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吐蕃(1 / 2)

如此一來,皇帝在覺得吐蕃識趣的同時,又不禁想。或者平定了噶爾丹之後,對於吐蕃的管束也應該要提上了議程。

在皇帝龍攆停駐的地方,已經安置了大帳。皇帝出行,即便是條件簡陋,但是也不能將九五之尊的身體給委屈了。

這一次,王以誠作為大內總管,還是隨著皇帝出行。作為皇帝的總管太監,也是為難王以誠一個宦官,還要跟著皇帝鞍前馬後。

但是,這就是王以誠的職責所在。一個奴才,不能伺候主子,要來何用。這個世界上,毫無用處的物品,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玄燁雖然是不滿吐蕃的作為,但是到底還是翻開繼續看。而《外域通要》還是擱在玄燁隨手可拿的地方,這些東西皇帝需要。

況且裏麵的東西,是兵部以及內線查找的線索。而翻到已經看過的《達賴注教》,隻見上麵記載:

噶爾丹回到準噶爾,到底還是不如經營了好些年的叔父。

缺少一定的人脈,噶爾丹就算是有了吐蕃的金錢支持,也是不夠。在準噶爾缺少人脈,也少了族人的支持。

噶爾丹想要得到汗位,沒有一定的兵力是一定不行。最後,好在噶爾丹還是得到了,自己兄長僧格舊部。

以及衛拉特蒙古可汗楚琥爾烏巴什,乃至鄂齊爾圖車臣汗的支持。像是噶爾丹大哥的部下,這些人的支持,就能夠得到兵力。

在準噶爾部落立足,占有一席之地,對於噶爾丹來說,才是最好的。有了好些人的幫助後,噶爾丹總算是能夠投入這場準噶爾內部的權力爭鬥。

作為前一任首領的弟弟,雖然噶爾丹在準噶爾內部集團,得不到更多的認同。但是在準噶爾的民眾之中,噶爾丹還是有很大的號召力。

玄燁手中,甚至有不少的例子能夠證明。畢竟噶爾丹的大哥作為可汗,至少還有有一些手段的,或者是仁慈或者是威武。

而不可否認的是,噶爾丹的大哥,若不是英年早逝,隻怕還是能夠將準噶爾這個部落帶向複興之地。

空有雄心壯誌,奈何隊友不得力。都說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但是奈何心不齊,也是空有想法而不得行動。

但是作為一個可汗,除了自己的家世之外,過人之處也是要具備的。這些年,其實僧格在自己的族人的心目中是一個合格的可汗。

雖然沒有大的變革,但是至少上層之間的爭鬥,已經很少殃及到下層百姓了。能夠有這樣的改變,對於百姓來說其實,也足夠感激在心。

過多了動蕩的日子,有一點點的和平期盼,對於百姓來說這個君主都是英明的。所以,當僧格死的消息傳出來後,其實準噶爾的子民是心中惶恐的。

而知道僧格的弟弟,或許會有力挽狂瀾的能力後,眾人又將希望寄托在了噶爾丹的身上。畢竟,有其父必有其子。那麼,有一個不錯的兄長,那麼噶爾丹也至少還是不錯吧。

當得知噶爾丹率領一千人,回到了準噶爾後,不少人心中雖然是有些忐忑沒有底氣。但是,至少還是願意接受噶爾丹能夠勝利。

還是歡呼雀躍的,為噶爾丹準備了豐盛的接風宴,給噶爾丹洗塵。

噶爾丹其實也沒有令,那些相信自己的人失望。得知了準葛爾內亂,一直在天山一帶,對於準噶爾虎視眈眈的車臣與卓特巴巴圖兩個部落,準備聯手殺入準噶爾。

總是會有那麼一種人,在勢力麵前,屈服的最快,涉及到自己的生死時也是逃命最快。準噶爾的上層人,麵對已經大軍壓境的兩軍聯盟。

已經分裂成為了主戰與主和兩派,主戰的無非就是要團結部落的青壯年,一起為了家園而戰鬥。而至於主和的,則是認為這個時候已經找不到能夠帶領大家作戰的英雄。

“若是你願意戰場,那麼我也是不反對的。隻要你願意帶兵,我就支持主戰。如何,隻要你能夠答應。”

看著主戰派的頭領,一副不能威武不能屈的樣子,主和派的首領意思明確,但是卻言語諷刺。很明顯,也是看出了主戰派的貪生怕死。

“你這是什麼意思啊,你說我貪生怕死,你呢居然就要拱手將自己的家園放棄麼?你心中的熱血呢?我沒有想到巴布洛,你是這樣一個小人。”

“喝,我是小人,羅布說清楚啊,究竟我們誰才是貪生怕死的。你無非就是因為,你手中還有三分兵權,所以就迫不得的想要自理吧。”

主和派的巴布洛對於主戰派的首領,羅布是看的分明清楚。“若是你有勇氣,你早就應該帶兵出征了,而不是還在這裏說風涼話。”

“不同意和談,那麼你又為何至今還是不願意上戰場呢!說白了,其實也才是口是心非的家夥。貪生怕死,也不知道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