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於成龍上任(1 / 2)

境內初安後,於成龍又約鄉民練兵,甘冒“未奉鄰而專征,功成也互不赦之條”的後果,抱著為民而死甚於瘴癘而死的決心,準備討伐經常擾害的“柳城西鄉賊”。

其實羅城之所以盜賊防不勝防,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羅城人自己監守自盜。而是因為在羅城縣城外西北的蟒山,住著幾十人的柳城賊寇。前幾年因為戰亂,柳城一些青年就流落到了羅城。但是這些人不思進取,見羅城過的似乎還是不錯的。於是打家劫舍這個念頭興起後,羅城就遭到了劫難。

而後羅城也是遭到了戰火的牽連,再加上有賊寇,羅城的鄉紳便收拾行囊紛紛外逃了。留下在羅城的,也不過就是一些無錢無勢的百姓。這一下,自然是賊寇與百姓勾結。

如今有了官府的強製命令,再加上似乎這個新上任的縣令是個不怕死的。被賊寇威脅過後,於成龍也就還是如此。“這新任縣令看不出來還是個有骨氣的,不像是以前那些,在半路上整個人就軟了。”

在蟒山將於成龍帶到了自己地盤,作為山賊的頭目,馬六以前也不過就是一個鏢師而已。“於大人隻怕也是缺少一些衙役,不如我們也是就此下山吧。想來於大人也是有一個安排的。”

“大哥,你這話說的,兄弟們出生入死才有了今日的盼頭,你也不能是因為這一個縣令,就拿大家的性命開玩笑吧。”馬六想到於成龍上山後的那份膽識,以及下山前的那些話。‘自古民不與官鬥,我想大家都是明白人,所以也就索性說實話,羅城是不予許匪寇存在的。但是,若是多了一些百姓,知府也是不會管的。’

民不與官鬥,這才是馬六最在意的地方。從最初的試探到之後的相互試探,到最後的威脅攤牌,馬六知道這就是官與民之間的區別。最後,馬六帶著一部分願意跟隨自己的人,下山投靠了於世龍。

而另外一部分的盜賊,在強大的聲勢下,蟒山新一任的賊首乞恩講和,新搶劫的錢財之物,係數返還這是一次全民歡喜的大勝利。雖然是如此於成龍還是不滿足,因此蟒山的賊寇並沒有是全部被剿滅。於是接著於成龍又在全縣搞聯防,從此,“鄰盜”再不敢犯境。

在消除內憂外患的同時,於成龍十分注意招募流民以恢複生產。這也是最後馬六帶領著前盜賊下山後,於成龍歡迎之至的原因。羅城縣因為盜賊的原因,百姓少。用了一年的時間讓周邊的流民相信,羅城是真的改變後,羅城迎來了不少的百姓。隻有有了人,才有農業的豐收。

於成龍自己是種過莊稼的,結合羅城的情況於成龍縣衙和田壟之間往返。農忙了,於成龍自己也是種了一塊地,就是為了能夠看一看,這收成如何。農閑時帶領百姓修民宅、建私塾、築城牆。對遷入新居的農家,還親為題寫楹聯,以示鼓勵。

在深得民心之後,他又以剛柔並用的策略,解決了“數大姓負勢不下”的問題。羅城既然是能夠吸引百姓,自然也是有鄉紳入住,不過鄉紳在何處都是改不了一方霸主的習性。於成龍自然是不願意的,最後少不得使了手段,使這些一向桀驁不馴的地方豪強“皆奉法唯謹”。

在羅成縣采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最終於世龍在羅城為官六年之間,就使羅城擺脫混亂,得到治理,出現了百姓安居樂業的新氣象。這樣突出政績自然要受到上峰的重視,當時作為兩廣總督的金光祖得知此事後,將於成龍治理下羅城被評為全省治理的榜樣。

而得到了這一番表揚的結果,自然就是升官。而這一次升官,是康熙六年,於成龍被兩廣總督金光祖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並升任合州知州。而這一次的升官,也是於成龍離家六年後,第一次寫一份家書。

“娘,這是父親寫回來的家書啊。”作為於成龍的長子,於廷翼是於成龍的希望的延續。隻是雖然因為孝道作為兒子的不能對父親的行為有質疑,但是於廷翼對於父親的做法是有怨言的。如今離家六年的父親終於來信,於廷翼開心有,失落也有。

“你爹也終於是知道寫信回來,就這樣將你們娘仨拋棄在村子裏,若是一份家書都沒有,我這個老太婆隻怕也是沒有人送終了。”作為繼母,田氏與於成龍的關係也就是普通的繼子與繼母之間的關係。但是對於於成龍這樣的行為,田氏看著兒媳這麼多年的無怨無悔心中還是覺得於家對不起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