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精華本12(3 / 3)

呂後的哥哥周呂侯率領一支軍隊,駐紮在下邑。漢王來到他那裏,逐漸收集士卒,駐軍於碭縣。漢王西行途經梁地,到了虞縣,派謁者隨何前往九江王黥布那裏,漢王說:“你能讓黥布舉兵叛楚,項羽必定會留下來進攻他。如果可以滯留幾個月,我一定能夠取得天下。”隨何說服了九江王黥布,黥布果然背叛楚國,楚國派龍且去討伐他。

漢王在彭城戰敗後向西撤退,行軍的過程中派人去尋找家屬,家屬都逃走了,沒能找到。戰敗後就隻找到孝惠帝,六月,立他為太子,大赦罪人。命令太子駐守於櫟陽,諸侯國的士兵在關中的都集中在櫟陽守衛。引水灌廢丘,廢丘投降,章邯自殺。將廢丘改名為槐裏。於是命令祠官祭祀天、地、四方、上帝以及山川,以後都要按時致祭。征發關內的士卒登城守衛邊塞。

這時,九江王黥布與龍且交戰,沒能取勝,與隨何潛行歸附漢王。漢王逐漸征集了一些士卒,加上各路將領以及關中兵的增援,軍勢大振於滎陽,在京、索之間打敗了楚軍。

三年,魏王豹請假回去探視父母的疾病,來到魏地就斷絕了黃河的渡口,叛漢歸楚。漢王派酈生前去勸說魏豹,魏豹不聽,漢王派遣將軍韓信攻打魏豹,大破魏軍,生擒魏豹,平定了魏地,設置了三個郡,名為河東、太原、上黨。漢王命令張耳及韓信東進攻下井陘,進擊趙地,殺死了陳餘、趙王歇。第二年,封張耳為趙王。

漢王駐軍於滎陽的南麵,修築甬道與黃河相連通,以便能使用敖倉的糧食。與項羽對峙一年多。項羽多次占據漢軍的甬道,漢軍缺糧,項羽於是圍攻漢王。漢王請求議和,劃分滎陽以西的土地歸屬於漢。項王沒同意。漢王深感憂慮,就采納陳平的計策,給陳平黃金四萬斤,用於離間楚國的君臣。項羽對亞父範增產生了懷疑。亞父此時勸項羽乘勢攻陷滎陽,等到他知道已被懷疑,就非常生氣,推托自己年老,要求引退,回家鄉當百姓。項羽答應了他的要求,亞父沒有回到彭城就死了。

漢軍斷糧,就在夜間從東門放出了兩千多名女子,讓她們披戴鎧甲,楚軍於是從四麵圍擊這些女人。將軍紀信乘坐著漢王的車駕,偽裝漢王,欺騙楚軍。楚軍全都高呼萬歲,爭相趕赴城東觀看,因此漢王得以率領幾十名騎兵出西門潛逃。漢王命令禦史大夫周苛、魏豹、樅公留下守衛滎陽,將領和士卒無法跟隨的,都留在城中,周苛、樅公商量:“魏豹這個叛國之王,很難與他一同守衛城池。”因此殺掉了魏豹。

漢王逃出滎陽來到函穀關,收集士卒,準備再次東進。袁生勸告漢王:“漢與楚在滎陽對峙了幾年,漢軍時常處於困境,希望君王從武關出去,項羽一定引兵向南行進,君王以深溝高壘阻擋楚軍,讓滎陽、成皋等地得到休息。派韓信等平定黃河以北的趙地,聯合燕、齊,君王再前往滎陽,也為時不晚。這樣,楚軍多處設防,軍力為之分散,漢軍得以休整,再與楚軍作戰,肯定能夠擊敗楚軍了。”漢王采納了其計策,出兵宛縣、葉縣之間,與黥布在進軍的過程中不斷收集兵馬。

項羽聽說漢王來到宛縣,果然帶兵南下。漢王堅壁固守,不與其交戰。此時,彭越渡過睢水,與項聲、薛公在下邳交戰,彭越擊敗楚軍。於是項羽率軍向東進攻彭越,漢王也引兵向北駐軍於成皋。項羽取勝,趕走了彭越,得知漢軍又駐紮於成皋,就又領兵西進,攻克滎陽,殺掉了周苛、樅公,俘虜韓王信,於是進兵成皋。

