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卵巢腫瘤
卵巢組織較為複雜,可以發生多種腫瘤,一般於20~50歲的婦女發病較多,10歲以下及60歲以上者則比較少見。腫瘤,小者如雞蛋,大者可達十幾公斤甚至幾十公斤。卵巢腫瘤時可引起內分泌紊亂,有些腫瘤可使絕經的婦女再來月經,有的可使成年婦女喪失女性姿態,變為男性型。卵巢腫瘤分為良性卵巢腫瘤和惡性卵巢腫瘤。
卵巢良性腫瘤為婦科常見腫瘤,種類較多,可發生於任何年齡,20~40歲為發病高峰。多數患者常無症狀,生長緩慢,當出現症狀時,腫瘤多已長大。病因不清,可能與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有關。卵巢良性腫瘤生長緩慢,初期無症狀,增大後下腹部可出現包塊,患者感到下腹不適,墜脹,或尿頻急,大便不暢,氣短,靜脈曲張,腿腫等腫瘤牽位或壓迫症狀。當發生蒂扭轉、破裂或感染時,可出現急性腹痛。
卵巢惡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2/3以上發生於40~65歲。初期也無其它症狀,但生長迅速,容易擴散,一旦發現,往往已屬晚期病變,因此,至今卵巢癌5年生存率僅為25%~30%。在生殖道惡性腫瘤中,卵巢癌占229%,僅次於宮頸癌、宮體癌,死亡率則超過二者,占婦科惡性腫瘤之首。一般早期無症狀,但因生長迅速,短期內症狀可出現。開始可有盆腔下墜感,腹脹或消化不良,惡心等;晚期可有腹水、腹痛,下腹捫及不規則腫物,多為實性不活動,或出現惡病質。腫瘤具有內分泌功能時,可出現性早熟、月經紊亂,絕經後出血等。
卵巢腫瘤不論良性惡性均需手術治療,根據其惡性程度采取單純瘤體摘除和配合周圍淋巴結清掃,惡性者術後還需化療和放療。卵巢腫瘤的預防主要是定期普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卵巢腫瘤蒂扭轉是卵巢腫瘤最常見的並發症,是婦科急症之一,以囊性畸胎瘤較易發生蒂扭轉。卵巢腫瘤發生蒂扭轉的原因是:瘤體生長到一定程度時,瘤體表麵較光滑與周圍組織沒有粘連,瘤蒂(根部)比較長,當病人的體位發生改變時,如睡覺翻身、起床、彎腰等,特別是在妊娠中期後,卵巢腫瘤隨子宮上升到腹腔內,產後子宮縮小,瘤體的活動餘地變大,當病人活動或體位改變時,瘤體在腹腔內旋轉,則瘤蒂發生扭轉(像擰麻繩一樣的改變),因瘤蒂內有動靜脈血管及神經纖維,扭轉阻斷了瘤體的血液循環,因神經牽扯、瘤體張力增加等引起突然性劇烈下腹部疼痛,常伴有惡心嘔吐、大汗淋漓、四肢冰涼、麵色蒼白等症狀,腹部檢查時常有局限性腹肌緊張及壓痛,常可摸到包塊。有時扭轉可以自行複位,症狀自行消失。
如一旦確定為卵巢腫瘤蒂扭轉時,應盡快進行手術切除卵巢瘤,並送病理檢查確定腫瘤惡性程度,看是否還需要做進一步治療,如化療、放療等。
患病期間,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防止抑鬱和過度緊張。
14女性尿路感染
女性尿路感染的發病率為23%,是男子的10倍,其中又以女青年居多。是什麼原因導致女青年尿路感染高發病率呢?
