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功能性子宮出血

功能性子宮出血。是指月經不正常,由神經內分泌係統功能障礙而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如按卵巢功能情況可分為有排卵型和無排卵型兩類。

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多見於生育期婦女,患者大多為產後或流產後卵巢功能暫時失調,卵泡成熟或早或晚,黃體發育與萎縮異常。可以出現月經中期出血,一般3~4天,量少;月經稀發;月經過頻;黃體發育不全而出現月經前數天已開始有少許陰道紅色分泌物,然後才正式行經;黃體萎縮不全而致經期延長8~10天以上,經血量增多或正常。

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多見於青春期及更年期婦女。因青春期中樞神經成熟缺陷,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更年期卵巢功能衰竭所致。青春期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則,或延長或縮短,也可正常。可一月兩次,也可數月一次,行經時間長短不一,出血量時多時少。更年期則經期常見延後,多為大量出血,周期不規則。

對本病的治療,應避免精神情感的創傷,強調整體治療,促進性腺軸相互依賴、相互製約的動態調節,加強營養。對有貧血者應糾正貧血,注意陰部衛生,防止感染。

對於不同年齡的患者,應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青春期以止血、調整月經周期和促進排卵為原則;對育齡期患者,以調整月經周期為原則;更年期患者以止血調經為原則。

1一般止血藥物,適用於各型患者,如應用維生素K、止血敏、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催產素、參三七、雲南白藥等。

2青春期功血;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黃體酮行人工周期療法,也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質激素治療。

3育齡期功血:主要應用孕激素治療,有時也可聯用雄性激素。

4更年期功血:主要應用雌性激素治療,有時可與孕激素聯用。

5對於症狀嚴重、反複發作、久治不愈的非青春期功血患者,而又無生育要求者,可采用手術切除子宮。

2痛 經

本病是指月經期由於盆腔充血及輕度子宮收縮,一般可有輕微的小腹疼痛,略加休息後大多可以緩解。

但如果在月經前後或經期中出現下腹部嚴重疼痛,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者,則稱為痛經。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1原發性痛經:生殖道無器質性病變,多見於未婚、未育婦女。一般從初次行經就伴有腹痛,生育或刮子宮之後,子宮口變鬆了,痛經可以自然消失。另外還可因精神因素、內分泌不平衡、子宮肌層收縮異常等發病。原發性痛經多發生於有排卵性月經的婦女。

2繼發性痛經:是指行經數年後出現的經期腹痛,多因婦科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子宮肌瘤、盆腔充血症等引起,需要就醫檢查治療。

原發性痛經,一般到25歲左右症狀就會逐漸減輕,多數人在結婚生育後疼痛自然消失。其治療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麵:

1一般治療:患者應消除對月經的焦慮、恐懼等精神負擔;注意營養及經期衛生,加強體育鍛煉。月經期前後要保持心情舒暢,消除不良心理,睡眠充足,避免勞累,不吃生冷和酸辣食物等,可以減輕症狀;局部熱敷和溫水淋浴也可使症狀暫時緩解。

2藥物治療:痛經發作時可以肌注解痙藥物阿托品、654—2等,亦可口服抗前列腺素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還可以配合中醫中藥治療。

3預防:經前幾天口服或局部應用抗前列腺藥物如消炎痛等;對少數頑固性痛經者可以采用口服雌激素、孕激素的方法,以抑製排卵,減少前列腺素的釋放,緩解症狀,但不能長期應用。應用藥物預防和治療痛經時,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對於繼發性痛經要盡早就醫,查明原因,治療引起痛經的疾病。

3閉 經

閉經是月經異常的一種表現,是指應該來月經時而不來。分為原發性閉經和繼發性閉經兩種。

1原發性閉經:凡是年滿18周歲而從未來過月經者稱為原發性閉經。這種閉經多見於生殖器官發育不良和畸形,如先天性無子宮或子宮發育不良、先天性卵巢缺如或發育不良等。另外陰道閉鎖或處女膜無孔也可引起閉經,但這是一種隱性閉經,乃因為月經來潮時經血流出的通道被阻塞,致使經血積聚在子宮腔或陰道內流不出來而造成的一種閉經假象。這種病人常常表現為下腹部周期性疼痛,這種假性閉經可以通過手術方法治療。

2繼發性閉經:凡是過去月經正常,但停經達3個月以上者稱為繼發性閉經。引起繼發性閉經的原因有:子宮或卵巢切除術後、子宮內膜結核、急慢性傳染病、營養不良、嚴重貧血、糖尿病、慢性腎炎、肝硬化、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減退等疾病,另外,授乳時間過長及長時間服用避孕藥物等,也有引發本病的可能。