漢王逃走,孤身一人與滕公同乘一輛車逃出成皋玉門,向北渡過黃河,馳至修武,在那裏住了一夜。自稱使者,在清晨駛入張耳、韓信的軍營中,奪取了他們的軍隊,派張耳去北邊的趙地收集更多兵力,派韓信東進進攻齊國。漢王得到了韓信屬下的軍隊,軍威再次振作起來。率軍抵達黃河岸邊,向南進發,在小修武的南側讓士卒吃飽,準備與項羽再次交戰。郎中鄭忠阻止了漢王,讓他深溝高壘,不要馬上與項羽交鋒。漢王采納了鄭忠的計策,派盧綰、劉賈率兵兩萬,還有幾百騎兵,渡過白馬津,來到楚地,與彭越在燕縣城西打敗楚軍,隨後又攻占了梁地的十多座城邑。

淮陰侯已經接受命令向東進兵,在平原沒能渡過黃河。漢王派酈生去遊說齊王田廣,田廣背叛楚國,與漢講和,一起進攻項羽。韓信采納蒯通的計策,發起突然襲擊,打敗齊國。齊王烹殺酈生,向東逃亡到高密。項羽聽到韓信已經利用黃河以北的兵力擊垮了齊、趙,而且要進攻楚軍,就派龍且、周蘭前去阻擊。韓信與楚交戰,騎兵將領灌嬰配合他出擊,大敗楚軍,斬殺楚國大將龍且。齊王田廣投奔彭越。在這時,彭越領兵駐紮於梁地,往來騷擾楚軍,斷絕它的糧食。

四年,項羽對海春侯大司馬曹咎說:“謹慎地防守成皋。假如漢軍前來挑戰,千萬小心,不要出去應戰,不讓漢軍東進就可以了。我十五天後一定可以平定梁地,再與將軍會合。”於是就進軍進攻陳留、外黃、睢陽,都占領了這些地方。漢軍果然多次向楚軍挑戰,楚軍不肯出戰。漢軍派人辱罵楚軍多達五六天,大司馬極為氣憤,讓士卒渡過汜水。士卒剛渡過一半時,漢軍出擊,大敗楚軍,繳獲了楚國的所有金玉財寶。大司馬曹咎、長史司馬欣都自刎於汜水之上。項羽抵達睢陽,聽到海春侯兵敗,就帶兵返回。漢軍正於滎陽東麵圍攻鍾離眛,項羽趕到,漢軍全部撤到地勢險要的地帶。

韓信打垮了齊國,派人告知漢王:“齊國臨近楚國,如果權力太小,不封立暫時代理的國王,恐怕無法安定齊地。”漢王打算攻打韓信。留侯說:“不如現在封他為王,讓他防守齊地。”漢王便派遣張良帶上印綬封韓信為齊王。項羽聽到龍且的軍隊被擊敗了,心裏感到恐懼,派盱眙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韓信沒有聽從。

楚、漢長期對峙,勝負未決,年輕力壯的士兵苦於戰爭,年老體弱的人疲於轉運糧食。漢王、項羽站在廣武澗的兩邊進行對話。項羽想跟漢王兩人決鬥。漢王曆數項羽的罪行說:“最初我和你項羽都奉命於懷王,說是最先入關平定關中的人,就可以在關中稱王。你違背了約定,讓我去蜀地做王,這是第一大罪。你假借懷王的命令,殺害卿子冠軍,而自立為上將軍,這是第二大罪。你已經援救了趙地,應該返回複命,而你擅自脅迫諸侯軍隊進攻函穀關,這是第三大罪。懷王約定攻下秦地不可以殘暴掠奪,你火燒秦朝宮室,挖掘始皇帝的墳墓,私自聚斂秦朝的財物,這是第四大罪。又殺害秦王子嬰,這是第五大罪。在新安,用欺騙的手段殺掉了秦朝子弟二十萬,而封他們的將領為王,這是第六大罪。你讓自己的將領都在富饒的地方做王,而將原有的諸侯王遷走,使臣下爭相叛逆,這是第七大罪。你將義帝驅逐出彭城,自己建都於彭城。謀奪韓王的土地,合並梁、楚之地稱王,多劃給自己眾多的土地,這是第八大罪。你項羽派人在江南殺害了義帝,這是第九大罪。身為人臣卻殺害了君主,屠殺已投降的人,執政不夠公允,主持約定不守信,天下人都不能容你,大逆不道,這是第十罪。我率領正義之師會同諸侯前來誅除殘暴的賊人,派受過刑的罪人殺掉你,我何苦與你單獨作戰?”項羽大怒,埋伏下的弓弩射中漢王。漢王胸部中箭,卻摸著腳說:“這個賊人射中我的腳趾。”漢王受傷,臥床不起,張良請漢王勉強起身到營中巡行慰勞士卒,以安定軍心,不讓楚軍乘機擊敗漢軍。漢王出來巡視軍隊,傷勢更加沉重,就驅車前往成皋休養。

