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南巡後經過的第一個大的府縣,隻怕也就是齊魯之地的濟南府了。而因為有皇妃隨行,皇帝雖然是南巡為了國家大事,但是此時也是要顧忌後妃的感受。所以在濟南府皇帝並沒有像以往那般倉促的趕路,而是在濟南府休整了五日。
“貴妃娘娘,你說這趵突泉和珍珠泉是不是能夠但當的起陛下的題詞。”皇帝第一日賞了濟南府的名勝趵突泉後,便題詞激湍、清漪。當日皇妃們在濟南府的驛館休息,皇帝談論朝事,後妃自然是要回避的。
因此雖然是幾個人都知道了皇帝題詞了,卻也是沒有見過這趵突泉是什麼樣子的。“陛下既然已經是金口玉言了,自然這兩口泉水是能夠勝任的。本宮不知道你們為何非要是為了這些瑣碎爭執不休。”
這些日子,雖然是能夠欣賞著沿岸的美景,但是賢貴妃心中是焦急的,這離京也是有半個月了,幾個貴人或許是知道賢貴妃是個溫柔的人,不會與自己計較那麼多,所以便有些得寸進尺了。現在賢貴妃發火,自然是應該要惶恐。
“貴妃娘娘說的是,這些事情本來就是小事,因此也不必為了小事耽誤了這良辰美景。”惠妃年紀比皇後甚至是還要大一些,在皇宮裏也是老資格了。雖然是厭煩了不懂規矩的貴人,但是在賢貴妃麵前也是一直收斂忍耐。
此刻看見貴妃不悅,自然是少不得要上前來打圓場。
“臣妾知錯,以後定然是不會再犯。”最終這件事還是就這樣被揭過去了,“行了,都各自是散開吧。趵突泉既然是濟南府的一景,你們也不必在本宮麵前拘著。”
皇帝將皇妃們留在了濟南府,自己十日到泰山,登泰山極頂。泰山自古就是皇帝祭祀天地所用的,從秦始皇到明朝崇禎皇帝,賢明的仁君總是希望自己能夠登上泰山頂,拜祭上天祈求國泰民安。
皇帝登上泰山後,親自到孔子小天下處,書寫‘普照乾坤’,又到東嶽廟,親祀泰山之神。之後皇帝便在泰山頂休憩了一晚,第二日下泰山。皇帝下了泰山後,正好是第五日。待在濟南府的後妃們等到了皇帝,然後隨著皇帝繼續南行。
十月十八日皇帝的儀仗就到達當時的治河重鎮宿遷,黃河泛濫因為改道之後更加猖獗。三藩之時,因為黃河決堤,皇帝不得不下令工部為了鞏固河堤而相處最好的治河辦法,但是因為黃河泛濫隻能是緩慢著來,最後還是不得不小心謹慎,工部也不敢拿黃河下數萬百姓的性命做賭注。
此次南巡皇帝就特意令人,將治河道的重要府縣安排成南巡的路線,十月十九日,皇帝自宿遷至桃源縣。在宿遷提督的帶領下,皇帝視察黃河北岸一百八十裏的各處險要工程,駐眾興集。“黃河之患,千百年尚未得到解決,胤礽,這件事是治國的大事。你且要記住,黃河若是泛濫,不利江山社稷。”
皇太子,大皇子以及三皇子全部跟隨在皇帝身邊,聽從皇帝對於河務治理的看法。
“陛下還是避一避吧,上遊水患湍急,本來往年黃河的河水漲水是在九月,到了如今已經是不再有水患。可是今年,不但是時間變了,隻怕上一次修理好的河堤,還得再加固啊。”
沒有人預料到,皇帝親自視察會遇上黃河大水。“朕乃天子,難得朕還有避讓的道理麼。既然是如此,正好朕也是應該見見這黃河水究竟是如何。”
眾人勸阻不成,十月二十日,皇帝帶著三個皇子在侍衛的護衛下幸臨清口。在河道總督靳輔的陪同下,步行閱視黃河堤壩十餘裏,雖然泥濘沒膝,亦不辭其艱。
他還登上天妃閘,親自勘察水情,結果黃河水患湍急。
“若是將堤壩改為草壩,這河水之患又該如何。”
“當初於成龍已經提過,微臣在此地已經是試過,雖然是有效,但是卻不是最好。不過,可行。”
“既然如此,便著手安排整改吧。”
於是皇帝命河壩改為草壩,另設七裏、太平二閘,以分水勢。
皇帝麵諭靳輔:“朕向來留心河務,每在宮中細覽河防諸書及爾曆年所進河圖與險工決口諸地名,時加探討。雖知險工修築之難,未曾親曆河工,其河勢之洶湧泛漫,堤岸之遠近高下,不能了然。今詳勘地勢,相度形勢,如肖家渡、九裏崗、崔家鎮……一帶,皆吃緊迎溜之處,甚為危險,所築長堤與逼水壩須時加防護。”
皇帝手下有兩位是治理河務的能臣,一個是如今的河務總督靳輔,另一個是當今的江寧巡撫於成龍。皇帝手下如今有兩個叫於成龍的能臣,一個出生於明朝萬曆年間,而小於成龍就是從小隨其父治理河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