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老子57(1 / 3)

引用卷 第七十八章 (四)

柔中有剛,綿裏藏針

晚年毛澤東曾經要求重新複出工作的鄧小平“柔中有剛,綿裏藏針”,這是對老子以柔克剛、剛柔相濟思想的具體運用。

1973年2月,鄧小平結束了在江西的“放逐生活”,被中央召回北京。

自2月下旬至3月初,周恩來受毛澤東的委托,連續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題討論鄧小平複出的問題。盡管鬥爭激烈,政治局最終還是在3月10日做出了《關於恢複鄧小平同誌的黨的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的決定》。在當時“左”的指導思想還很嚴重的情況下,這一《決定》沒有也不可能對鄧進行平反,而隻能以對犯錯誤幹部落實政策的名義做出。但是,這一《決定》的重要意義在於,鄧小平這位被打倒的“黨內第二號走資派”終於又重新登上政治舞台,它在事實上是對“文化大革命”的一個否定。

周恩來在中央政治局做出鄧小平複職決定的當天,就向毛主席、政治局請假,請求“病休”兩周,他的癌症加重了。隻是在鄧小平的複職一事終成事實的時候,他才稍微舒心而決定休息一下。

3月28日,周恩來身體稍有康複,便與李先念等會見闊別幾年的老戰友鄧小平。第二天,周恩來又約請鄧小平去毛澤東住處開會。毛澤東和鄧小平兩位偉人再次熱烈握手。隨後,中央政治局決定,鄧小平參加國務院業務組工作,並以副總理身份參加外事活動,遇有重要政策問題,列席政治局會議參加討論。

5月下旬,鄧小平出席由周恩來主持的為籌備黨的十大而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會議期間,周恩來向與會者說:黨中央關於恢複鄧小平同誌職務的文件,是一個有代表性的文件。對此,絕大多數同誌都是滿意的。

在8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次代表大會上,鄧小平被選為中共中央委員。10月,毛澤東和黨中央開始醞釀給鄧小平加重擔子,讓他負責更為重要的工作。此事是由主持軍委工作的葉劍英元帥向毛澤東建議的。為了加強中央軍委的領導,葉帥當麵向毛澤東建議說:“小平同誌回來了,我提一個要求,讓他來參加和主持軍委工作。”毛澤東采納了葉帥的建議。

12月12日,毛澤東親自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並請小平參加。會上,他提出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意見,並向大家推薦鄧小平,說:“我和劍英同誌請鄧小平同誌參加軍委、當委員。是不是當政治局委員,以後開二中全會報告追認。”毛澤東又指著葉帥說:“你是讚成的,我讚成你的意見,我代表你講話。”隨後,毛澤東讓葉劍英召集各大軍區司令員、政委來京議軍。

12月15日,毛澤東同政治局有關同誌和幾個大軍區負責人談話,再次推薦鄧小平,他說:

現在,請了一個軍師,叫鄧小平。發個通知,當政治局委員、軍委委員;政治局是管全部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個秘書長吧,你不要這個名義,那就當個參謀長吧。我們現在請了一個參謀長。他呢,有些人怕他,但他辦事比較果斷。他一生大概是三七開。你們的老上司,我請回來了。政治局請回來了,不是我一個人請回來的。

你(指鄧小平——編者注)呢,人家有點怕你,我送你兩句,柔中有剛,綿裏藏針,外麵和氣一點,內部是鋼鐵公司。過去的缺點,慢慢改一改吧。

(《毛澤東人際交往實錄》,轉引自《毛澤東大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707頁。)

12月22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八個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在召集這些司令員開會宣布中央和軍委的決定時,毛澤東指著鄧小平第三次向大家推薦說:

“現在,請了一個軍師,叫鄧小平。發個通知,當政治局委員、軍委委員。政治局是管全部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個秘書長吧。你(鄧小平)不要這個名義。那就當個參謀長吧。”

毛澤東在十天裏三薦鄧小平,用這麼多話稱讚一位領導同仁,實屬罕見。

毛澤東推薦鄧小平,實際講了兩個方麵:一方麵,鄧小平“辦事比較果斷”,作風淩厲,說到做到,幹練果敢,不拖泥帶水;“裏麵是鋼鐵公司”,原則性強,敢於鬥爭,不當和事佬。另一方麵,是說鄧小平很嚴厲,不徇私,不講情麵,“有些人怕他”,“人家有點怕你”。

“柔中有剛,綿裏藏針”是毛澤東對剛剛複出的鄧小平的希望和要求,毛澤東把這個要求口語化為“外麵和氣一點,內部是鋼鐵公司”。鄧小平性格中剛毅的成分、強硬的成分多一些,毛澤東是希望他柔弱一些、綿軟一些。