漢王病好了,向西進函穀關,來到櫟陽,慰問當地的百姓,設酒招待。砍下塞王司馬欣的腦袋,懸掛在櫟陽街市上示眾。停留四天,又返回軍中,駐紮在廣武。關中的兵力大舉出動。

當時,彭越帶兵駐紮於梁地,不斷騷擾楚軍,斷絕其糧食。田橫前去歸附彭越。項羽多次進攻彭越等人,齊王韓信又進攻楚軍。項羽感到恐懼,就與漢王約定,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以西歸漢,以東歸楚。項王將漢王的父母妻子送回,漢軍高呼萬歲,楚軍返回了駐地。

項羽解兵東歸。漢王打算領兵西還,後來采納留侯與陳平的計策,追擊項羽,來到陽夏的南麵收兵駐紮。與齊王韓信、建成侯彭越約定時間一起攻打楚軍。來到固陵,韓信、彭越都沒來會合。楚軍攻擊漢軍,漢軍大敗。漢王又進入營壘,挖深壕溝進行固守。采納了張良的計策,於是韓信、彭越都前來會合。又有劉賈進兵楚地,圍攻壽春。漢王在固陵戰敗,就派使者去召見大司馬周殷,以全部的九江士兵迎接武王黥布,黥布、周殷在進軍的途中攻下城父,大肆屠殺。他們隨從劉賈及齊、梁的諸侯大會於垓下。漢王封武王黥布為淮南王。

五年,高祖和諸侯軍一同進攻楚軍,與項羽在垓下一決勝負。淮陰侯領兵三十萬獨當正麵,孔將軍屯兵於左麵,費將軍屯兵於右麵,皇帝居後,絳侯、柴將軍跟隨皇帝,在皇帝的後方列陣。項羽的士兵約有十萬。淮陰侯首先進兵,沒有取勝,向後退卻。孔將軍、費將軍縱兵出擊,楚軍作戰不利,淮陰侯又乘勢反攻,在垓下打敗項羽。項羽的士兵聽見漢軍當中的楚地歌聲,認為漢軍已經全部占領了楚地,項羽突圍逃走,楚軍潰敗。漢王派騎兵將領灌嬰追擊項羽,在東城斬首八萬,徹底平定楚地。魯縣是楚國堅守的城池,漢軍沒能攻下,漢王率領諸侯軍北上,將項羽的頭交給魯縣百姓看,魯縣才投降了。於是就以魯公的封號在穀城埋葬了項羽。漢王返回定陶,馳入齊王韓信的營壘,奪了他的兵權。

正月,諸侯與大臣們一起請求尊崇漢王為皇帝。漢王說:“我聽說皇帝這樣的尊號,屬於有賢德之人,虛言浮語,空有其名,並非是這種人所能擁有的,我不敢接受皇帝之位。”群臣都說:“大王奮起於貧寒之中,誅暴討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就割地封其為王侯。大王不尊崇名號,大家對自己的封號都有所疑慮,不敢信以為真。臣等誓死堅持大王當皇帝。”漢王再三謙讓,最後迫不得已地說:“大家一定認為這樣做是有利的,是因為能夠有利於國家,我就隻好做皇帝了。”甲午,在氾水的北麵即皇帝位。

皇帝說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熟悉楚地的風俗,將他改封為楚王,建都下邳。封建成侯彭越為梁王,建都於定陶。原來的韓王信依舊為韓王,建都於陽翟。遷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建都於臨湘。番君將領梅立有戰功,追隨漢王進入武關,皇帝感謝番君的恩德。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趙王張敖都保留舊封。

