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和出口。
中國騰飛在消費和出口端做得還算不錯,畢竟全球高端航空零部件的35%是中國騰飛生產的,再加上FB係列客機在國內獲得認可,就算莊建業再怎麼歌功頌德,中國騰飛憑借厚實的家底兒也能扛很長一段時間。
可問題是國內的航空製造業可不止是中國騰飛一架,還有很多重點廠、配套廠,中國騰飛憑借自己的產業鏈優勢到是能拉動一部分相關企業,但卻無法照顧到所有,這就導致不少好企業因為沒有訂單陷入困境。
這個時候國家的投資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不但能夠保證那些優質的航空製造企業得以生存,更重要的是海量的投資能夠極大的推動國內航空製造業整體上的升級。
對於這一點,中國騰飛感觸可謂極深,這些年中國騰飛的發展為什麼慢了下來?是自己不夠努力?
當然不是,而是中國騰飛在國內航空產業未完成整體升級前,自身的發展也受到了限製。
畢竟現代航空製造業是個高度協同的現代化製造體係,想靠一家把所有產業鏈、製造環節全部拿下,除非是做夢,否則根本就辦不到,當然國家實體是個例外。
所以中國騰飛能把航空航天的核心製造、高端材料、工業軟件以及專用設備這幾大塊弄明白就算是奇跡了。
其他的諸如航電係統、液壓控製、坯料加工、大型鍛造超精密複雜小零件生產等等細分領域,中國騰飛說實話,真的是有心無力。
正因為如此,如果國內航空製造業整體無法得到升級,過不了多久,中國騰飛也得原地踏步。
而這也是空客和波音這兩大巨頭,雖然口頭上喊著要整死中國騰飛,事實上卻沒有啥實際舉動,根子上便是這個原因。
可不是某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國人分析的那樣,中國騰飛掌控住了航空產業鏈上遊,波音和空客不得不合作,是中國騰飛牛逼!
然而實際上波音和空客更多的是把中國騰飛當成他們代工零部件的血汗工廠罷了。
因為這兩家巨頭很清楚,現如今的航空製造業早已不是自己單打獨鬥的時代,而是要依靠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整體實力。
換句話說,勇猛武將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如今是集團軍作戰時代!
中國騰飛是厲害,是牛逼,可其他國內航空產業拉胯,最終必然導致中國騰飛自己成為光杆兒司令。
可如果,國內其他航空產業能夠升級,不但不會阻礙中國騰飛,反而還會助力中國騰飛更好的參與國際化的市場競爭。
這便是時代賦予中國騰飛新的課題和責任!
所以,關於增加部隊經費的問題,可不是莊建業突發奇想,而是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才得出的結論,畢竟投資千千萬,回報率是無法回避的關鍵點,其他社會上的投資更注重短期效益,使用成本還高,隻有部隊的經費能夠兼顧長遠,且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自然是國內航空製造業最理想的投資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