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孫子117(1 / 1)

引用卷·九地篇·置之死地而後生 (三)

置之死地能後生嗎?

毛澤東的戰爭生涯,多次瀕臨絕境。1947到1948年的轉戰陝北,他又數次出生入死,身臨驚心動魄之絕路,又幾度化險為夷。

1947年,我軍已轉入戰略反攻。蔣介石似乎孤注一擲,派胡宗南二十多萬人馬進犯延安,圍剿中央機關。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親率中央縱隊的幾百人,轉移到黃河邊北路。國民黨軍鍾鬆的隊伍已經卡住米脂城北的鎮川堡。據我軍騎兵偵察員報告:北路沒有縫隙可鑽;國民黨軍南路的劉戡所部,搶占了綏德,斷我西去之路。劉戡部隨即進到米脂,與鍾鬆部形成合圍之勢,現在正朝我軍壓來。騎兵偵察員還報告:敵軍沒有停止宿營的意思,形勢非常嚴峻。“還有多遠?”毛澤東問。“三十裏。”任弼時驟然壓低聲音,“可能已進烏龍鋪。”“嗯?”毛澤東略一沉吟,手指移向黃河:“黃河邊有敵人嗎?”“暫時沒有發現。白龍廟、佳縣、神家堡一線騎兵都偵察過了。”“隻有向東走了?”毛澤東慢悠悠地一聲,像是自問,又像問人。“現在看來隻能向東。”周恩來神色嚴峻。

“死地喲!置之死地能後生嗎?”毛澤東思索著,突然,他轉過身,手指任弼時,十分果斷地說,“通知部隊,向東走!”(譚邏鬆等編:《毛澤東的幽默故事》,同心出版社1996年版,第58頁)

任弼時在窯洞口憋一口氣,突然一彎腰,弓身衝入雨中。毛澤東向陸定一和葉子龍交代完行軍中幾件具體事宜,正欲出窯洞,任弼時又水淋淋地跑了回來:“主席,騎兵報告:劉戡自烏龍鋪出動了,目標是我們曹莊!”“好吧,敵人這麼積極,我們也起身吧。”毛澤東不再那麼嚴肅,聲音恢複了輕鬆。這是決心下定之後的輕鬆。他笑著指指天:“難得在陝北洗一次淋浴。”話音剛落,他那農民一般樸實健壯的身軀已投入風雨之中。

這是毛澤東轉戰陝北中的一個小鏡頭。北路和南路都被敵軍切斷,包圍圈越來越緊密,似乎無縫隙可鑽。“死地喲!”這是毛澤東聽了偵察報告後的判斷。“置之死地能後生嗎?”這個自問,似乎他懷疑孫子這句困窘境遇中的用兵名言。但是,他很快用行動做出回答:中央縱隊“向東走”!也就是迎著敵人來的方向走。用大膽的、敵人意想不到的行動,衝出敵人重兵形成的包圍圈,把敵人甩掉。

“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箴言再一次幫助毛澤東和他的隊伍絕處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