對已婚者來說,主要原因無非是性生活頻度過高、避孕工具使用不當和性生活前後排尿習慣不當所致。性交時有三種情況易使細菌侵入:一是性交中的擠壓動作使女性尿道口內陷或受傷,致使尿道周圍和尿道外1/3處的細菌進入膀胱;二是陰道內的細菌因性交被帶到尿道外口;三是性生活引起的性激素變化使膀胱對下行細菌的易感性增加。可見,性生活次數愈多,尿路感染發病機會也就愈多,二者基本上成正比。為避免發病,應控製男女雙方性欲,適當減少性生活次數。
陰道隔膜與陰莖套這種避孕工具是誘發尿路感染的又一重要原因。據統計,用陰莖套比口服避孕藥發病危險大24倍,而用陰道隔膜則比口服避孕藥發病危險大35倍。陰莖套的使用會將細菌從陰道帶到尿道口;陰道隔膜的使用除因放置和取出會將細菌從陰道帶到尿道口外,又會因型號大而壓迫膀胱,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致使細菌突破膀胱粘膜屏障。較好辦法應是減少陰道隔膜及陰莖套的使用或以它們與口服避孕藥交替使用。研究者發現,性交前排尿與女性尿路感染也有密切關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性交前女方不將尿排淨,待性交後15分鍾左右再解小便,這樣可起到衝洗尿路的作用,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病率。
15“ 陰 吹 ”
“陰吹”多見於40歲以上經產而體弱的婦女。婦女若感到有氣從陰道中排出,或同時伴有聲響,而又無臭味者,即可斷為此病。病因多為胃氣虛弱,子宮擴張,空氣內入,顯性病態是偶然收縮則氣出如吹。
“陰吹”可有多種醫治辦法,但需辨症治療:
(1)如是穀氣實,胃氣下泄所致,可取婦女亂發一團,人豬油中熬化,服至小便暢利時即愈。
(2)以地瓜外皮煮吃,可治本病。
預防辦法:產後充分休息;適當增加營養;如產時會陰裂傷要及時修補;更年期婦女不要操勞過度,並注意適當鍛煉。
16月經周期與皮膚病
經前及經期發生的皮膚病,是較常見的婦科疾病,一般認為是皮膚對某些激素的過敏反應。據統計經前期有70%的年輕婦女在麵部常出現痤瘡疹,30%頭皮多油,半數頭皮幹燥不適。有的婦女手腳浮腫,發生於麵部更為嚴重。而在月經前數日,有的在眼眶部呈現短暫的皮膚色素沉著。
由於經前期皮膚血管供血及皮脂分泌增多,所以患痤瘡、酒糟鼻或紅斑狼瘡者,行經前多會增生新疹或症狀加劇。濕疹、銀屑病及扁平苔癬等,也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加重。至於肛門、生殖器瘙癢更會劇烈難忍,而在行經期自會減輕。
月經疹在月經來潮前1~3天發生皮疹,常隨月經結束而自行消退或減輕,皮疹可有水皰、大皰、紅斑、濕疹及蕁麻疹等,但也有出現皮癢、紫癜及色素沉著。
有些人在經前期出現浮腫,以麵部、指關節為著,乳房充血腫脹,乳頭敏感性增強,皮膚過敏,發生濕疹、蕁麻疹及血管神經性水腫等。以上諸症狀稱為“經前綜合症”。
本病的防治為皮質類固醇激素、己烯雌二醇等,能減輕症狀及控製皮炎複發。在醫生指導下中醫辨證施治,活血調經,常能奏效。
17外陰幹枯
外陰幹枯又稱原發性外陰萎縮,是老年婦女的常見病。目前認為可能與老年婦女雌激素缺乏有關。臨床表現為大陰唇漸漸變平,小陰唇及陰蒂進行性萎縮或消失。因陰道口變狹窄可致性交疼痛。外陰局部皮膚彈性低,表麵平滑呈淡白或灰白色,輕度瘙癢。
外陰幹枯患者須經醫師確診後方可開始治療。方法如下:(1)加強營養,口服維生素A;(2)保持局部清潔,可塗2%丙酸睾丸酮油膏或雌激素霜,還可塗膚輕鬆軟膏。
