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老子73(3 / 3)

秀才們在北京起草的這個賀電寫得比較長,並談到中蘇兩黨的分歧和爭論。毛澤東審閱之後,對鄧小平等說:不讚成這樣寫法。這個賀電應該爭取蘇聯發表,使他能夠發表。寫的內容要從這麼一個設想出發。因此不能多談分歧和爭論問題,可以說盡管我們還有分歧,我們還是要加強團結。要點出這麼一個意思:說我們盡管有分歧,但是一旦有事,我們兩黨會團結起來的。

鄧小平按照毛澤東的意見,主持對賀電的修改。

4月14日下午,鄧小平等人聚集到毛澤東處,開會研究通過修改稿。

毛澤東說,我們是把這個當作重要的策略步驟來看待的。在吳冷西起草的較為詳細的稿子上,毛澤東動手做了認真修改,加了許多段插話,一是修飾語氣、表示客氣,二是加上一些鋪墊詞句,最主要的是改了一頭一尾,開頭處他在赫魯曉夫的職務頭銜與祝賀語言之間加上“親愛的同誌”幾個字,用意就是表示賀電是一個和解的電報,使蘇共能夠發表;在結尾處他加上“讓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在我們的團結麵前顫抖吧,它們總是會失敗的”一句話,顯示團結起來的力量和意義。

對毛澤東的親筆修改,與會者均感到是畫龍點睛,提綱挈領,不由得佩服之至。

4月16日賀電發出後,晚上新華社就廣播了,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賀電全文。許多黨員幹部感到很驚訝:怎麼給赫魯曉夫這麼一個溫和的賀電?特別是對電文上稱他“親愛的同誌”,說一旦有事還要團結,普遍反映強烈,但是人們仔細一想,都由衷地歎為觀止,猜測這是毛澤東的大手筆。因為當時中蘇論戰正酣,火藥味十分濃,突然來了一個毛澤東領銜致電祝賀赫魯曉夫七十壽辰,而且十天內中國國內所有的報刊、通訊社、廣播電台,不發表也不廣播批評蘇共的文章,盡顯中國共產黨的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藝術,充分展現毛澤東運籌帷幄,偃武修文,一張一弛,亦莊亦諧,揮灑自如,那種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智慧和天才,在國內外都引起強烈的反響。雖然,這隻是60年代中蘇論戰中一段小插曲,但是盡可以使人們領略到毛澤東的政治高明和領袖魅力,是他以爐火純青的鬥爭藝術,指導了中共對蘇共和赫魯曉夫掀起反華反中共浪潮、破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行徑,進行了策略性的堅決鬥爭。

1964年4月中旬在長沙前後,毛澤東洞察秋毫,準確地預見到赫魯曉夫內外交困、蘇共內部可能會發生重大事變的征候,要中共中央做好兩手準備,有備無患。果然,不出毛澤東所料,10月14日,蘇聯發生了重大事變,赫魯曉夫被蘇共中央全會罷免,下台了。10月16日公之於眾。恰好在這一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兩大新聞同時公布,全世界都為之震驚。

其實,毛澤東給赫魯曉夫“祝壽”,是希望赫魯曉夫改弦更張,停止反華和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行徑。但是赫魯曉夫利令智昏,忘乎所以,既在反華的路上越走越遠,又未能妥善處理蘇聯黨內國內的困難和問題,所以,他在政治上“壽終正寢”,也是必然的結果。

對赫魯曉夫發表《公開信》,挑起中蘇兩黨大論戰,比喻為洪太尉揭開石板放出“妖魔鬼怪”(其實就是造反的受壓迫者),既新鮮有趣,又意味深長。它含有反抗是壓迫者逼出來的道理,論戰的挑起罪在赫魯曉夫,他就是那個非要進伏魔殿揭開石板的洪太尉。毛澤東以梁山好漢自況,取的意思正是像好漢們那樣敢於反抗,敢於“交鋒”,不怕大國沙文主義與現代修正主義的種種壓力。不過,現代的“妖魔”要比梁山好漢高明得多,不但講鬥爭,而且講團結;不但堅決反擊,而且講打擊策略。抓住機會,“感謝”洪太尉赫魯曉夫的“放出來”之恩,給他“發個賀電”,使鬥爭有理、有利、有節。

(董誌新著:《毛澤東讀水滸傳》,萬卷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61—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