這些言語,可以看出毛澤東對鄧小平確實很器重,很了解,很欣賞他的才幹和性格。但是,他對剛剛複出的鄧小平也有某種不放心,要求他改掉“過去的缺點”。實際上,鄧小平的剛果強硬是優點而不是缺點。鄧小平特點和優點是表裏如一,對違背原則的人和事他外麵是“鋼鐵公司”,裏麵也是“鋼鐵公司”;外麵是“針”,裏麵也是“針”。

鄧小平“剛”,是為主;鄧小平“柔”,是為次。他性格上的這個特點,在他從1974年到1975年同江青的三次鬥爭中,表現得非常突出。

第一次鬥爭是關於鄧小平要不要出席聯合國大會。

1974年,周恩來總理的病情越來越重,工作重擔也就越來越壓向了鄧小平。本年初,聯合國召開第六次特別會議,染病的周總理不能參加,毛澤東提議讓鄧小平代表周恩來出席,並在大會上發言。這是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恢複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之後,中國政府首腦首次參加並闡明中國外交政策綱領的大會。當然,這也是鄧小平複出後,首次擔任具有世界影響的重大使命。對鄧小平複出一直心懷叵測的江青一夥,公然阻攔鄧小平出國。毛澤東3月27日寫信給江青:“鄧小平同誌出國是我的意見,你不要反對為好,小心謹慎,不要反對我的提議。”4月4日毛澤東審批了鄧小平的講稿,鄧小平6日飛往聯合國,10日在大會上發表演說,精辟地闡發了毛澤東關於劃分三個世界的理論和中國的外交政策。鄧小平的演說引起全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熱烈反響和歡迎。鄧小平載譽歸來時,毛澤東和周恩來都向他表示同誌般的祝賀。

第二次鬥爭是關於四屆人大“組閣”問題,導火索是所謂“風慶輪事件”。

1974年6月,周恩來病情更加嚴重了,不得不住院治療。這樣,接替周恩來全麵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人選問題,迫在眉睫。毛澤東接受周恩來的推薦,10月4日提議鄧小平擔任第一副總理。10月11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決定近期召開四屆人大。江青預感鄧小平有可能在四屆人大上接替周恩來正式主持國務院工作,就導演了一連串妄圖由她“組閣”的鬧劇。

10月17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江青一夥有預謀地提出所謂“風慶輪事件”,攻擊周恩來領導的國務院“崇洋媚外”。“風慶輪”是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一艘萬噸級輪船。1974年9月底,該輪執行遠航歐洲任務後返抵上海。“四人幫”借該船遠航成功一事歪曲事實,大造輿論,誣蔑國務院、交通部不支持國內造船,“熱衷於買船”,是“洋奴哲學”、“投降賣國”,矛頭直指已經病重住院的周恩來總理。隨後,他們根據誣告材料捏造罪名,將交通部派到風慶輪工作的幹部拒絕參與這種“批判”的正當行為,定性為“反動政治事件”。10月4日,江青在一份關於該事件的材料上批道:“交通部是不是毛主席、黨中央領導的一個部?”聲言“買辦資產階級專了我們的政”。10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上,“四人幫”再次發難。江青挑釁性地問鄧小平:“你對這個問題是什麼態度?”逼鄧表態。鄧嚴正回答:“我要調查。”江青即大吵大鬧起來。鄧說,政治局討論問題要平等嘛,不能用這樣態度待人。“四人幫”一哄而上對鄧進行圍攻,張春橋惡狠狠地說:“我知道你要跳出來,果然跳出來了。”鄧小平向他們投以蔑視眼光,憤然離開了會場。當天晚上,“四人幫”便在釣魚台十七號樓江青住處密謀,派王洪文第二天即飛往長沙,“惡人先告狀”,向正在長沙養病的毛澤東彙報,爭得支持,遏製鄧小平。第二天,在王洪文飛往長沙的同時,江青又找負責與毛澤東聯絡工作的王海容、唐聞生談話,要她們也向毛主席報告,說鄧小平在政治局會議上“揚長而去”,等等。

住院治療的周恩來很快也得知了政治局會議的情況,他向即將赴長沙的王海容、唐聞生說:“‘風慶輪事件’並不像江青他們所說的那樣,恰恰是他們預先策劃好了要整小平同誌,小平同誌已經忍耐很久了。”周恩來很清楚,爭論的焦點是在四屆人大的人事安排上,“四人幫”的目的是阻止鄧小平主持國務院和中央工作。他囑告王、唐:“我正在做工作,打算進一步了解情況,慢慢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