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韓非子74(1 / 3)

堵路卷 張儀、蘇秦都是鬼穀子的學生 (三)

請你們讀一讀《魯仲連傳》

——品“義不帝秦”的縱橫家魯仲連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到了為魯仲連作傳的動機和原因:

能設詭說解患於圍城,輕爵祿,樂肆誌。作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司馬遷是把魯仲連作為縱橫家來記載的。

魯仲連,戰國時齊國人。善於辭令,巧於謀劃,常周遊列國,排憂解難,去除糾紛。“能設詭說解患於圍城”,是指魯仲連解趙國都城邯鄲之圍的史事。公元前258年,秦軍圍困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派人向魏國求救,魏王畏懼秦國,遣使遊士勸說趙王,欲尊秦王為帝,以解急難,以求罷兵。魯仲連遊說趙、魏兩國,麵析辨者,反複詰難,以利害進說趙國平原君,堅持義不帝秦,穩定了士氣民心。秦軍無奈,隨之“卻軍五十裏”。這就是魯仲連“義不帝秦”的典故。

魯仲連因為卓有成效的遊說活動成為名垂青史的縱橫家。

希望你當“魯仲連”

毛澤東曾希望交往使者當“魯仲連”。

1956年10月3日,毛澤東在北京中南海會見新加坡《南洋商報》特派員曹聚仁。據曹聚仁妻子鄧珂雲筆記:1956年,曹聚仁初回北京,毛澤東首次接見他,對他說:

希望你當“魯仲連”。(盛巽昌等編著:《毛澤東這樣學習曆史,這樣評點曆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頁)

會見時,參與者有人不熟悉魯仲連的故事,毛澤東就講了《史記》中對魯仲連的記載。

這樣,曹聚仁當起了現代的“魯仲連”。毛澤東稱他為“今之魯仲連”。

曹聚仁,字挺岫,筆名陳思、丁舟等。他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和記者。生於1900年,浙江蘭溪人。早年曾在暨南大學、複旦大學等校任教。

1932年主編《濤聲》,後又任《太自》半月刊編委,《前線日報》編輯。又創辦《循環日報》《循環午報》《循環晚報》。數年後,三報合並為《正午報》,他出任主編。

曹聚仁寫作勤奮,著作甚多。有《國學概論》《國故零簡》《老子集注》《魯迅年譜》《魯迅評傳》《魯迅手冊》《蔣百裏評傳》《小說新語》《中國文學概要》《文壇五十年》等約有五六十種。

1956年6月,周恩來總理向台灣發出呼籲:“希望台灣有關當局在認為適當的時刻,派代表赴北京或其他適當的場所,相互進行直接交涉。”

此後,周恩來又明確表示:“如果蔣中正願意回歸祖國,絕不會低於國務院總理的地位。”

對於周恩來所發的信號,立刻引起了台灣各界的注意,並做出了積極的反應。曹聚仁此時雖在香港任《南洋商報》駐港特約記者,但由於他過去曾給蔣經國當過秘書。因此,蔣氏父子經過研究,決定派了一位姓王的人與曹聚仁一起到北京去一次。

1956年7月1日,曹聚仁從香港來到深圳,隨後奔赴北京。

由於曹聚仁此次來京,絕不僅是一個作家或記者的身份,而是身負特殊使命。因此,中共方麵對他的到來十分重視。7月16日,周恩來特意在頤和園辦了夜宴,邀請曹聚仁參加。

在夜宴上,周恩來對他說:“台灣是內政問題,愛國一家,雙方完全可以合作。……我們對台灣絕不是招降,而是彼此商談,隻要政權統一,其他都可以坐下來共同商量安排的。”

“對,對。”曹聚仁聽著周總理坦誠的談吐,不住地點頭。他早就知道他是位馳名世界的外交家。他不得不佩服。

隨後,曹聚仁在大陸各地周遊。

10月3日,即這年國慶節後的第三天,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親自接見了曹聚仁。曹聚仁在與他的握手中,深深知道眼前這位大人物的威力。

毛澤東對曹聚仁很客氣,與他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對一個像曹聚仁這般年齡的中國作家,在50年代中期毛澤東與之進行這樣的長談,可以說是極為罕見的。

曹聚仁很認真地細聽毛澤東的談話,並盡量記住一些重要內容,如蔣介石與大陸統一的各項具體條件等。

從毛澤東與他的談話中,曹聚仁已經感覺到,毛澤東已從蔑視蔣介石的角度,轉而走向了容忍的路,準備與自己的政敵握手。

最後,毛澤東站起來,再次與曹聚仁親切握手,並說:“你可以再在大陸各處看看。”

“是的,是的。”曹聚仁連連點頭,極表尊敬。

就是在這次會見時,毛澤東對曹聚仁說:“希望你當‘魯仲連’!”

與毛澤東分手以後,曹聚仁又到南方幾個地方去走了一下。又專門到了浙江奉化,在蔣介石的私宅和蔣母墓園拍了幾卷照片,然後才回到香港。

曹聚仁到了香港,立刻把他這次大陸之行,與周恩來、毛澤東交談的情景和內容,以及蔣氏故鄉溪口的情況寫成一份報告,通過那位姓王的人轉交給了蔣經國。

蔣經國和台灣當局看了曹聚仁的報告,似乎還比較滿意,托人轉告曹聚仁,叫他以後有機會,可以多到大陸去巡遊,以便增加彼此之間的了解。

後來,曹聚仁果然又來到大陸進行遊覽,並寫成了《萬裏行》一書。

可惜的是,1957年的“反右鬥爭”,使台灣與大陸的聯係一度中斷。

直到1965年,台灣當局叫曹聚仁到台灣去一下。曹聚仁得命後,便秘密來到台北。台灣當局的首腦召見了他。於是,曹聚仁又為台灣與大陸的統一問題從中斡旋。

國、共雙方經過幾次商談,終於達成協議,同意以下六項條件:

(一)蔣介石偕同舊部回到大陸,可以定居在浙江以外的任何一省區,仍任國民黨總裁。北京建議撥出江西廬山地區為蔣介石居住與辦公的湯沐邑。

(二)蔣經國任台灣省長,台灣除交出外交與軍事外,北京隻堅持農業方麵必須耕者有其田,其他政務,完全由台灣省政府全權處理,以二十年為期;期滿再行商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