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陪他走到秦國,一路花費大概相當現在的三四十萬人民幣吧。到了秦國,他們為了見秦王,就走走門路,行些賄賂和送些衣服,一共又花了四五十萬人民幣。以後,張儀當上了秦國的宰相,“北京飯店”的“經理”就向他告辭回國,並問他今後怎麼打算。張儀一提起蘇秦還是咬牙切齒,並說過了兩年要出兵攻打趙國。“經理”見他這樣說,就告訴他,趙國宰相蘇秦是個好人,當時蘇秦所以要氣他,是故意的,怕他在趙國安居下來,不想上進,做不了大事。蘇秦知道張儀是個人才,能做大事,如果在趙國依靠蘇秦,他也隻能當個“科長”什麼的就算到頂了。策劃張儀到秦國來,和給他一切花銷,都是蘇秦主使的。
張儀一聽,這才恍然大悟。“經理”又說:蘇秦隻希望你當了秦國宰相,十五年內不要出兵攻打趙國。張儀聽後表示,隻要蘇秦活著,我就決不出兵打趙國。
講完故事,毛澤東又回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主題上來,他總結說:
這是一個故事。你們看,蘇秦對張儀是好意還是惡意?我們之間,進行批評幫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評是惡意也要聽下去,不要緊嘛!人就是要壓的,像榨油一樣,你不壓,是出不了油的。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中共黨史資料》第四十六集,中共黨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頁;《黨的文獻》1993年第4期)
毛澤東講故事,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講古卻用了一些現代術語。例如用“招待所”“北京飯店”“經理”“科長”“人民幣”這樣的現代名詞,代替古代稱謂;用“契爾沃年科”(時為蘇聯駐華大使)指代古代別國使臣。十分有情趣,使人易懂好記。毛澤東講的這個故事,正是《史記·張儀列傳》所載內容。
毛澤東為什麼選了這麼一則故事給在場的人講呢?他在“開場白”中講得很清楚,話題是“整風”引出來的。毛澤東從蘇秦張儀故事引申出“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這樣一個更深刻的哲理,既針對在場的人而言,又跟當年國際國內的嚴峻形勢有關。時值三年困難時期,我國在國際舞台上孤立無援,國內遇到了嚴重的饑荒,黨內也有不同的意見。毫無疑問,毛澤東當時不可能不直麵這一現實,思考如何擺脫困境,使黨與國家克服眼前的困難這一重大的問題。他在生日宴會上,借古喻今,流露出不怕壓力、將壓力變成動力的自信和精神。他從來不認為具體的困難有什麼了不起,關鍵在於統一思想。如果大家都這樣看問題,那麼困難也就能夠戰勝了。
大慶石油工人說得好:“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毛澤東閱讀縱橫家《張儀傳》,受到了啟發,增強了信心。“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一個人是這樣,一個民族是這樣,一個國家也是這樣。
司馬遷提到撰寫蘇秦、張儀列傳的動機時說:
天下患衡(橫)秦毋饜,而蘇子能存諸侯,約從(縱)以抑貪強。作蘇秦列傳第九。
六國既從(縱)親,而張儀能明其說,複散解諸侯。作張儀列傳第十。(《史記·太史公自序》)
張儀和蘇秦到處遊說,艱難宣傳自己主張,表現出的幾度挫折而堅韌不拔精神,身處困境仍然奮鬥不止精神,百折不撓成就宏偉大業精神,是值得後人效法的。這也正是毛澤東點評這兩個曆史人物給予我們的深刻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