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菊次郎的夏天?是孫思行的夏天(2 / 2)

隻有初一,初六逢集,周邊的村民帶著自己多餘的農產品:無非是雞蛋,蔬菜,水果之類換點零用錢。農民能能換錢的也隻是自己家養的四五個雞下的雞蛋,學生的學費和過年的費用隻能從每年養的肥豬身上出。

當地人均不到一畝地,種植的也是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又沒有大規模的使用機器收割種植,農忙的時候,農民很是辛苦。當地的中小學生還放麥假,城市同學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節日。

代銷點還保持著八十年代風格,進門是一個水泥壘成的台子,隔絕了客戶與貨物。客人要什麼東西,就指給老板,老板的孩子去裏麵給你拿。

門後放著四個裝汽油的大桶,分別裝著豆油,醬油,醋,柴油。客人拿著自己家的桶或者壺,老板用漏鬥給你打,傳說的打醬油可能來源於此。

理發店裏光線昏暗,地上滿是剪掉的碎發,牆上貼著劉德華,張學友的照片,時髦的青年可以選擇劉德華還是張學友的發型。

農資店好像雜貨鋪,既賣種子農藥化肥,又賣鋤頭,掃把等日常用具,化肥大多都是魯城的小廠生產的假冒偽劣商品。

他父親就是在金縣的化肥廠上班,耳濡目染下,對裏麵的門道很熟悉。奈何鄉裏鄉親抹不開麵子去揭穿,其他各個地方和這裏一樣,這個時候的社會商業環境大體如此。

農資店所使用的門道,無非是包裝袋上標注氮磷鉀三十五個含量,其實裏麵最多給你二十個含量。或者假冒中化和中農等大牌子,小廠子的東西換包裝按照大牌子來賣。

飯店平時開門的機會也不多,隻是在每逢初一,初六的時候,生意紅火,也就賣點實惠的本地小吃,水煎包,綠豆丸子湯等。寬綽點的客人,偶爾給自家孩子點個羊肉湯。

如果孫思行是個小清新的話,他一定會感慨,現在吃的東西都是純天然無汙染,呼吸的空氣也是清新新鮮,說不定裏麵還有著甜味。河裏可以遊泳,地下水可以直接打上來吃,農村的節奏緩慢而悠閑。

可孫思行參觀了幾天後,就對此嗤之以鼻。他看到太多因為窮困愚昧和守舊的發生的衝突。

夫妻因為給老父親午飯多送了一個雞蛋,兩塊肉而吵架。母親想留給長身體的孩子,父親想著老父親養自己那麼多年,想讓他頤養天年。

有個比他小兩歲的小夥子,父母不同意繼續上學,又不同意他出去打工,他就自己喝了一瓶百草枯。雖然及時送到醫院,送到醫院的時候,小夥還有說有笑的,不過半個月後他在痛苦中死去。

農村結婚很早,在村裏的集市上,孫思行遠遠看到一個抱著寶寶的少婦給他招手,笑著和他打招呼,走近後才發現是他小學的同學。同學互相詢問離開學校的生活,少婦讓小孩子叫孫思行叔叔。孫思行滿臉尷尬,說了句寶寶真可愛,就落荒而逃。而這裏的人民對此經習以為常。

孫思行感覺和他們處於兩個世界,越來越覺得有點格格不入。這些小時候逗他的叔叔姑姑,哥哥姐姐要繼續繼承,他們先輩的這樣的生活。

孫思行通過收知了猴,隻能改變七家小夥伴的生活。但是知了猴的季節很快就要結束,這是季節性很強的生意,不是個長久買賣。

現在是新舊交替的時代,城市在飛速發展,農村還按著原來的步子慢慢踱著步。出去打工的人們不願回來,他們感受了城市的繁華和便利,越覺得農村的守舊落後。農村中活絡的青壯年的流失,更讓留著村子的青年感到前途灰暗。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

孫思行想,我要做點什麼,利用自己了解的社會大勢,給鄉親點燃一顆靠自己致富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