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步攀岩盡妙齡,羞將華發對山青。
蓬壺日月誰親曆,塵世煙波我慣經。
勝地傳奇終有意,神泉祛老恐無靈。
仙姬怕管人間事,迷霧空濛匿影形。
中午就餐於木蘭館。主人安排了富有當地特色和高麗風味的豐盛宴席招待我們,飯後在木蘭館參觀。這是一處革命遺跡。戰爭年代,金日成將軍與夫人金正淑在這一帶率領遊擊隊伍作戰,當地流傳許多關於他們夫婦攜手並肩克敵製勝的佳話。金正淑於1949年9月病歿,安葬於平壤大成山烈士陵園。臨風悼惜,謹題七律一首,以誌懷念之情:
仰止高風蓋有年,木蘭館內久盤桓。
將軍偉績開宏業,女傑深情濟世艱。
亮節長光新日月,英魂永奠大成山。
金剛處處傳佳話,萬樹丹楓展笑顏。
午後,沿東海岸遊覽海金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鬆島,一個高出海麵五十米左右的岩石島,一棵棵鬆樹從岩石縫中長出,鐵幹虯枝,傲然挺立,顯出一副堅強不屈的英雄氣概。然後進入由三塊巨石組成的金剛門,觀賞浮現在碧波之上的“海上眾生相”。在約一千米長的地段,羅聚了各種形象的石景:童子岩和書籍岩構成了一組學童在書卷前垂首深思的畫麵;叢石亭,具象龍宮;天香岩,酷似盛開的牡丹;還有臥牛岩、獅子岩、貓兒岩,都是惟妙惟肖,各臻其妙。
告別石景園,我們乘車來到關東八景之一的三日浦處四周有三十六峰環繞的淡水湖。這裏原為海景,為海金剛的組成部分,由於地殼變遷,它已與東海隔離,成為一個內陸湖泊。湖中點綴著幾個有蒼鬆覆蓋的小島,湖邊有夢川、蓬萊台諸景。登上蓬萊台,可一覽三日浦全景。三日浦得名於一個著名的曆史傳說。相傳古代一個國王到此遊觀,原擬隻住一宿,因沉緬於湖山之勝而流連三日,以致貽誤了軍國大事。我當即口占一絕:
怪石奇鬆掩畫樓,澄波也解釣王侯。
非惟女色能傾國,忍棄朝綱戀遠遊。
寫到這裏,我想起了《後漢書》中襄楷的話:“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章懷太子注雲:“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經三宿便即移去,示無愛戀之心也。”後來的蘇東坡、元好問、姚姬傳都曾寫詩加以評說,煞有介事,儼乎其然。研究比較文學的專家不妨把這些故實與三日浦的傳說放在一起來考究,但我的短文可要就此打住了。
(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