閉經的治療首先要查清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4多囊卵巢綜合征

本病是由月經調節的機製失常所產生的一種內分泌綜合征,其形成可能為腎上腺皮質提早成熟,分泌較多雄激素,其代謝產物引起垂體的促性腺素分泌失常,造成卵巢的器質性變化,出現卵巢增大,包膜增厚,多數卵泡呈囊性發育,但未達到成熟,亦無排卵,卵泡的間質和卵泡膜增生,並在促性腺激素(LH)的作用下分泌較大量的雄性激素,這樣形成惡性循環。

【臨床表現】

1月經失調:主要為繼發性閉經,閉經前常有月經稀發或過少;

2因月經失調和持續無排卵,常導致不孕;

3因體內雄性激素過多,常導致多毛和肥胖,毛發分布有男性化傾向;

4雙側卵巢增大,為正常人的1~3倍,在婦科檢查或輔助檢查時可以發現。

對懷疑為此病者,還需進行盆腔充氣造影、腹腔鏡檢查和內分泌激素測定來確診。

【治療方法】

對多囊卵巢綜合征,目前多采用藥物以促排卵治療,治療效果以是否引起排卵來衡量。不孕患 者還可觀察其是否懷孕。

1氯?酚胺或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合並治療法:於月經或撤藥性出血第五天起,口服氯?酚胺每天50~100mg,連服5天,有效病例於停藥後7天左右出現排卵。如每日劑量增至200mg仍無排卵者,可在服完氯?酚胺後7天,加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10000國際單位肌注一次。一般應用3~6個周期。

2腎上腺皮質激素療法:常用強的鬆片5~10mg每日一次,於月經第6天開始服用,連服20天,如有效可連服3~6個周期。但這種療法因並未解決發病的基本病因,故一般於停藥後病情將複現。

3雌孕激素合並療法:能抑製丘腦下部、腦垂體,減少LH的釋放量,使卵巢縮小,同時還可以促進類固醇激素結合球蛋白的合成,使遊離的睾丸酮減少而使減輕多毛現象。

4雙側卵巢楔形切除術:以改變卵巢甾體激素生成過多,促使卵泡成熟和排卵。但對高17酮類固醇患者和卵泡膜細胞增生症者效果較差。

因目前能用藥物促排卵,故手術療法並不常用。

5更年期綜合征

更年期的標誌是從月經紊亂開始,到月經停止來潮(絕經)結束。

絕經一般發生在45~55歲之間。更年期部分婦女出現一係列因性激素減少而致的症狀,包括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的表現,稱為更年期綜合征。在此期前,正常的卵巢遭到破壞或手術切除,也可提前絕經,更年期綜合征也就隨之而提前發生。

更年期為婦女卵巢功能逐漸消退直至完全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也可以說是從成年過渡到老年的一段時期。

絕經後的婦女,因雌激素的減少和消失,可逐漸出現生殖器官如陰道、子宮頸、宮體、輸卵管、卵巢和第二性征如乳房、外陰、骨盆底組織的萎縮及性功能減退,並會出現骨質疏鬆。在絕經初期,如應用小劑量雌激素和一定量的鈣製劑,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骨質疏鬆的症狀和發展,還可降低以後老年性骨折的發生率,但不會使骨質恢複原狀。

更年期的症狀表現多種多樣,輕重程度不一,隻有少數人症狀明顯。此期女性常表現為情緒激動、緊張、焦慮、恐懼、神經過敏、多疑多慮、主觀臆斷和陣發性忽冷忽熱、麵部潮紅、心率加快、出汗、胸悶、頭暈、目眩、血壓忽高忽低等。

應該提醒的是,更年期是婦女必然要經過的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所以要提高對更年期的了解,解除顧慮,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以減輕症狀。必要時可服一些鎮靜劑和穀維素。個別症狀嚴重者,可在醫生指導下短時間、小劑量、間斷應用雌激素治療。

6外陰白斑

外陰白斑是一種上陰部皮膚和粘膜的不同程度的變白、粗糙或萎縮的病症,病名全稱為“慢性外陰營養不良”。其病因可能與真皮和表皮中分別存在的能夠促進、抑製表皮細胞代謝、生長的兩種激素失去平衡有關係。臨床上根據其病理變化分為增生型外陰營養不良、硬化苔癬型外陰營養不良及混合型外陰營養不良三種。

