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羅城縣令於成龍(1 / 2)

“喲,這就是我們新來的縣令啊,看起來還是不錯啊。”對於自己居住了這麼久的羅城縣,與那些做官的不一樣,當地的百姓才能明白什麼叫羅城縣這個故土的好。“本官姓於,以後便是這羅城縣的縣令了。以前羅城縣是什麼樣的,本官不清楚,但是今後本官一定會讓羅城縣變得更好。”

作為當初百姓中的一員,於成龍很是能夠明白百姓排外的意思。所以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之後,於成龍就帶著師爺走馬上任了。羅城縣雖然是窮鄉僻壤,但是縣衙倒也不是真的就是那麼落魄的。

“師爺,收拾收拾吧,今後我們就在縣衙住下了。”

於成龍的師爺年紀與他相仿,兩個人都是經曆很多事的人,師爺作為一個書生,會對於那些莽漢避讓是自然地。都說,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於大人,依下官看,這羅城縣的人啊,隻怕都是不那麼容易了解的。”

“師爺洞察人心,本官也是如此想的。但是本官來此地就是為了百姓,既然是聖訓如此,本官一定盡力而為。”

再說羅城縣來了一個新的縣令,這本身就是大事。再一聽羅三說的於大人,,羅城縣就更加像是一滴水進了油鍋,直接沸騰起來。“嗬,沒想到這於縣令倒是膽子不小啊。”

“看著這於大人是瘦骨如柴的,不像是以前那些大腹便便的胖子,也不知道這於縣令是能不能待在羅城縣。”

“反正啊,咱們自個兒過自個兒的,不也是很好啊。等到時候到了這縣令自然就會走的。自己過自己的日子,耽擱不了。”

“對對對,還是六爺說的多。”這茶樓一向都是消息來源最好的地方,羅城縣窮,所以這茶樓也是不多的。一向人少客稀的茶樓也是難得的滿座了,所以茶樓的老板開心,得到了一手好消息的百姓也是滿足。

還真的就像是六爺說的,除了最開始的三天,之後在羅城縣的於大人,真的就像是被大家遺忘了。縣衙是有當地的縣差在,但是這一個月過去了,就算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沒有一人上縣衙找於大人處理。那就跟不要說是什麼大事了。

“哎哎哎,於大人,我說大人啊,不是下官潑大人的冷水,大人您看這羅城縣是連個鄉紳都是沒有的。可見這落草為寇的盜賊當年是多麼的猖獗了。大人如今你自己四處奔波,不還是半點用處都沒有。”

這一個月雖然是沒有人到縣衙裏,但是於成龍可是一點也不空閑。反而是忙碌的很,今天去東家,明天去西家的,於成龍倒是把羅城縣這一個月跑了一個大概。上任一個月後,於成龍得去府衙見一見知府。羅城縣偏遠之地,而知府的府衙又在桂係禹城之中。

所以於成龍這一來一回少說也是要半個月才行,“如今縣衙也就隻有本官與師爺兩人,我若是一走這羅城縣少不得就是要托付師爺打理了。”於成龍能夠看出來自己這個師爺人還是可靠地,隻是就是不知道這羅城縣的百姓,對於自己這個新官,如今究竟是什麼看法。

“大人盡管放心,下官自然是不會辜負大人的信任以及囑托。”師爺作為書生文人,最是看重氣節和名譽。既然是自己已經答應的事情,那就是一定要做到的。雖然對於當今的朝廷,不少的文人都是厭惡的,但是對於柳岩來說,相比較於明朝崇禎皇帝當時吏治的殘酷與貪汙,韃子的天下也沒什麼不好。

羅城新隸於順治皇帝下不到兩年,所有當時皇帝派遣的第一任縣令,不滿一年就離開了。之後連著三任縣令皆是如此,可見羅城縣歸順之初的混亂是多麼離譜。最後皇帝再派一任縣令,這個倒是好的,但是卻因為流寇死了。

皇帝無法再派一人,結果呢由於局勢未穩,最後一任知縣直接逃了。於成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皇帝派到羅城縣。於成龍到羅城時,這裏遍地荒草,城內隻有居民六家其餘的皆是流寇。

“有於成龍這樣的清流,才是我大清的福氣,隻是可惜於成龍死了。朕今日就給你們一個任務,將於成龍為官近三十年的事跡都看一看。”因為治理河道,皇帝在離開時因為靳輔又想到了為大清效忠的於成龍。雖然最後加封了於成龍為太子太師,但是皇帝還是希望自己的皇太子能夠明白為君者最應該懂得禦下。

從宿遷離開然後,皇帝登舟過清江浦、淮安府。從皇帝啟程離京後,每三日會書寫一封家書給太皇太後。在坤寧宮的皇後,也是沒有例外。不過,皇後手中的那一份是皇太子代筆寫的。至於等在承乾宮的皇貴妃,皇帝也沒有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