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韓非子02(1 / 2)

品韓卷 韓非子是講法治的 (一)

圈點《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毛澤東對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的生平是熟悉的。新中國成立後,他讀過《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並對《韓非列傳》的重點做了圈畫:

在毛澤東閱讀過的《史記》第六十三卷《韓非列傳》中,明顯地記有毛澤東親筆圈閱過的墨跡,如“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治國不務修明其法製”、“以為儒者用文亂法”等文字下方,毛澤東都畫了著重符號,說明毛澤東是很重視這幾段文字的。(邸延生:《毛澤東評述諸子百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75—76頁)

我們先來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其文刪去司馬遷所錄韓非《說難》原文,篇幅並不長:

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非見韓之削弱,數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於是韓非疾治國不務修明其法製,執勢以禦其臣下,富國強兵而以求人任賢,反舉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實之上。以為儒者用文亂法,而俠者以武犯禁。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胄之士。今者所養非所用,所用非所養。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十餘萬言。

然韓非知說之難,為《說難》書甚具,終死於秦,不能自脫。(此處刪去司馬遷所錄韓非《說難》原文——引者注)

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悅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毛澤東圈畫《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表明有四點引起他的注意:(1)韓非與李斯都以荀子(荀況、荀卿)為老師。荀子是戰國晚期最後一位大儒,也就是韓非曾學儒者之業。(2)韓非與李斯的關係,李斯忌妒韓非。(3)韓非的學說主要強調治國“修明法製”。(4)韓非對儒家持批判態度,指責其“亂法”。

把《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和《韓非子》一書的相關記載論述結合起來,大體上可以勾畫出韓非生平的整體麵貌。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是戰國末期樸素唯物主義哲學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出身韓國貴族,為人口吃,不能說道而善於著書。與李斯一同師事荀卿,李斯自以為不如他。韓非見韓國國勢日益削弱,曾向韓王建議變法,主張為治者當以富國強兵為務,未被采納。他觀察過去政治的得失變化,著有《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十餘萬言。書傳至秦國,正合秦國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製的需要,受到秦王(即秦始皇)的賞識。於是,秦國發兵攻打韓國,韓王即派遣韓非出使秦國。秦王留他,尚未重用,即遭李斯、姚賈的忌妒讒毀,下獄治罪,被毒死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