外陰營養不良的常見症狀為外陰奇癢難忍,不分季節和晝夜,抓破後局部疼痛,晚期陰道口可攣縮狹窄,周圍組織萎縮並失去彈性,造成性交困難。

本病經藥物治療常可取得滿意效果。增生型患者可采用1~2%氫化可的鬆軟膏,硬化苔癬型可采用2%丙酸睾丸酮軟膏外塗即可,混合型可采用二者交替應用。激光治療雖有療效,但複發率較高。對精神緊張和瘙癢較重者,可給予口服鎮靜、安眠及抗過敏藥物。如長期藥物治療無效,或有重度非典型增生、局部出現潰瘍、結節者可行外陰切除術。

外陰白斑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幹燥,忌用肥皂或刺激性藥物擦洗外陰,盡量避免用手或器械搔抓,勿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衣著寬大、勤洗換,同時要注意穿用質地柔軟的棉製品。

7白帶異常

白帶就是從陰道內流出的白色粘液。白帶的多少和性狀與月經周期有密切關係。平常的白帶一般為白色稀糊狀,稍有腥氣味,半透明量少。當接近排卵期時,由於體內雌激素的增多,使宮頸腺體分泌增加,白帶增多,似雞蛋清樣,具有粘性,可拉成絲狀而不斷,排卵後孕激素分泌增多,抑製宮頸腺體分泌,白帶減少,呈粘稠混濁狀,下一個月經周期,白帶又呈現上述變化。白帶中含有乳酸具有殺菌作用。

白帶異常是生殖器官病變的一種信號。如患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子宮頸的炎症、息肉或癌變、子宮內膜炎、淋病等疾病時,白帶常可以出現量過多,呈膿樣、泡沫樣、豆腐渣樣、血性水樣或有臭味等表現。因此如發現白帶異常,應及時到醫院檢查病因,對症治療。

8陰 道 炎

(1)滴蟲性陰道炎

滴蟲性陰道炎為常見的陰道炎症之一,是由陰道毛滴蟲感染所致。陰道毛滴蟲能破壞陰道內生理的抑菌機製,阻礙乳酸的生成,改變陰道酸堿度,可引起細菌感染加重病情。其病因可通過性交直接傳染,也可通過公共浴池、遊泳池、坐式廁所、衣物或婦科檢查器械等傳染。妊娠期、月經期或產後,因陰道內酸堿度的改變也較易發生本病。

本病的主要症狀是白帶增多,呈灰黃色泡沫狀,質稀量多並有臭味,有時混有血液或呈膿性。由於分泌物的刺激,可有外陰瘙癢,如蟲爬感、灼熱感或疼痛。如滴蟲侵入尿道,可出現尿頻、尿痛,有時可見血尿,因陰道壁炎症充血,可出現性交痛、出血。

本病患者平日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換內衣褲,月經墊、毛巾等要用沸水燙洗和日光曝曬;盡量不進公共浴池及遊泳池,以避免交叉感染;定期進行檢查,早日發現,隔離治療。

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在醫師指導下,局部應用滴維淨、卡巴砷,曲古黴素、滅滴靈。中藥熏洗:每次局部用藥前可采用1%乳酸或05%醋酸溶液衝洗陰道,以改善陰道病理環境,減少分泌物和滴蟲數量,提高療效。凡局部藥物治療無效或伴有泌尿係感染者,以及幼女、未婚少女、孕婦或丈夫感染滴蟲者,應采用全身用藥。常用的口服藥物是滅滴靈,每次200mg,每天三次,7天為一療程。但在妊娠早期(孕20周前)的孕婦服用此藥有引起胎兒畸形的可能,不宜口服,故應以局部用藥為主。滴蟲性陰道炎經過治療,檢查陰性後,於下次月經幹淨三天後複查白帶尋找滴蟲,如為陰性,仍須連續兩次月經後各鞏固治療一個療程,以防複發。連續3個月均未查到滴蟲,才算治愈。滴蟲也可通過性交傳染而寄生於男性泌尿生殖道,故夫婦雙方應同時治療。

(2)黴菌性陰道炎

黴菌性陰道炎是一種常見的陰道炎性病變,屬性傳播疾病之一,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發病始於外陰並逐漸蔓延入陰道,其傳染途徑和滴蟲性陰道炎相同。身體虛弱、局部抗病機能低落、交叉感染及長時間大劑量應用廣譜抗生素後易患本病,多見於孕婦及糖尿病患者,當陰道上皮細胞內糖元增多,酸性增強時,黴菌即迅速繁殖。

