。治宜燥濕健脾。

方藥:蒼術、厚樸、白蔻仁各12克,陳皮、桂枝、石菖蒲各10克,澤瀉、霍香各9克,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

②濕熱壅滯:煩渴,發熱尿少,身重,腹大浮腫,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

方藥:金銀花15克,荷葉9克,連翹、草決明、虎杖各12克,澤瀉10克,茯苓20克。

③肝火熾熱:口苦煩躁,麵紅目赤,胸脅脹滿,小便黃赤,大便幹燥,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清肝瀉火。

方藥:龍膽草、黃芩、澤瀉各10克,山梔子12克,柴胡9克,木通6克,車前子、石決明各15克。

④陰虛陽亢:頭暈耳鳴,少寐多夢,肢體麻木,口渴,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育陰抑陽。

方藥:天麻、鉤藤、梔子各10克,生決明15克,桑寄生、川牛膝、玄參、白芍、麥冬各12克,生地18克。

2.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於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

本病早期或輕型患者可無明顯症狀。典型症狀可概括為“三多一少”,即多尿(尿量增多、排尿次數增多及夜尿增多)、多飲(口渴而飲水量大增)、多食(食欲亢進、多食易饑)及體重減少(逐漸消瘦,但中老年輕型患者可因多食而肥胖)。常伴乏力,麵色萎黃,皮膚瘙癢,女子多見外陰瘙癢及月經不調,小兒則毛發少澤、生長發育遲緩。

糖尿病若合並眼病,可見視力減退、白內障、眼底出血、眼底動脈硬化等;合並腎病,可見浮腫、蛋白尿及貧血等;合並神經病變時,肢體酸痛麻木、性欲減退、陽痿、便秘或腹瀉多汗、體位性低血壓、大小便失禁、失眠、眼肌麻痹、及膝腿、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等。

糖尿病主要可分為Ⅰ、Ⅱ兩種類型。

胰島素依賴型(Ⅰ型):多於幼年發病,體內胰島素呈絕對不足,需依賴胰島素治療,否則易出現酮症酸中毒。

非胰島素依賴型(Ⅱ型):多於40歲以後發病,體內胰島素呈相對不足。可通過血糖測定、尿糖測定、葡萄糖耐量試驗、血漿胰島素、C肽測定等以助診。

糖尿病患者應保持情緒樂觀,避免情誌過激和精神緊張。堅持勞逸結合,控製飲食,保持標準體重。忌辛辣及煙酒,節製房事,顧護正氣,提高抗病能力。注意足部和皮膚的護理,保持清潔衛生,防止感染、壞疽的發生。

本病的治療分飲食療法、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療法。

(1)飲食療法。

飲食治療是任何類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必須嚴格執行和長期堅持的一項基礎治療措施。

總熱量:適當控製,休息者每日每公斤體重給予25~30千卡,而重體力勞動者可給予40千卡以上。孕婦、乳母、營養不良者酌加,肥胖者酌減。

營養成分比例: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0%~65%,蛋白質占15%~20%,脂肪占20%~30%。

三餐熱量分配:大約早餐占1/5,中、晚餐各占2/5。如饑餓難忍時,可適當多吃蔬菜(薯類除外)充饑。

(2)口服降糖藥。

服用降糖藥時,要及時掌握血糖下降情況,調整藥量,以避免低血糖反應。

磺脲類:可促進胰島素分泌。適用於胰島β細胞尚有功能的輕、中度患者。此類藥物可選甲磺丁脲(D860)、優降糖、達美康、美比達、糖適平等。

雙胍類:適用於症狀較輕,體型較肥胖者。可選降糖靈、降糖片(二甲雙胍)等。

(3)胰島素療法。

其適應症如下:

所有Ⅰ型糖尿病患者;

Ⅱ型患者經飲食控製及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

合並重症感染或消耗性疾病;

合並進行性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小球硬化症、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

糖尿病患者大手術前後;

糖尿病患者妊娠、分娩等。

3.痛風

痛風為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一組疾病。其特點是高尿酸血症伴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複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常可累及腎髒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腎結石形成。

關節炎、痛風石及腎髒損害為痛風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為最常見的首發症狀,起病急,疼痛劇烈,多於半夜發作,關節周圍有紅腫熱痛的表現。急性發作數天至數周後可自行緩解。飲酒、濕冷、疲勞、外傷手術及感染等都是誘發因素。急性炎症反複發作可導致關節僵直、畸形。

痛風急性發作時宜臥床休息或住院治療,發作期間應依症狀輕重決定勞動強度。肥胖者應注意減少熱量攝入,宜多飲水。避免受潮、受寒,忌煙、忌酒。

本病的治療分西醫藥治療和中醫藥治療。

(1)西醫藥治療。

①急性期治療:秋水仙堿,初劑1毫克口服,以後每2小時0.5毫克,直至症狀緩解或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反應時停藥。但全程總藥量一般不超過6毫克。症狀多在12小時內減輕,48小時內控製。

②慢性期及間歇期治療:

別嘌呤醇:抑製尿酸合成,初劑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逐漸增加劑量至200毫克,每日3次。

丙磺舒:抑製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從小劑量開始,初用每次0.25克,每日2次,2周內增至0.5克,每日2次,最大劑量每日不能超過2克。

(2)中醫藥治療。

①濕熱痹:關節腫脹,疼痛,痛處掀紅灼熱,其痛劇烈,夜間痛甚,口幹,心煩,小便黃赤,大便幹結或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有力。治宜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方藥:防己、山梔、赤小豆各12克,滑石、薏苡仁、蠶砂、赤小豆、連翹各15克,杏仁10克。

便秘加大黃;痛甚加三七、乳香、沒藥;紅腫甚者,加金銀花、黃柏、土茯苓;上肢關節痛,加羌活、威靈仙;下肢關節痛,加牛膝、木瓜。

②頑痹:關節紅腫疼痛反複發作,關節腫大,畸形僵硬,關節附近及皮下出現痛風石,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治宜祛痰清熱、活血通絡。

方藥:桃仁、紅花、當歸、五靈脂各10克,地龍、秦艽、川芎、牛膝、羌活各12克,沒藥6克,甘草9克,黃柏15克。

③腎虛:夜尿增多,蛋白尿、少尿,下肢浮腫或全身浮腫,腰痛膝軟。偏陽虛者畏寒肢冷,麵色白。偏陰虛者頭昏耳鳴,潮熱盜汗。治宜補腎利尿。

方藥:枸杞子15克,菟絲子、女貞子各12克,車前子20克,白茅根30克。

陽虛明顯加仙靈脾、仙茅;陰虛明顯加黃柏、知母;腹脹、便溏者,加黨參、白術;頭昏頭暈、肝陽上亢者,加鉤藤、菊花、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