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卷·子張篇第十九·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三)
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有趣的曆史事件是:在1970年“廬山會議”上,林彪、陳伯達集團搶班奪權受挫之初,毛澤東發起“批陳”鬥爭時,是運用子貢“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這句話,贈給林彪來穩定他的情緒。
1970年8月23日,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開幕。周恩來主持開幕式,在會上剛宣布會議三項議程,林彪突然在大會上講話,鼓吹了一番“天才論”之後,又重申“設國家主席”的主張。
接著林彪集團的成員在各個小組裏也紛紛發言,陳伯達還將自己的發言記錄稿,作為二號簡報付印。在會議開幕的當天晚上,陳伯達連夜選編了一份“稱天才”的材料,即《恩格斯、列寧、毛主席關於稱天才的幾段語錄》,為林彪搖旗呐喊。林彪、陳伯達的行為,擾亂了會議原定議程,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
在黨的九屆二中全會之前,毛澤東已經明確表示:四屆人大不設國家主席。但是,林彪卻迫不及待,他幾次建議毛澤東自己當國家主席,毛澤東則在4月12日說:“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議不妥。”本來,林彪在黨的九大上,已被作為毛澤東的法定接班人寫入黨章。但他利令智昏,他的意見雖然遭到毛澤東的當麵否定,但他並不甘心,依然堅持設國家主席。他名義上是讓毛澤東當國家主席,實質是他自己急著想獲得這個位置。所以,對毛澤東的話置若罔聞。
在廬山黨的九屆二中全會上,林彪一夥以為時機成熟,夥同陳伯達等表演了一出政治鬧劇。先是林彪在全會的開幕式上,突然發表堅持設國家主席和堅持“稱天才”的講話,陳伯達、葉群、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等人則在各組同時宣講“稱天才”的材料,陳伯達還搶先發出了吹捧林彪堅持設國家主席的華北組二號簡報,從而打亂了會議議程,引起了一場混亂。
毛澤東被震怒了。8月25日,按原定日程,是分組討論。毛澤東臨時決定: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當機立斷,做出三項指示:立即休會,停止討論林彪在開幕式上的講話;收回華北組二號簡報;不要揪人,要按“九大”精神團結起來,陳伯達在華北組的發言是違背“九大”方針的。
毛澤東怒視陳伯達一眼,十分嚴厲地說:“你們繼續這樣,我就下山,讓你們鬧。設國家主席的問題不要再提了。要我早點死,就讓我當國家主席!誰堅持設,誰就去當,反正我不當!”
毛澤東的話,使陳伯達丟魂喪膽,使林彪極為難堪。可能是為了給林彪留點麵子,毛澤東對林彪說:“我勸你也別當國家主席。誰堅持設,誰去當。”
休會期間,毛澤東找了許多人個別談話,了解陳伯達的幕後活動。他在考慮如何“分割”林彪和陳伯達。雖然二人同時登場,但林彪畢竟是寫入黨章的“接班人”,倘若在廬山搞一鍋端,震動太大,向人民不好交代。毛澤東最後決定分而擊之。
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後,毛澤東找林彪談話,挑明了陳伯達問題的實質,就是反黨。林彪聽了表現得很慌亂,把責任推到陳伯達頭上,毛澤東便對他說了《論語·子張篇》裏的一句話:“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林彪聽不懂,又不敢當麵詢問毛澤東。於是回住處後立即打電話回北京,問清楚了意思是:紂王雖然不好,但並不如人們所說的那樣過分。(徐效鋼等編:《毛澤東廬山用書寫真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頁)
8月31日,毛澤東寫了《我的一點意見》,對陳伯達進行總清算。會議也由此轉入批判陳伯達。
一般認為,毛澤東以古喻今在這裏引用《論語》這句話,是以紂王比喻林彪,說真正壞的還是陳伯達。林彪一時也可能以紂王自慰,暗自慶幸自己還不至徹底敗露。但是,從後來毛澤東多次談及廬山這次鬧劇來看,他當時已經感覺到,在“文革”中毛羽豐滿的林彪集團已經在覬覦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了。所以,毛澤東實際上是將紂王比喻陳伯達。因為在九屆二中全會上,主要的批判對象還是陳伯達和他編寫的“稱天才”語錄材料,但暗示的是陳伯達背後還有人主使。下山後回到北京,林彪也很快明白了這一點,於是便有了一年以後的“九一三事件”。林彪急於奪權,結果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