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韓卷 這就叫“兵不厭詐” (一)
“兵不厭詐”就是指這件事情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裏引用了“兵不厭詐”這一成語典故,他說:
在優越的民眾條件具備,足以封鎖消息時,采用各種欺騙敵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敵於判斷錯誤和行動錯誤的苦境,因而喪失其優勢和主動。“兵不厭詐”,就是指的這件事情。(《論持久戰》,《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492頁)
抗戰期間的1938年,毛澤東在寫的《論持久戰》中,借用並發揮了韓非記載的“兵不厭詐”的戰爭指導原則,並做了具體的闡釋。為了取得對敵作戰的勝利,我們可以有計劃地采取變化多端的計謀迷惑和欺騙敵人,造成敵人的判斷錯誤和行動錯誤。用自己聰明而有效的動作,在有組織的民眾掩護之下,調動敵人就我範圍,給予出其不意的攻擊,從而造成優勢和奪取主動,使敵陷於失敗。
進而,毛澤東指出不必對敵人使“詐”過分擔憂,因為“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我們要把敵人的眼睛和耳朵盡可能地封住,使他們變成瘋子,用以爭取自己的勝利”。
正是在毛澤東“兵不厭詐”軍事謀略的指引下,根據地抗日軍民和敵後遊擊隊,創造了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破襲戰、夜襲戰、攻心戰等滲透著詭詐精神的遊擊戰法。
這是建立在現代戰爭基礎上對“兵不厭詐”軍事謀略的科學闡釋和有效運用,這對指揮今天的新型戰爭仍具有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