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第二十八章 吳越之地兵鋒起(2 / 2)

“妙計!”吳王大笑,“就依卿計,寡人今日就要勾踐看到通諜!”

“大王英名!伐越實功蓋千秋之大業!”太宰伯痞適時的跪下,殿上群臣亦隨之而跪下,山呼“大王英名”。

越國新主勾踐初登大寶,意氣風發,是日接到吳王通牒,覽畢,摔之於階下,大怒,“你們都看看寫得什麼東西!”

“他為什麼不直接要我把越國讓出去?!”

“來呀!立斬來使,以誡吳王!”

刀斧手呼呼就要上殿,階下一人看完文書,忙跪下,勸道:“不可,大王!”

勾踐看時正是大夫文種。“有何不可?!”勾踐並沒有消氣。

“陛下息怒,聽臣一言,再斬不遲。吳王早有吞越之心,今遣使而來,實欲陷大王於不義,為伐越尋找口實。大王果殺之,則中其計矣!今周室衰微,天下失義,群雄逐鹿中原;是故天下之大義,實莫若吳王於諜書中之所言,匡扶周室而已。大王若斬來使,則昭示天下越無匡扶社稷之誌,越已失義,吳伐越乃替天行道,於越不利也!臣懇請大王三思而行,莫斬來使!”

勾踐醒悟,親自扶起文種,道歉說:“如果沒有愛卿,寡人又要犯錯了!寡人新為越主,有什麼錯誤,卿一定要多多指正!依卿之意,當以何策退之?”

“大王亦修書一封,告於吳王,吳越當為一體,共扶周室。然越王爵位乃天子所賜,非天子不可奪其爵;吳越兩王同領王爵,越臣於吳,則越王降爵,無罪而降爵,天子不為也。故實非越不願臣於吳,其非天子削爵不可也。是故吳越當締盟約,永為兄弟之國,共扶社稷於危難。”文種道。

越王大喜,急喚文官於前,宣道:

“方今周室衰微,群雄並起。吾等皆帝室之胄,當扶社稷於危難,申大義於天下。大王於亂世之中,胸懷社稷,身體力行忠孝之道,實為天下諸侯之楷模。吳越當為一體,齊心協力,共扶周室。然削爵乃天子之事,非大王所能為也;無天子之詔命,在下實不敢擅自降爵,以臣於大王。故吳越當締兄弟之盟,永不相侵,共扶社稷於亂世,還大義於天下。”

勾踐喚吳之信使進殿,還命他把通諜親交於吳王之手。

信使既走,探馬急上殿前,“報―――,吳於邊境增兵!”

勾踐到底是初涉國事,一時慌張得不知如何是好,文種道:“陛下少安毋躁,我早已有破敵良策,隻待吳兵一動便向陛下稟明。”

勾踐拉起文種的手,忙道:“愛卿快說來!”

文種示意入密室說話,二人遂來至密室。

“有何妙計,快說來!”

“吳早通於中原華夏之邦,其行政則治於越,其生產則豐於越,其兵甲則利於越,其人則眾於越,越被動無疑矣,然……”越王慌打斷文種的話,忙問:“我們一點優勢也沒有嗎?”

“陛下少安,聽臣把話說完。”文種安慰這位初涉政事的國君道,“擒賊先擒王,越隻用此計便可破吳也。會稽山乃越之天然屏障,吳軍必經此地,待吳前鋒越過會稽山,我軍分作兩部,一部陛下率領,一部微臣率領。微臣率軍死困吳軍前鋒,陛下領兵從小道抄到會稽山之前,吳王必居於軍中,以待前鋒得勝而入於越。闔盧驕傲,必以為前鋒即可破越,其心必弛,此大王之資也。大王遣刺客射殺闔盧,吳兵自退。”

“妙計!”勾踐高興的跳起來。文種心裏卻捏了一把漢,心想“大王什麼時候才能成熟起來?”

文種囑咐說:“吳並未發兵伐越,當今之計,莫如加強國防;吳不動,我亦不動;吳動,我亦按計劃而動。”

文種出殿,感歎這一天終於來臨,他早就料到到吳越毗鄰,早晚必有你死我活的爭鬥。“這一天最終還是來了。不管這一次能否幸免,吳越兩國都將麵臨一場持久的戰爭―――直到吳滅或者越亡……”文種在心裏感歎。勾踐心下不快,走在宮殿裏,皺著眉頭想著,恰被他妹妹―――美若天仙的越國公主西施看見,西施問:“哥哥在想什麼?”勾踐道:“後宮不問政事。”遂走開了。西施心裏想:“誰願意問呢,我早就想離開這王宮了。”她的腦海裏不禁又泛起了對於王宮外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