黴菌性陰道炎的主要症狀是白帶增多,呈凝乳狀或豆腐渣樣,外陰或陰道奇癢,嚴重者可坐臥不安,影響睡眠,有時可有灼痛、尿頻、尿痛、性交痛。

本病的預防措施基本和滴蟲性陰道炎相同,此外,應合理使用廣譜抗生素,如有糖尿病應積極治療,以減輕症狀。

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改變陰道的酸堿度,創造不利於念珠菌生存的條件,如用2~4%碳酸氫鈉溶液衝洗陰道,然後局部可用05~1%龍膽紫、克黴唑、製黴菌素、曲古黴素等,也可用中藥熏洗。同時,為防止同腸道念珠菌的交叉感染,可口服製黴菌素7~10天。對於患黴菌性陰道炎的孕婦,為避免新生兒感染,還應進行局部治療,有時需持續到妊娠8個月,以防複發。

治療期間應禁止房事,夫婦雙方應同時治療。

(3)老年性陰道炎

老年性陰道炎又稱萎縮性陰道炎,是由於婦女絕經後卵巢功能衰退,造成雌激素的缺乏,生殖器官逐漸萎縮,表現為陰道皺壁變平消失,粘膜呈蒼白色,陰道變窄變短,上皮層變少,甚至完全脫落成為潰瘍,粘膜下肌層亦萎縮纖維化而失去彈性。老年婦女如遇有陰道損傷,或患子宮內膜炎和盆腔炎時,易引起陰道粘膜發炎。其特征為白帶明顯增多,呈黃水樣,嚴重時為膿樣,有時帶有血絲,陰道內有灼熱感等。陰道炎如長期不愈可使陰道壁粘連,嚴重時可致陰道閉鎖,還可形成陰道和宮腔內積膿。

治療方法可口服雌激素,以使陰道粘膜增厚,增強局部抵抗力, 用溫生理鹽水或05%醋酸、1%乳酸衝洗陰道。同時每夜睡前於陰道內塞入孚舒達1枚,每日1次,8天為1個療程。

9子宮頸炎症

子宮頸炎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病,分急性與慢性宮頸炎兩種,但以慢性為多見。本病多因分娩、流產或手術損傷宮頸,病原體侵入而感染。此外,與性生活過頻、物理或化學刺激、子宮內膜炎、陰道炎亦有一定關係。慢性宮頸炎與宮頸癌的發病有一定關係,據研究,有宮頸糜爛的宮頸癌發生率為075%,顯著高於無宮頸糜爛者。因此,積極治療宮頸炎對預防宮頸癌的發生有著重要意義。

本病的主要症狀是白帶增多。急性宮頸炎白帶呈膿性,伴下腹及腰骶部墜痛,或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慢性宮頸炎白帶呈乳白色粘液狀,或淡黃色膿性;重度宮頸糜爛或有宮頸息肉時,可呈血性白帶或性交後出血。輕者可無全身症狀,當炎症沿子宮骶骨韌帶擴散到盆腔時,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部墜脹感及痛經等,每於排便、性交時加重。此外,粘稠膿性的白帶不利於精子穿過,也可引起不孕。

治療的原則是破壞柱狀上皮,促使鱗狀上皮覆蓋而愈合。

1電熨治療:利用高頻電流對糜爛麵做電熨燒灼,適宜於治療各種類型的宮頸糜爛。

2冷凍治療:利用液氮快速接觸降溫,使病變組織冷凍壞死;適用於表麵較平整的糜爛。

3激光治療:對宮頸病灶進行氣化加燒灼治療,對病灶的破壞深度較好。激光治療的優點為療效高,術中無不良反應,術後組織反應小,痂皮壞死組織少,陰道滲液時間短,愈合好,宮頸不留疤痕,是目前治療宮頸糜爛的理想方法。

4微波療法:微波組織凝固,操作時無煙無味止血效果好,安全性大,一次痊愈率高。

5藥物燒灼療法:用40%重鉻酸鉀或20%硝酸銀溶液腐蝕子宮頸糜爛麵。

6手術治療:對久治不愈的宮頸糜爛可行子宮頸錐形切除術;對年齡較大或疑有癌變者或合並有其它生殖器官疾病者可行全子宮切除術。

7養陰生肌散:清潔宮頸,將藥粉噴塗於患處,每周2次,10次為一療程,適用於宮頸糜爛。

8陰道灌洗法:野菊花、蒼術、苦參、艾葉、蛇床子各15克,百部、黃柏各10克。濃煎200ml,進行陰道灌洗,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適用於急性宮頸炎。