18女性陰毛多少
與疾病有關
正常陰毛的多與少,男性和女性個體存在很大差異,一般正常女性體毛較男性少。女性的陰毛一般是在乳房開始發育時出現,首先在大陰唇處出現,繼而發展到陰阜三角地帶,其陰毛的分布呈倒三角形。腋毛是在陰毛出現之後,月經初潮之前長出。倘若有些出入,並不意味有病。
陰毛過少或過多主要表現在女性方麵。正常女性的體毛少,大多數是生理性,體內沒有什麼重要病變,對健康並無影響,一般不認為是病態,少毛在少數婦女身上是一種病態。
有一種屬於性染色體異常所致的遺傳病,叫脫納氏綜合症,這種女性病人性腺功能不全,表現體矮,乳房發育不良,外陰生殖器幼稚,陰阜上幾乎全光,往往伴有閉經,沒有生育能力。有的婦女甲狀腺功能低下,常沒有腋毛,陰毛也稀少,且有性欲低落的現象。有的婦女產後大量出血,出現腦垂體缺血,垂體功能不全,也會出現閉經和不育,出現身體消瘦、無力、性欲減退,頭發和陰毛脫落,陰阜上逐漸變成少毛。上述這些由於病變出現的少毛或無毛,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對症治療。
婦女外陰部出現多毛,也是一種病態,發生的原因比較複雜。患有嗜酸性或嗜堿性垂體腺瘤的婦女,陰部常發生多毛現象。前者出現手指像香腸樣、牙床變厚、舌頭肥大、性腺機能失調;後者出現臉部如滿月、腹大如鼓、皮膚粗糙、伴有閉經和高血壓。患有腎上腺皮質過度增生及腫瘤的婦女,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從而引起陰毛過多及陰蒂肥大。此外,還有遺傳性多毛、藥物性多毛、神經性多毛的病例。
女性陰毛過多或過少,精神上都不要產生恐慌,首先應通過醫生檢查作出正確的結論。屬於病態的,通過及時治療,一般會緩解,進而達到滿意效果。
19早孕征象
月經一向規律的已婚育齡婦女,一旦月經過期不來,此時首先應考慮是否懷孕了。及時知道自己懷孕與否,對以後的生活安排(如妊娠期母子保健、胎兒發育等)有很大的作用。
懷孕以後,體內必然發生一係列的生理變化,孕婦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特殊的感覺和異常的征象,如惡心、嘔吐、擇食、疲倦乏力、昏昏欲睡、小便次數增多等一係列表現,稱為妊娠反應。另外,乳房可出現脹感,有觸痛,如在哺乳期受孕,則泌乳減少。
如果停經的同時又伴有早孕反應中的部分征象,則很有可能是懷孕了,應立即到醫院檢查、確診。醫院可根據婦科檢查、妊娠試驗作出診斷,必要時還可借助B超確診。
懷孕以後,隨著胎兒的發育生長,孕婦的身體會產生一些生理變化,正常情況下在停經40天左右,會出現惡心、嘔吐、厭油、擇食、不能聞特殊氣味,頭暈、疲倦嗜睡等早孕反應,早孕反應輕重不一,但一般以清晨為重。
早孕反應是正常的生理性妊娠反應,到妊娠3個月左右自然消失,所以不需特殊處理。少數孕婦症狀較重,表現為持續惡心、頻繁嘔吐,甚至可吐出咖啡色液體及綠色膽汁,不能進食進水,影響正常的體內生理代謝,甚至出現尿酮體陽性、脫水及精神症狀稱妊娠劇吐,則是病態,時間長了,可影響胚胎發育,導致胎兒先天畸形及死胎,所以必須積極治療。
首先是解除孕婦的思想顧慮,保持精神愉快,適當休息;尿酮體陽性時要及時補液糾正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鼓勵孕婦進食清淡、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食品,采用少量多餐的進食方法,盡量避開發生嘔吐的環境和時間,經過上述積極處理,多數能渡過這一階段。
