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妃與皇帝不是同行的,不過本來後妃身邊也是有太監伺候的。宮女雖然是最好,但是這奴婢的體力也是不同於太監的。所以,皇帝再前麵與主持探討佛法。後妃們,可以看金山寺的風景也可以參拜佛陀。
“據臣妾所知,這寺廟的山門一般是朝南的,現在看見金山寺的山門卻是朝西的,臣妾倒是驚訝了。難道,這其中還有什麼故事不成。”德妃是所有後妃之中,年紀居中,但是身份最小的。至於那些貴人,在貴妃麵前是沒有資格隨意插話的。
本來是沒有什麼人想到這一點的,自然德妃這話一出來,賢貴妃就是想不開口都是不行了。“是麼,若是德妃不提,本宮倒是一點沒有注意到,這金山寺居然不是坐北朝南。本宮一直以為,這佛寺修建是有規矩的。”
“回娘娘的話,金山寺不同於其它寶刹。”皇帝有主持陪同,這寺廟隻有僧人,於是隻能是有佛寺的掌寺出麵給後妃解惑。“金山寺的大門原是朝南的,隻是金山寺的寺廟朝著南天門,南天門乃天宮正門,所有為了避開忌諱金山寺不得不將廟門改朝西麵朝向我佛。”
金山寺寺門朝南開罪了玉皇大帝,因此金山門口經常轟轟作響,屢遭火焚,以後就將山門改朝西開,麵朝西方極樂世界。避開了道家與佛家的衝突,也能看見壯闊的江麵。金山原聳立於江心,大江由西向東奔流,遊人在寺門眺望,能充分地體現觀賞到“大江東去,群山西來”的壯麗景色。
“本宮倒是以前一點也不知情,倒是勞煩大師解惑了。”賢貴妃雖然是因為皇後的緣故,在京中多得兩分照顧,但是皇後早年就離開了國公府,後來更是除了千秋節召見之外,東珠與自己的胞姐鮮少有機會和時間相處。在國公府的日子,尤其是後來遏必隆娶得第三任繼室夫人,是個縣主。這後宅之間,就算是自己家也是少不得有些醃臢的東西。
所有賢貴妃並非就是真的,像個麵團誰都都能夠肆意的欺負的。
“金山寺一直都是佛門重地,太皇太後一直對朕說,這天下的佛寺都是普度眾生的,不論是藏南的喇嘛,還是南佛北寺。如今見了這金山寺,朕如今也是明白了太皇太後對朕說那些話的意思了。主持留步,朕若是有緣自然再來探訪金山寺。”
皇帝辰時到的金山寺,申時離開的金山寺,吃的是金山寺的齋飯。
“金山寺一行,倒是讓朕大開眼界。”踏上龍舟,皇帝拿出奏折,對著梁九公感慨了一句。
皇帝踏上龍舟後,這邊就是離開的意思了。十月二十六日停靠在蘇州府,蘇州與揚州並稱為江南的富庶之地。風土人情,都是上層,尤其是南北朝以及唐末的五代十國後,北方戰亂不止,反倒是江南一帶更加安寧。所以沒有被戰火毀壞了江南,更加吸引了百姓以及受到鄉紳的歡迎。
蘇州府東至海岸百五十裏,東南至鬆江府百八十裏,南至江浙嘉興府百三十裏,西南至江浙湖州府二百十裏,西北至常州府百九十裏,北過江至揚州府通州二百七十裏。自府治至江寧府五百六十裏,至京師二千九百五十裏。
蘇州府的富庶不僅僅是作為江南三分糧倉之地,還是因為此地多才子,士農工商,商人最是低賤之輩。所以就算是江南一帶多巨賈,然而就算是成為了皇商,商人也是不願意自己的子子孫孫作為被人輕賤的人。而先帝爺在京師建都後,頒布皇榜以錢捐官不是不可,隻不過代價極大就是。
隻不過蘇州府的巨賈們不在意,所以為了今後家中能夠有一個出仕的,商人們尤其是皇商是願意為皇帝效命的。要知道隻有做官,才是最好的光宗耀祖。不過皇帝雖然這一次是最後目的地是江寧府,但是蘇州雖然不能久留皇帝還是要停一停。哪怕,隻是震懾也是好的。
當夜留宿蘇州驛館,皇帝便召集蘇州府的知府了解當地民情。第二日在知府的帶領下,皇帝前往虎丘。虎丘位於蘇州府西北郊,距城中心五公裏,為蘇州西山之餘脈,因周邊地形脫離西山主體,成為獨立的小山。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於此,葬後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而民間因為“丘如蹲虎,以形名”。
皇帝要去虎丘本來也是早就通知了知府,虎丘古樹參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巔。《吳地記》載:“虎丘山絕岩縱壑,茂林深篁,為江左丘壑之表。”向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