此外,患者應1保持外陰清潔。2盡量減少人工流產及其他婦科手術對宮頸的損傷。3經期暫停宮頸上藥,治療期間禁房事。

10盆 腔 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和盆腔腹膜的炎症。炎症可局限於一個部位,也可同時累及幾個部位,統稱盆腔炎。病變隨部位及嚴重程度不同分為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織炎、輸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和盆腔結締組織炎等。引起盆腔炎的病原體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杆菌、厭氧菌等。盆腔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急性盆腔炎:細菌可通過分娩、流產等造成的裂傷及胎盤剝離麵、經期子宮內膜剝脫麵及生殖器官手術的創麵侵入生殖器官而致炎症;月經期局部機體抵抗力下降,如不注意外陰部衛生或在經期性交,細菌可通過陰道侵入子宮、輸卵管、卵巢引起炎症;少數可由闌尾炎、膀胱炎等直接蔓延而致;或由於身體其它部位的感染灶經血液循環傳播到生殖器官而致本病。

盆腔急性炎症時,病人可有寒戰、發熱、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白帶增多等症狀,有時有尿頻、尿急、尿痛表現。檢查時,下腹部可有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宮頸充血、水腫等。急性盆腔炎患者應臥床休息,取半臥位有利於滲出液局限於盆腔;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陰道檢查,以免感染擴散;選用有效的抗生素以控製感染;對形成膿腫者,應手術切開引流。

慢性盆腔炎一般是由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徹底所致。結締組織炎性增生所致粘連和內生殖器炎性痞塊以及卵巢功能障礙是其特征。可分為慢性輸卵管炎與輸卵管積水、輸卵管卵巢炎與輸卵管卵巢囊腫,以及慢性盆腔結締組織炎等。其症狀有下腹隱痛、墜脹、月經不調、白帶增多等,上述症狀常在勞累、性交後及月經期前後加劇。慢性盆腔炎頑固難治,一般采用抗生素、理療及中醫中藥等綜合治療,必要時可施行手術治療。

預防:注意月經期、孕期及產褥期衛生。月經期、產後及流產後一個月內禁止性交。

11子宮脫垂

正常子宮位於小骨盆的中央,它靠一些韌帶和盆底的肌肉組織維持正常的位置,如果其沿陰道下降,就稱為子宮脫垂。

造成子宮脫垂的原因有:1產傷未得到修補,產後過早參加勞動;2過多生育造成韌帶、肌肉鬆弛或撕裂;3年老婦女盆底組織鬆弛,張力下降,如患慢性咳嗽或便秘,使腹腔壓力增高或長期從事下蹲式勞動等。

子宮脫垂的臨床症狀為下腹部、陰道、外陰有墜脹感,同時伴有腰背酸痛,於站立和勞動時加劇,患者可自覺有腫塊自陰道內向陰部脫出。病情輕者常在腹壓增高時子宮才脫出,平臥時可自行回複,重者不能自行回複,行走亦感到困難,需要用手幫助才能送回到陰道內。因子宮脫出後經常摩擦,可引起子宮頸肥大、糜爛、潰瘍或炎症,如伴有膀胱或直腸脫垂時,常出現尿頻、排尿困難、張力性尿失禁或大便困難等。

輕度的子宮脫垂,可以使用子宮托、中醫藥、體育鍛練等綜合治療,而嚴重的子宮脫垂則需要手術治療。

12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於35~50歲的婦女,尤以不孕婦女常發本病。

子宮肌瘤可以生長在子宮的任何部位,可以是一個,也可以出現多個。根據其生長部位分為粘膜下肌瘤、壁間型肌瘤、漿膜下肌瘤三個類型。它可以單一類型存在,也可以兩種或三種類型同時存在。一般於絕經以後,子宮肌瘤常逐漸萎縮,如絕經後肌瘤增大,須考慮癌變的可能。

子宮肌瘤因生長部位、大小及生長速度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主要表現為:1月經過多,經期持續時間延長,周期縮短,但仍保留月經的規律性;2白帶增多,有時可出現血性或膿性白帶;3腫塊,對於肌瘤較大或多發性肌瘤,有時於空腹、膀胱充盈時可以摸到下腹部包塊;4子宮肌瘤一般不疼痛,如肌瘤壓迫盆腔血管、神經或肌瘤扭轉、肌瘤內栓塞壞死時可以出現疼痛;5子宮肌瘤增大,壓迫膀胱、直腸,引起尿頻和便秘;6貧血,主要為長期月經過多所致。

醫治原則應根據子宮肌瘤的大小、數目及病人的情況不同,可選用以下治法:1采用雄性激素、孕激素治療;2對於肌瘤小、月經量少或接近絕經期者,可暫不用治療,每3~6個月複查一次,如肌瘤迅速增大或變性時,再做進一步處理;3主要治療方法仍為手術治療;4對年齡大、藥物治療無效且有手術禁忌症者,應采用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