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國產“斯瑞克戰鬥旅”(2 / 2)

再遠,新德裏高原駐軍就隻能愛莫能助了,因為他們手裏除了普通的製式彈藥外,什麼底排炮彈、火箭增程炮彈、激光製導炮彈這些特種彈藥一個都沒有。

就連最基本的普通彈藥,新德裏高原駐軍的炮兵部隊的彈藥基數都沒達到訓練大綱的要求。

沒辦法,誰讓新德裏的基礎彈藥無法自給自足,隻能依靠進口,以至於全軍上下的彈藥儲備量低得可憐,再加上糟糕的路況,高原地區部隊能有儲備彈藥就已經算是奇跡了,還要啥自行車?

不然,幾次演習炮兵部隊怎麼都缺席?

是炮兵不想開兩炮抖抖威風?

當然不是,而是炮兵這麼一開打,新德裏上下著實負擔不起,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在新德裏這裏真不是一句戲言!

正因為如此,麵對藍軍旅超強的炮兵火力配置,震驚的並不止鄭超林這些親身參與者,位於錦官城領事館內的安尼爾少將通過開放的視頻直播畫麵更是嚇得渾身冒冷汗。

因為除了加強給藍軍旅的一個連的m自行榴彈炮和一個連的m重型火箭炮外,安尼爾還從畫麵中發現了一個連,整整式主戰坦克和由4輛發射車、一輛雷達車和一輛通信指揮車組成了紅旗—16B型野戰防空導彈連。

然而令安尼爾最最驚懼的還不是這些,而是這次被戰備突擊檢查的成建製作戰旅。

整個部隊配備的主戰裝備是清一色利用8*8輪式裝甲車為基礎衍生出來的係列輕型機械化裝備。

無論是火炮還是突擊炮,不管是指揮車還是搶修車,底盤都是完全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底盤上麵搭載的武器或是設備。

見到這一幕,陸軍出身的安尼爾少將腦海中蹦出數年前美軍提出的一個陸軍編製概念,即所謂的“斯瑞克戰鬥旅”。

即利用8*8的斯瑞克輪式裝甲車為基礎,形成囊括火炮、突擊、反裝甲、步戰車、救護、搶修為一體的係列化裝備,從而能夠依托美國強大的運輸航空兵部隊,實現48小時全球到達的新式陸軍作戰理念。

其最初的設想是應對蘇聯入侵西歐的重裝坦克集群。

斯瑞克輪式裝甲車雖說防少,血薄,紙麵上根本幹不過蘇聯的重裝坦克部隊,但斯瑞克輪式裝甲車依托輪式結構,機動性卻遠超蘇聯坦克,因此可以依托西歐的城鎮和發達的公路網對猛撲過來的蘇聯重型裝甲部隊進行機動防禦作戰。

隻要能拖到美軍的重裝部隊漂洋過海登陸支援就算是勝利。

正因為如此,“斯瑞克戰鬥旅”戰鬥力並不弱,可隨著冷戰結束,美軍內部調整,特別是連續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後,“斯瑞克戰鬥旅”便從能夠硬抗重型裝甲部隊的正規軍,淪為隻能跟非法武裝周旋的治安大隊。

於是這些年所謂的“斯瑞克戰鬥旅”便逐漸銷聲匿跡。

可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安尼爾終於在視頻當中見識到當年美軍設想中的“斯瑞克戰鬥旅”真正戰鬥力,隻不過這裏麵的“斯瑞克戰鬥旅”並非美國人的,而是國產的!