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是鄭超林,就是他所指揮的兩輛100mm輪式突擊炮上的其他官兵,在隱約的燈光下見到眼前的景象也都一個個目瞪口呆。
隻見不遠處的空地上轟隆隆的駛過六輛m自行榴彈炮和四輛m重型火箭炮!
要知道這兩款裝備可都是淨重40噸左右的大家夥,以運—18NB運輸機的承載量,一次性隻能裝載一輛。
更關鍵的是,這兩款裝備光把炮運來是沒啥用的,還得配備完整的指揮保障設備才能發揮戰鬥力。
顯然空軍的運—18NB運輸機同樣將兩款火炮的指揮保障裝備一並送了過來。
鄭超林仔細的數了數,炮兵雷達車、炮兵指揮車、炮兵偵察車、彈藥補給車、工程搶修車剛好是兩種火炮的連級編製。
也就是說,這次在雪區高原駐訓,除了他們藍軍旅所屬的一個營的122mm輪式自行榴彈炮、一個營的100mm輪式突擊炮以及一個連的122mm輪式火箭炮,一個連的120mm輪式自行拍榴炮外,還得到一個連的155mm自行榴彈炮和一個連的300mm重型火箭炮的加強。
要知道藍軍旅的炮兵編製可都是齊裝滿員的,一個炮兵營擁有18門火炮,一個炮兵連配置6門。
當然了,類似300mm火箭炮這樣重炮並不在傳統的編製之列,而是采用一個營12門,一個連4門製。
所以這樣算下來,藍軍旅光100mm口徑以上的火炮數量就達到58門。
能夠覆蓋2公裏到120公裏範圍內的任何目標。
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相較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新德裏部署的陸軍部隊,不知道要強出幾倍。
要知道該地區的新德裏陸軍裝備的火炮口徑最大的不過是蘇製120mm迫擊炮,身管火炮隻有英製的105mm榴彈炮。
至於新德裏政客口中的m重炮,連個影子都看不到。
倒不是前線部隊不想配備,主要是一來這款火炮的數量太少,過於金貴,新德裏總部將其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輕易不給下放;其次,也是最關鍵的是因為這款火炮自重太大,而通向高原的基礎設施又太差,導致糟糕的道路根本就承受不了這麼重型的裝備。
正因為如此,除了口嗨一下以外,根本沒啥實際的效果。
當然,如果口徑比不過數量上有一定優勢同樣也能對周邊形成威懾。
可問題是新德裏高原地區的陸軍裝備火炮的數量同樣少得可憐。
整個高原重兵集團加在一起將近5萬人,配備的專業炮兵隻有兩個團!
看著團級單位像是那麼回事兒,實際上新德裏陸軍的炮兵團的實際編製就是其他國家炮兵營,且還是縮編性質的炮兵營,因為他們每個團隻配備了12門火炮。
兩個團加在一起也就24門,還不及藍軍旅的一半兒多。
隻不過火炮的編製不多,但新德裏炮兵部隊的人員編製就是十足十的,每個團至少有四、五百人的規模,從這方麵來說新德裏的炮兵團在人數上與其他國家的炮兵團還真沒太大區別。
至於射程方麵……
最遠23公裏,這還是因為高原地區空氣稀薄,炮彈可以有機會打得遠一些,否則隻有18公裏的打擊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