天下已經被基本平定。高祖建都於洛陽,諸侯都成為高祖的屬臣。原來的臨江王共歡為項羽起兵叛漢,命令盧綰、劉賈圍攻共歡,沒能攻克。幾個月後共歡投降,在洛陽殺掉了共歡。

五月,士卒全都解甲回家。諸侯國的士卒留在關中的可以免除徭役十二年,那些回家鄉的可以免除徭役六年,發給糧食供養一年。

高祖在洛陽南宮擺酒席。高祖說:“各位諸侯以及將領不要隱瞞我,都要說出心裏話。我之所以可以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麼?項氏之所以會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麼?”高起、王陵回答:“陛下傲慢而侮辱人,項羽仁慈而愛護人。但陛下派人出去攻城略地,所招降攻占的地方都會分封給手下,與天下人利益與共。項羽嫉賢妒能,有功的人卻加以陷害,賢能的人被懷疑,打了勝仗而無法論功行賞,獲得了土地也不會分給手下,這就是他會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說:“你們隻知道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卻不知道更多。說到在帷帳當中運籌,出謀劃策,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糧,暢通糧道,我不如蕭何。率兵百萬,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傑,我可以任用他們,這是我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隻有一個範增而不能任用,這是他會被我殺掉的原因。”

高祖想要長期建都於洛陽,齊人劉敬勸阻高祖,留侯也勸說高祖應當在關中建都,當天高祖進入關中建都。六月,大赦天下。

十月,燕王臧荼反叛,攻占代地。高祖親自統率軍隊攻打他,擒獲燕王臧荼,隨後立太尉盧綰為燕王。派丞相樊噲領兵進攻代地。

這年秋天,利幾反叛,高祖親自帶兵進攻他,利幾逃走。利幾這個人,是項氏的將領。項氏戰敗時,利幾擔任陳縣縣令,沒有跟隨項羽,投降了高祖,高祖封他在潁川為侯。高祖抵達洛陽,根據全部通侯名籍遍召通侯,利幾也在被召之列。利幾非常惶懼,因此起兵反叛。

六年,高祖五天會去朝見一次太公,跪拜猶如普通百姓間的父子禮節。太公的家令勸誡太公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如今高祖盡管是你的兒子,但他也是萬民的君主;太公盡管是高祖的父親,但也是臣下。怎能讓君主來拜見臣下呢?這樣,就讓君主喪失了威嚴與尊重。”後來高祖再來朝拜太公,太公懷抱掃帚,在門口迎接高祖,倒退著行走。高祖大驚,下車來攙扶太公。太公說:“皇帝是萬民之君,怎麼能由於我的緣故而破壞天下法紀?”於是高祖就尊太公為太上皇。高祖很讚同家令的話,賞賜給他黃金五百斤。

十二月,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意圖謀反。高祖詢問周圍的大臣,大臣們爭相要去攻打韓信。高祖采納陳平的計策,假裝巡遊到雲夢澤,在陳縣會見諸侯,楚王韓信前去迎接,就乘機抓捕了他。這一天,大赦天下。田肯前來祝賀,就勸高祖:“陛下抓住韓信,又建都秦中。秦地是地理形勢非常優越的地方,有阻山帶河的險固,與諸侯國懸隔千裏,持戟武士達百萬,秦地要比其他地方好一百倍。地勢便利,從這裏進攻諸侯,猶如高屋建瓴。齊地,東有琅琊、即墨的富有,南有泰山的險固,西有濁河這一天然屏障,北有渤海魚鹽之利,地方兩千裏,持戟武士上百萬,與各諸侯國懸隔千裏之外,齊要比其他地方好十倍。所以這兩個地方是為東秦和西秦。不是陛下的子弟,不可以派他在齊地為王。”高祖說:“好。”賞賜他黃金五百斤。

十多天後,封韓信為淮陰侯,將他的封地分成兩國。高祖說將軍劉賈屢立戰功,封為荊王,稱王於淮東。弟弟劉交為楚王,稱王於淮西。兒子劉肥為齊王,封給他七十多座城,百姓當中能講齊地語言的都歸屬於齊國。高祖評定功勞的大小,與列侯剖符為信,封侯食邑。將韓王信遷徙到太原。

七年,匈奴在馬邑進攻韓王信,韓王信與匈奴聯合在太原謀反。白土曼丘臣、王黃立原來的趙國將領趙利為王,反叛漢朝,高祖親自帶兵討伐。正遇上天氣寒冷,士卒十人當中就有兩三人都被凍掉了手指,最終到達了平城。匈奴在平城將高祖圍困住,七天之後才撤兵離去。高祖命樊噲留下平定代地。立哥哥劉仲為代王。