但若積極治療處理一段時間,而症狀並無改善或伴有陰道出血等其它症狀,則應到醫院進行B超等檢查,以排除胚胎發育異常如葡萄胎等。如體溫增高達38℃以上,心率超過120次/分或出現黃疸者,則應考慮終止妊娠。
20流產及處理措施
懷孕後如果出現陰道少量流血、輕微下腹痛及腰酸下墜感等症狀時,即為流產的征兆,此時應首先證實胚胎是否存活,然後再根據病情進行治療。
流產一般可從保胎和清除宮腔內殘留胚胎組織兩方麵進行處理。先兆流產和習慣性流產應以保胎為主,可用中西藥安胎,並要絕對臥床休息,嚴禁性生活。對已確診不能繼續妊娠者如難免流產、不全流產及稽留流產等,應及時清除宮腔內胚胎及胎盤組織,以防止出血與感染。
流產時,還應確定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如因母體方麵卵巢黃體功能欠佳、子宮體發育不良、宮頸內口鬆馳,或因劇烈活動、外傷引起的流產,可休息並加藥物保胎治療;如果是母體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流產,則應從母體健康出發,請醫生診斷處理;如果是胚胎本身發育有缺陷或由於子宮粘膜下肌瘤、子宮嚴重畸形而造成流產者,則應順其自然,不宜強保。另外,從遺傳學、優生學觀點來看,自然流產是人類優勝劣汰的一種選擇,對於提高人口素質有積極意義。故對發生流產者,在未查明原因之前是不宜盲目保胎的,應根據醫院的檢查結果再作處理。
21導致胎兒畸形
的各種因素
現代醫學研究結果表明,一些外界因素可導致胚胎發育異常,造成胎兒畸形。常見的可能導致胎兒畸形的外界因素有:
1感染:特別是懷孕前3個月內,應注意孕婦身體健康,避免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感染。
2藥物:常見的有性激素、避孕藥、腎上腺皮質激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四環素等,孕婦患病後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3放射線:孕期前3個月,應盡量避免做各種X線檢查,特別是照射腹部的檢查。
4環境汙染:如飲用水、空氣、食物等受到有毒化學物質如鉛、汞、農藥的汙染,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接觸侵入孕婦體內造成胎兒畸形。
5煙、酒:無論是吸煙、飲酒還是被動吸煙等,對胎兒發育均有不良的影響。
6營養不當:某些營養素缺乏或過量均可影響胎兒正常發育。
7精神刺激:可能造成胎兒麵部器官畸形等。
常見的易致畸的病毒感染及其對胎兒的影響:
1風疹:是一種兒童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身上發紅色皮疹。如果孕婦感染風疹病毒,最易引起胎兒畸形,如先天性白內障、耳聾、小頭畸形、心髒畸形等,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2流行性感冒:可引起胎兒唇裂、無腦、脊柱裂等神經係統異常。普通感冒則對胎兒影響不大。
3水痘:水痘可引起胎兒肌肉萎縮、四肢發育不全、白內障、視網膜炎、脈絡膜炎、視神經萎縮、小頭畸形等。
4巨細胞病毒病:可引起胎兒小頭畸形、視網膜炎、智力發育遲緩、腦積水、色盲、肝脾腫大、耳聾等。
5單純皰疹:可引起小頭畸形、視網膜炎、晶狀體混濁、心髒異常、短指等。 6乙肝病毒:可感染胎兒,造成流產、早產等。
