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分泌係統疾病與食療2
第二章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營養治療
一、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常見病因
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是由多種疾病所致的甲狀腺功能增強,分泌甲狀腺素過多導致的臨床綜合征。病因和發病機製尚未完全闡明。近代研究證明本病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由感染、精神創傷等應激因素而誘發,屬於抑製T淋巴細胞功能缺陷所導致的一種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疾病。彌漫性甲狀腺腫的病人占甲亢病患者的85%以上。中年以上的婦女患有自主性高功能性腺瘤時伴有甲亢;中老年人患有結節性甲狀腺腫時伴有甲亢,長期服用碘劑時,可誘發碘源性甲亢。如服用乙胺碘味酮時可誘發甲亢。
垂體瘤的患者分泌促甲狀腺素過多時,大多伴有肢端肥大症。
亞急性甲狀腺炎時和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時,可釋放甲狀腺激素入血,而引起暫時性甲亢症狀。服用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可引起藥源性甲亢。
二、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臨床症狀
女性多見,男女比例約為1∶4~1∶6,多數為20~
40歲,中老年人患病也不少見。多數為緩慢起病,臨床表現多不一致。典型的症狀有高代謝症群、甲狀腺腫和眼部的症狀,老年人的臨床表現不典型。
高代謝症候群:精神、神經係統的症狀,主要由於甲狀腺素分泌過多,促進物質代謝,加速氧化,使產熱和散熱增多,患者常有乏力、多汗、怕熱,皮膚溫暖潮濕,體重明顯下降,低熱,神經過敏,多言多動,緊張多慮,焦躁易怒,不安失眠,甚至表現為狂躁或精神分裂症。偶可表現為寡言抑鬱、神情淡漠。
有的病人可有心血管、消化係統和肌肉骨骼的變化。如心悸、胸悶、氣短、心律失常、血壓升高,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脈壓增大。
甲狀腺腫多呈彌慢性、對稱性腫大。病人常有突眼症狀,但突眼與甲亢無明顯關係,時有視力疲勞、異物感、怕光、複視、視力減退甚至眼部脹痛、刺痛、流淚、眼睛麻痹而視野變小、斜視、眼睛不能閉合,結膜及角膜外露引起充血、水腫,可形成角膜潰瘍或眼球炎,以致失明。當出現眼部症狀時,一定要加強眼部的護理與治療,防止並發症的出現。
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營養代謝特點
1.熱能代謝
甲亢患者基礎代謝率明顯升高,甲狀腺素可促進氧化磷酸化,刺激細胞膜上的Na+-K+-ATP酶,後者在維持細胞內外Na+-K+梯度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熱能以促進Na+的主動轉移,從而消耗大量三磷酸腺苷(ATP),使氧耗和產熱均增加,散熱也加速。故病人怕熱、多汗,體重下降,工作效率低。
2.蛋白質代謝
少量甲狀腺素可促進蛋白質合成,但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時,蛋白質分解加速,排泄增加,呈負氮平衡;肌肉組織被消耗,病人疲乏無力,體重下降。
3.脂肪代謝
大量甲狀腺素促進脂動員,加速脂肪氧化和分解,並加速膽固醇的合成,促使膽固醇轉化為膽酸排泄出體外,增加膽固醇的利用。故甲亢患者其膽固醇並不高,反而偏低。
4.碳水化合物代謝
甲狀腺素可促進腸道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葡萄糖
進入細胞內被氧化,刺激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加速糖原
異生。造成糖耐量降低,容易加重或誘發糖尿病。
5.水鹽代謝
大量甲狀腺素有利尿、排鉀作用,促使骨質疏鬆,鈣、磷運轉率加速,尿排泄增加,但血中濃度仍正常或稍高。
6.維生素代謝
甲亢患者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消耗量增多,容易發生該類維生素缺乏。
7.消化係統
甲狀腺素增多時,促使腸蠕動增強,引起排便次數增多,甚至腹瀉。
8.造血係統
甲狀腺激素與紅細胞生成有關,缺少時可致貧血,過多時變化不明顯,僅有淋巴細胞增生與白細胞總數偏低。
9.其他
甲狀腺和兒茶酚胺有協同作用,可增強神經、心血管和消化等係統髒器的興奮性,常有心動過速、心律紊亂、循環加速、脈壓增寬及神經係統的症狀。
四、甲狀腺機能亢進的飲食治療
(一)飲食治療目的
甲亢表現為高代謝綜合征,基礎代謝率增高,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須供給高熱能、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飲食,以補償其消耗,改善全身營養狀態。
(二)飲食治療原則和要求
1.增加熱能供給
熱能需要量應結合臨床治療需要和患者食量而定。一般較正常人增加50%~70%。每人宜供給12600~14700千焦/天。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適當增加餐次,正常三餐外,另加餐2~3次。臨床治療開始時,要及時根據病情,不斷調整熱能及其他營養素的供給量。
2.增加碳水化合物
應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供給量,通常占總熱能的
60%。如有葡萄糖耐量異常時,則需控製精製糖的用量。
3.供給充足的蛋白質
為了糾正甲亢病人極易出現的負氮平衡,必須增加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入量,可按1.5~2.0克/千克體重提供,
全日總量不應少於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