二月,高祖從平城途經趙地、洛陽,返回長安。長樂宮已建成,從丞相以下的官員遷到新都長安。

八年,高祖率軍東去,在東垣進攻韓王信的殘餘叛賊。蕭丞相修築未央宮,建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高祖返回,看到宮闕非常壯麗,很生氣,對蕭何說:“天下喧擾不安,苦戰多年,成敗還沒確定,現在為什麼要修建這樣過於奢華的宮室呢?”蕭何說:“正因為天下還沒有徹底安定,所以才乘這個時機來修建宮室。況且天子以四海為家,宮室不壯觀華麗,就無法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及威嚴,並且也是為了不讓後世的宮室超越。”於是高祖變得高興了。

高祖前往東垣,經過柏人,趙相貫高等意圖謀殺高祖,高祖心動異常,因此沒在柏人停留。代王劉仲棄國逃走,自己返回洛陽,被廢為合陽侯。

九年,趙相貫高等策劃刺殺高祖的事被發覺,處死其三族。廢趙王張敖為宣平侯。這一年,將楚國貴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還有齊國貴族田氏都遷徙到關中地區。未央宮建成。高祖接見來朝見的諸侯和群臣,在未央宮的前殿擺設起酒宴。高祖手拿玉製酒杯,起身給太上皇祝壽,說:“當初你時常認為我是沒法謀生的二流子,不會料理產業,不如大哥勤勞。如今我的事業與大哥相比,誰的更多呢?”殿上群臣都高呼萬歲,大笑作樂。

十年,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燕王盧綰、荊王劉賈、楚王劉交、齊王劉肥、長沙王吳芮都來到長樂宮朝見皇帝。春夏無事。

七月,太上皇在櫟陽宮去世,楚王、梁王都前來送葬。赦免櫟陽的囚犯。酈邑改名為新豐。

八月,趙相國陳豨在代地造反。高祖說:“陳豨曾經當過我的使者,很守信用。代地是我非常重視的地方,因此封陳豨為列侯,以相國的名義守護代地,如今他竟然與王黃等劫掠代地。代地的官吏和百姓都沒有罪,赦免代地的吏民。”九月,高祖親自東進攻打陳豨。到達邯鄲,高祖高興地說:“陳豨不在南邊據守邯鄲,而沿漳水列陣,我知道他是沒有本事的。”聽說陳豨的將領過去都是商人,高祖說:“我知道應當怎樣對付他們了。”於是就用黃金引誘陳豨的將領,陳豨的將領有很多人就此投降。

十一年,高祖在邯鄲討伐陳豨等人的戰鬥還沒結束,陳豨將領侯敞率領一萬多人流動作戰,王黃駐軍於曲逆,張春渡過黃河進攻聊城。高祖派將軍郭蒙與齊國的將領出擊,把他們打敗。太尉周勃從太原進軍,平定代地。來到馬邑,一時沒能攻克,後來攻克後將其徹底摧毀。

陳豨的將領趙利負責防守東垣,高祖進攻東垣,沒能攻下。一個多月後,趙利的士卒辱罵高祖,高祖極為氣憤。東垣投降後,命令其交出辱罵高祖的人,並予以斬首,沒有辱罵高祖的人就寬恕了他們。於是劃出趙國常山以北的區域,封兒子劉恒為代王,建都於晉陽。春天,淮陰侯韓信在關中謀反,處死了其三族。