胎兒的血液循環與母體的血液循環是通過胎盤相通的,二者在胎盤中並不直接流通,隔著“胎盤屏障”——胎盤絨毛的上皮、間質和微血管,這個屏障能擋住一些病原體和大分子物質通過,有一定的防禦作用。
但在妊娠早期(停經後前3個月),胎盤尚未完全形成,屏障功能尚未健全,故侵入母體的病原體較易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造成流產、死胎、胎兒畸形,所以妊娠早期要特別預防感染。
22幾種常見的異
常妊娠現象
1雙胎(或多胎)
雙胎即一次懷孕兩個胎兒,雙胎有兩種,單卵雙胎及雙卵雙胎。單卵雙胎是由一個受精卵分裂而成的,如果受精卵第一次分裂時兩個卵裂球分開,或在囊胚時出現兩個內細胞群,就會發育成雙胎。這種雙胎胎兒性別、血型相同,容貌也非常相似。
雙卵雙胎是由兩個卵子同時受精形成的,母體排出兩個卵子,各自受精形成兩個受精卵,可在子宮的不同部位著床,這種雙胎的胎兒性別、血型可相同也可不同,他們隻是跟一般的兄弟姐妹一樣。
雙胎妊娠時孕婦的並發症增多,胎兒圍產期死亡率也較高,因此應重視孕期保健和分娩時的處理。
2宮外孕
在正常情況下,精子與卵子在輸卵管相遇後受精,然後運行到子宮腔著床,發育成胎兒直至分娩。但有時受精的卵子會種植在子宮腔以外的輸卵管、卵巢、腹腔、宮頸等部位,這就形成了宮外孕,稱異位妊娠。
宮外孕是一種十分危險的婦科急症。依受精卵著床的地點而異。一般在卵管前端部分(即比較寬大的卵管膨大部)、卵巢、或腹腔內著床時,由於容易早期流產,所以症狀比較緩和。可有人感覺左或右的下腹部時時抽痛,停經以後仍少有量出血,經由醫生的觀察、診察、診療,才知道是子宮外孕。
症狀較激烈的是指受精卵在狹窄的“卵管峽部”著床的情況。此時卵管壁的肌肉會像子宮肌般漸漸伸張,由於無法增大,而受精卵又繼續發育,不久即造成卵管破裂,大量出血的危險狀態。這種情形是由子宮外孕引起的“卵管破裂”,多半發生在妊娠的第2~3個月左右。
卵管破裂時,孕婦下腹部會感到強烈的刺痛或抽痛。加上嚴重的內出血,可出現臉色發青、冒冷汗、嘔吐、震驚、暈厥。
子宮外孕的異常出血,無論是卵管流產還是卵管破裂的情形,在性質上有個共同的特征是,外出血的情況比較少,血色呈暗紅色。可發現大大小小的血塊。一旦疏忽,可能誤以為普通的流產(子宮內孕的流產)。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必須高度重視。再者,子宮外孕的疼痛部位通常在下腹左右,也容易使人誤以為是盲腸炎或腸炎,隻是子宮外孕時沒有發燒症狀。而且,其痛感屢屢引起便意,或是散發到胃、肩胛骨四周。
如果在妊娠第2、3個月有出血或腹痛的症狀,務必盡早接受醫生的診察。
3葡萄胎
一般情況下,懷孕後由胚胎發育成胎兒和胎盤。當胎盤絨毛組織發生變性,絨毛間質水腫,滋養細胞增生,血管消失,形成大小不等,並有蒂相連的串狀水泡,狀似葡萄,就形成了葡萄胎。這時胚胎早已死亡、自溶被吸收,宮腔內隻有這些小水泡。
葡萄胎的發生原因尚未明確。早期症狀類似早孕反應,但一般比正常妊娠孕婦嚴重,持續時間也長,停經後2個月左右可出現陰道斷續出血,出血量逐漸增多。葡萄胎患者子宮多數大於妊娠月份,且無胎動感,也聽不到胎心音,並常伴有血壓增高等妊娠高血壓症狀,若診斷不明進行超聲波檢查及血、尿HCG測定即可確診。
葡萄胎可以惡變為惡性葡萄胎或絨癌,所以確診後應盡早清除宮腔內的水泡狀胎塊,清宮時宜徹底刮宮,術後定期隨訪複查,以防癌變,術後應避孕2年。
