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孟子01(1 / 2)

品讀史之一

看到了孟子的出生地

司馬遷作《史記》,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說到為什麼給孟子、荀況作傳時,強調了這樣的理由:

獵儒墨之遺文,明禮義之統紀,絕(魏)惠王之利端,列往世興衰。作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從這段高度概括濃縮的話來看,司馬遷認為孟子是戰國時期(與魏惠王同期)偉大的思想家,先秦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對思想文化建設貢獻巨大。

長期以來,孟子被人們尊為“亞聖”。他對後世儒學,特別是對宋明理學有著深刻的影響,是中國思想史上重量級人物。

孟子,名軻,表字是什麼,說法不一。《孔叢子》一書稱字子車。晉人傅玄作《傅子》說他字子輿。古人很重視表字。然而,司馬遷的《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裏對孟子的字沒記載。第一個為《孟子》作注的東漢人趙岐的《孟子題辭》也說得很清楚:“孟子名軻,字則未聞也。”也有的史籍載,表字無傳。看來,孟子表字,有待進一步考證。

孟子的生卒年,古今有多種推斷。通行的說法大致有兩種。一是《鄒縣誌》的《孟子年表》,認為生於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死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終年84歲。另一是錢穆的《先秦諸子係年》,則認為孟子約生於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90年),卒於周赧王十年(公元前305年)。研讀《孟子》七篇的人物和事跡,多與錢穆的說法相吻合。

孟子戰國時鄒人。關於他的家世,後代知道得很少。他的父母,可信的記載不多。據《春秋演孔圖》以及《闕裏誌》說,父親名激,字公宜;母親仉(音掌)氏。

相傳孟子的先祖是春秋時魯國的新興貴族。魯桓公後裔分化三大家族(即仲孫氏、叔孫氏、季孫氏),號稱“三桓”,都曾以世卿身份長期執掌魯國的政治。其中仲孫氏又名孟孫氏,孟子即孟孫氏的後代。其先祖墓地在魯,他的母親仉氏死後也葬於魯。到戰國中期,曆經近一個半世紀的光陰,孟子出世時,家道已衰落了。可以說孟子是沒落貴族的後裔。也可能正是由於這一原因,孟子的祖上從魯國遷到鄒國居住,故司馬遷的《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和趙岐的《孟子題辭》都說:“孟子,鄒人也。”

鄒為古國名,鄒國是與魯國鄰近的一個小國,春秋時稱邾國,位於現今的山東省鄒縣南。鄒縣離孔子故鄉曲阜不遠,所以孟子自己也曾說:“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孟子·盡心下》)距離聖人孔子居住的地方非常近。

孟子兒時的教育,是在家鄉於母親的督導下完成的。

孟子雖是貴族的後代,但其少時,家道早已中落。為《孟子》一書作注的漢代學者趙岐指出:孟子生有善質,早年喪父,“幼被(受)慈母三遷之教。”(《孟子題辭》)童年時代,孟軻的父親就過早地去世了,留下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從此,生活與教養的重擔,落到了母親仉氏一人肩上。母親對孟子期望很高,為培養孟子花了不少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