夏天,梁王彭越謀反,廢除了其封號,遷徙到蜀地。他又要反叛,就處死了其三族。封兒子劉恢為梁王,兒子劉友為淮陽王。

秋天七月,淮南王黥布造反,向東兼並了荊王劉賈的土地,北進渡淮水。楚王劉交逃到薛縣。高祖親自討伐他,封兒子劉長為淮南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擊敗黥布於甀鄉,黥布逃走。高祖命令將領去追擊他。高祖率軍返回,路過沛縣,在這裏停留下來。在沛宮擺設酒宴,將以前的朋友和父老全部召集起來縱情暢飲。挑選沛縣的兒童,選出一百二十人,教他們唱歌。酒喝到酣暢處,高祖擊築,自己作了一首詩,高唱起來:“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讓兒童都跟著自己唱。高祖又跳舞,感慨傷懷,淚流下了幾行,對沛縣父兄們說:“遠遊的人極為思念故鄉。我盡管建都於關中,千秋萬歲之後,我的魂魄還是願意懷念著沛縣,我從做沛公開始,誅暴討逆,最終取得天下。以沛縣作為我的湯沐邑,免除沛縣百姓的徭役,世世代代都不必服徭役。”沛縣父老兄弟、長輩婦女、舊日朋友,每天開懷暢飲,非常歡欣,說舊道故,取笑作樂。十多天後,高祖準備離去,沛縣的百姓執意挽留。高祖說:“我的隨員眾多,父兄們供養不起。”於是高祖就離開了這裏。沛縣百姓傾城而出,都來到城西貢獻牛酒。高祖又停留下來,搭起帳篷,飲宴了三天。沛縣的百姓都叩頭請求:“沛縣幸運地得以免除徭役,豐邑還沒能獲準免除。請陛下哀憐豐邑。”高祖說:“豐邑是我成長的地方,決不能忘記,我隻是由於豐邑以雍齒的緣故反叛我而去幫魏國,所以才沒有免除它的徭役。”沛縣父兄們堅持請求,這才一起免除了豐邑的徭役,和沛縣相同。封沛侯劉濞為吳王。

漢軍將領在洮水南北兩路追擊黥布的軍隊,都打敗了黥布軍,在鄱陽抓住並殺死了黥布。樊噲另率一支部隊平定了代地,在當城殺掉了陳豨。

十一月,高祖從征討黥布的軍隊當中返回長安。十二月,高祖說:“秦始皇、楚隱王陳涉、魏安厘王、齊緡王、趙悼襄王都已絕嗣無後,分別給予十戶人家為他們看守墳墓,秦始皇二十家,魏公子無忌五家。”代地官吏以及百姓被陳豨、趙利所脅迫的,全部予以赦免。陳豨方麵的降將說陳豨在反叛時,燕王盧綰派人到陳豨那裏參與了陰謀的策劃。高祖派辟陽侯去傳召盧綰,盧綰稱病不來。辟陽侯返回,詳細說明了盧綰反叛已有了征兆。二月,派樊噲、周勃率軍進攻燕王盧綰。赦免燕地官吏與百姓當中參加反叛的人。封皇子劉建為燕王。

高祖攻打黥布時,被流矢射中,行軍途中患病。病情危重,呂後請來好醫生。醫生進去拜見高祖,高祖詢問醫生,醫生說:“病能夠治好。”於是高祖謾罵醫生說:“我以平民身份,手提三尺劍取得天下,這難道不是天命嗎?命運在天,就算有扁鵲,又有什麼用處呢?”高祖不讓醫生為自己治病,賞賜了他黃金五十斤,讓他離去。不久呂後問高祖:“陛下百年以後,蕭相國如果去世,讓誰來接替他?”高祖說:“曹參可以。”又問其次,高祖說:“王陵可以,但是王陵較為憨直,陳平可以幫助他。陳平的智慧有餘,但難以獨自擔當大任。周勃穩重厚道,缺少文才,但可以安定劉氏天下的人一定會是周勃,可以讓他擔任太尉。”呂後又問其次,高祖說:“這之後的事也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盧綰與數千名騎兵停留在邊塞等候著,希望高祖的病好了,自己可以去向高祖請罪。四月甲辰,高祖在長樂宮去世。四天過去了也沒發喪。呂後和審食其商量:“將領們與皇帝都是編戶的平民,如今北麵稱臣,為此時常怏怏不樂。如今要侍奉年輕皇帝,心中會更不高興,不全部消滅這些人,天下會不安定。”有人聽說這一消息,告知酈將軍。酈將軍去麵見審食其,說:“我聽說皇帝已駕崩,四天沒有發喪,想要誅殺將領們。如果真的是這樣,天下就危險了。陳平、灌嬰領兵十萬駐守於滎陽,樊噲、周勃領兵二十萬平定燕、代,這時他們聽說皇帝駕崩,將領們全都被殺,必定率兵進攻關中。大臣叛亂於內,諸侯造反於外,天下覆滅就為期不遠了。”審食其進宮將這些話告訴了呂後,於是在丁未日發喪,大赦天下。

盧綰聽說高祖駕崩,就逃到了匈奴。

丙寅,安葬了高祖,己巳,立太子為皇帝,前往太上皇廟。群臣都說:“高祖以平民之身奮起,最終平定天下,是漢朝的開國始祖,功勞最高。”上尊號為高皇帝。太子襲號為皇帝,這便是孝惠帝。命令各郡及各國諸侯建立高祖廟,按照每年的時節進行祭祀。