葡萄胎術後不宜用避孕藥避孕,因避孕藥有促進滋養細胞生長的作用;也不宜用宮內節育器避孕,因節育器可混淆子宮出血的原因,故葡萄胎術後宜采用避孕套或避孕膈膜避孕。
23孕婦用藥需知
妊娠期間,如孕婦患病必須服藥治療時,應搞清楚所用藥物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一般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使用。有肯定致畸作用的藥物並不多,藥物對胎兒的影響隨孕周的時間不同影響也不同。
孕期不宜應用的藥物有:a部分抗生素類,如氯黴素、四環素、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b磺胺類藥物妊娠前3個月不宜應用;c抗腫瘤藥物;d鎮靜安眠藥物;e解熱、鎮痛類藥物;f激素類藥物,如雄性激素、催產素、垂體後葉素等,雌性激素在孕期一般也不宜使用;g抗糖尿病藥物,如D860、胰島素等;h抗癲癇藥:如苯妥英鈉。
孕期不宜濫用的藥物:維生素B6、維生素E、魚肝油、黃體酮等,這些藥物在孕期少量應用對胎兒無害,但長期、大量服用,對胎兒也有不利影響。
24孕婦不宜睡電熱毯
電熱毯以其方便、衛生、加熱速度快等優點,深受廣大群眾歡迎。但孕婦如常睡電熱毯可導致胎兒畸形,這是因為電熱毯通電後會產生磁場,而這種電磁場會影響胎兒的細胞分裂,導致正常分裂的細胞發生異常改變。對這種磁場影響最敏感的是胎兒的骨骼細胞,可使胎兒骨骼發育異常並導致畸形,因此,為了胎兒的正常生長,孕婦最好不用電熱毯。
25孕婦不宜養貓
貓是寄生蟲弓形體寄生的主要宿主。弓形體寄生於貓的腸道內,可隨糞便排出體外,汙染周圍環境。孕婦若食用了被弓形體汙染的水和食物,或通過身體接觸感染了弓形體病後,則病菌便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導致胎兒發育障礙,造成胎兒畸形如腦積水、小腦畸形、智力缺陷、視力障礙、肝脾腫大等,嚴重者甚至還可導致流產、早產、死胎及胎兒畸形——怪胎。因此孕婦最好不要接觸或養貓。
26妊娠合並心髒病
孕婦如罹患心髒病,不論是妊娠、分娩及產褥期均會增加心髒額外負擔,並可進一步導致心髒病惡化,甚至引起嚴重的後果。
心髒病孕婦最危險的時刻是:1妊娠32~34周,此段時間孕婦血容量最高;2分娩期:由於回心血量的驟增或驟減等引起的血液動力學改變,增加心髒負擔,易致心力衰竭;3產後三天內,血容量再度增加。
首先,患有心髒病的婦女在懷孕前應到醫院檢查,由醫生根據心髒情況確定可否妊娠。若未檢查而自行妊娠,經醫生檢查不宜生育者,應在妊娠12周之前做人工流產。允許繼續妊娠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產前檢查,必要時住院治療。
2避免疲勞,保證睡眠,防止情緒激動。
3從孕中期開始限製食鹽攝入量,每天不超過4~5g。
4防治貧血、維生素B缺乏、蛋白質缺乏及感染等影響心髒功能的因素:如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孕婦體重增加不宜超過10公斤,避免受涼感冒。
5無論有無不適症狀,均須提前2周入院待產。
27妊娠合並病
毒性肝炎
妊娠期間,體內新陳代謝增強,肝腎負擔加重,一旦患病毒性肝炎,對肝炎病情的控製及孕婦、胎兒均不利。
懷孕合並肝炎易使肝炎病情加重,尤其是妊娠晚期患肝炎,較易發展成暴發型肝炎,急性肝萎縮,危及孕婦及胎兒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