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卷 道家除惡務盡的精神值得學習
——毛澤東漫談老子、道家與道教
有一種說法:中國有三大宗教,即佛教、道教、儒教;還有一種說法:中國至今留傳有五大宗教,即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後一種說法不包括“儒教”。三教中儒教算不算宗教,學術界至今仍有爭論。如按至今留傳的五大宗教說法,其中唯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其他皆屬外來宗教。
老子是哲學家,不是宗教家,也未創立宗教,與古印度的釋迦牟尼一開始就是宗教家,創立佛教的情況大不相同。老子的著作是學術性的,不是宗教性的,也與佛教經典不同。老子被拉進道教,並奉為教主,那是很晚的事了。
老子是中國思想史上道家的創始人。後世道教將他奉為教主,頂禮膜拜,成了一尊神,那不是老子的本來麵目,是道教在利用他而已。
由於道家思想流入民間,融進巫師方士之術,遂演化成道教。後道教尊張道陵為“天師”,又奉“太上老君”(即老聃)為教主,並奉《道德真經》(即《老子》)為聖典。
老子如何被道教捧上教主的地位,現在還無法做出準確的說明。從時間推斷,應在東漢時期。首先出現在宮廷和上層貴族階層。光武帝兒子楚王劉英,“晚節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明帝詔書也說“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到桓帝時,桓帝“好神,數祀浮屠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後遂轉盛”(《後漢書·西域傳》)。這裏透露老子被道教奉為神,與先秦的老子無甚關係,而是與西方的佛教與本土的黃老信仰搭伴,以教主的形象出現的。求神佛保佑,祈福延年,是少數上層貴族享有的奢侈品,然後再普及到下層社會,“後遂轉盛”。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它形成於東漢末年,方術、巫術是它的前身。神仙方術信仰由來已久,古代巫、史、祝、卜是與神打交道的專家,他們處在國家的領導層。民間巫術用符水治病,借卜筮占吉凶。戰國以後,神仙方士宣傳不死之藥可以長生,投合上層貴族要求長期享樂的欲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廣大群眾缺醫少藥,方士們用符水治病,驅鬼祭神,在下層群眾中也得到推廣。
道教以神仙不死之說為中心,神化老子及其關於“道”的學說,吸收陰陽五行家、道家、墨家、儒家的一些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教信仰基礎上,由方仙道和黃老道演變而來。早期主要是在民間流傳。魏晉以後,由於封建統治者的利用和改造,道教逐漸成為維護封建製度的禦用工具,為封建統治階級所扶植。尤其唐代統治者則自稱老子李聃之後,更是采取崇道政策。道教也因此而得到發展,成為我國曆史較久,也是較大的宗教之一,至今仍然存在。
毛澤東一生,讀老子之書,也研究被奉為教主、被神化了的老聃,研究思想史上的道家和宗教化了的道教。雖然不是經常道及,但是每有議論,則如吉光片羽,啟人哲思,留下了這方麵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