孝惠帝五年,孝惠帝思念高祖返回沛縣時的悲樂情景,就將沛宮作為高祖的原廟。高祖教習唱歌的兒童一百二十人,都讓他們擔任高祖原廟當中演奏音樂的人員,以後有缺額,就馬上補上。

高皇帝總共有八個兒子:長子為庶出的齊悼惠王肥;其次為孝惠帝,是呂後所生;再次是戚夫人所生的趙隱王如意;再次為代王恒,就是孝文帝,是薄太後所生;再次是梁王恢,呂太後時被改封為趙共王;再次是淮陽王友,呂太後時改封為趙幽王;再次是淮南厲王長;再次是燕王建。

太史公說:夏朝的政治質樸而厚道,質樸厚道的弊端是使得細民百姓粗野而少禮,所以殷朝代之以恭敬。恭敬而講究威儀的弊端在於使細民百姓猶如侍奉鬼神一樣禮儀繁多,所以周朝人用講究尊卑等級的方法來承替它。講究尊卑等級的弊端在於使細民百姓無法以誠相見,因此補救不能以誠相見的辦法沒有比以質樸厚道為政更優秀的了。夏、商、周三代的治國方法循環往複,周而複始。周朝與秦朝之間,講究尊卑等級的弊端全都被暴露出來了。秦始皇嬴政不進行改變,反而使得刑法越發殘酷,難道不是荒謬的嗎?因此漢朝得以興起,麵對以往的弊病,改變了治國的法則,使得百姓感受不到疲倦,得到天道的規律。規定每年十月諸侯王要前往京城朝見皇帝。車服都有定製,皇帝的車子以黃繒做蓋頂,車衡的左側豎立毛羽製成的幢。高祖安葬於長陵。

《太史公自序》說:“子羽暴虐,漢行功德,憤發蜀漢,還定三秦;誅籍業帝,天下惟寧,改製易俗,作《高祖本紀》。”這是司馬遷創作這一篇文章的基本宗旨。漢高祖劉邦作為曆史上第一個布衣出身的開國皇帝,於亂世之中提三尺劍奮起,滅強秦,平西楚,又擊敗其他各路心懷不軌的諸侯,開創漢室四百餘年江山,確實是蓋世人傑。

《高祖本紀》中,側重講述的是劉邦如何擊敗強秦以及戰勝項羽,最終建立漢帝國的過程,同時也充分肯定了這位開國之君在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這種作用,是司馬遷運用極為鮮明而強烈的對比手法展現給讀者的。比如記錄項羽、劉邦兩支軍隊分兵入關中滅秦時,對項羽部隊的行動是這樣描述的:“及項羽殺宋義,代為上將軍,諸將黥布皆屬,破秦將王離軍,降章邯,諸將皆附。”項羽的勝利隻是單純的軍事勝利;而寫劉邦軍,除了寫他的軍事策略外,還詳細記述了劉邦采取的安民措施:“諸所達毋得掠鹵”“秦人憙,秦軍解,因大破之。”將“沛公遂先諸侯至霸上”的重要原因凸顯出來了。這種對比又是從諸多側麵來展開的。例如寫劉邦、項羽對待各路諸侯的權謀與策略。項羽一聽說有人自立為王的消息,就會“大怒”,便出兵討伐;而當劉邦聽說韓信自請立為“假王”時,起初也是頭腦發熱,準備進攻韓信,但一經張良提醒,馬上轉變態度,“乃遣張良操印綬立韓信為齊王”。在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的態勢下,在爭取同盟者這一方麵,也是劉邦技高一籌。

本篇還專程記錄了劉邦在平定天下之後說的那段膾炙人口的論斷:“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這是識人用人方麵的對比。項羽剛愎自用,而劉邦能夠做到虛懷若穀,知人善任。正是依靠這樣層層的對比,逐層推進,最終揭示了楚漢之爭的必然結局。

不同於後世史書隻對君主,尤其是開國之君充滿溢美之詞的普遍現象,司馬遷將“錄史唯實”的原則堅持到底,在記錄劉邦的雄才大略的同時,也將他的種種缺點表露無遺,例如狡詐、虛偽、損人利己等,這是非常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